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峡部裂是心腿痛的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可达6%~8%。CT检查不论是对单纯性峡部裂的诊断。还是并发腰椎滑脱的鉴别诊断都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367例儿12椎峡部裂CT表现及30例无症状健康者L3~S1椎CT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腰椎峡部裂发生率约占成人的5%,常伴有脊椎滑脱。现就我们经CT检查证实的30例腰椎峡部裂及14例伴脊椎滑脱的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东 《安徽医学》2009,30(11):1302-1303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患者行CT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例峡部裂中发生于L5双侧15例,L4双侧4例,L5单侧1例,所有病例均合并有脊椎滑脱。结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CT表现,CT对于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尚飞  方凯  方学全 《吉林医学》2012,33(35):7704-77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CT表现特点。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机对29例腰椎峡部裂并滑脱患者的腰椎进行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容积再现(VR)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多方位观察患者椎弓峡部裂并滑脱情况,并分析椎体峡部裂、滑脱、骨痂、骨赘和纤维组织增生在MPR、CPR、MIP、SSD和VR的表现。结果:29例中共发现46处椎弓峡部裂(双侧17例,单侧12例),10例伴不同程度滑脱。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地显示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影像特征,在腰椎峡部裂并滑脱的检查和诊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峡部裂是腰椎滑脱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腰椎峡部裂多见于50岁以下的患者,多为单节段双侧峡部裂,约20%~30%会出现滑脱,极少数可发展为严重滑脱.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仍存有争议[1-2],本研究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创科1998年至2006年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后路手术的完整病例5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腰椎峡部裂为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易导致脊柱滑脱,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变等。结论:CT能客观地提示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以及椎体的滑脱情况,计算各种检查方式的显示率,筛选出最佳的重建方式。结果对38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74处,其中Ⅰ度滑脱28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1例,无滑脱3例;在各种后处理技术中,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对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的显示率最高,为100%。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重建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与椎间小关节在横断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腰腿痛病人729例,经X光与CT检查,显示不清者做椎弓头倾角扫描。结果:729例病人中X光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约为0.68%,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检出率约2.79%。CT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检出率达10%。结论:对椎弓峡部裂CT扫描是一个可靠的手段,反角度扫描可以将椎弓峡部裂与椎间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有利于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解剖学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108例腰椎滑脱患者,滑脱椎体均为L4,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峡部裂组)5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退变组)54例,均经MSCT检查确诊。分别测量2组病例的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椎间关节角度、椎弓峡部宽度、滑脱距离、滑脱指数。结果峡部裂组年龄、腰椎前凸角、椎弓峡部宽度小于退变组,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滑脱指数大于退变组(P<0.05或P<0.01);2组骶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发病年龄早于、滑脱指数大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弓峡部发育不良或形态改变(纤细)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椎间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变小以及腰椎前凸角增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形成中起一定作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对椎弓峡部裂在横断图像上的特征进行影像分析与鉴别,达到临床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目的.方法对本院腰腿痛病人637例,行X光与CT检查.必要时可做椎弓头倾角扫描.结果X光腰椎双斜位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的阳性率约为0.62%,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崩裂阳性率约2.66%.CT反角度扫描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阳性率为10%,而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阳性率为100%.结论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CT扫描是一个可靠的手段,其原因是CT图像可以将峡部裂与椎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64层螺旋CT对3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以及椎体的滑脱情况,计算各种检查方式的显示率,筛选出最佳的重建方式.结果 对38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74处,其中Ⅰ度滑脱28例,Ⅱ度滑脱6例,Ⅲ度滑,1例,无滑脱3例;在各种后处理技术中,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对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的显示率最高,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薄层最大密度投影CPR重建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及CT在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84例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2例患者实施X线平片诊断、B组42例患者实施CT诊断,就两组患者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的检出率进行比对研究。结果:在腰椎滑脱检出率方面,A组95.24%明显高于B组83.33%(P0.05);在椎弓根峡部裂检出率方面,A组85.71%明显低于B组97.62%(P0.05)。结论: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诊断中各具优势,因此临床对腰椎滑脱及椎弓根峡部裂患者实施联合检测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这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腰椎峡部裂(lum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5%~7%,CT是检查峡部裂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患者37例,现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腰椎峡部裂(lurnbar spondylolysis,LS)是指腰椎上下关节突间的骨性缺损,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5%~7%。CT是检查峡部裂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患者37例,现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R平片、CT和MRI的影响学检查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32例经CR、CT、MRI检查确诊的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椎弓峡部裂中的不同应用价值。结果32例CR平片显示椎弓峡部裂并伴有不同程度滑脱29例,3例峡部裂无滑脱,椎弓峡部均出现带状密度减低的裂隙影,即典型的“项圈征”。裂隙愈宽椎体移位愈显。32例CT扫描显示椎弓峡部关节突间低密度裂隙透光影,即“裂隙征”。裂隙边缘硬化,周围出现碎骨片和钙化块,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32例MRI检查椎弓峡部均出现不同规则T1WI低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骨性缺损,椎管前后径增大,也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且有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受压。结论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CT检查清晰显示率明显高于CR平片,MRI检查对骨性结构显示较差,对椎管、椎间孔、侧隐窝等结构显示良好,观察神经受压情况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患者的CT表现,加深认识。方法回顾腰椎峡部裂(62例)并脊柱滑脱(44例)患者的CT平扫资料。结果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患者的CT表现:①关节突间部的骨性缺损;②椎管狭窄;③侧隐窝狭窄;④椎间盘变形。结论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CT平扫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经CT诊断为腰椎峡部裂患者的CT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腰部峡部裂并脊魔王滑脱有以下CT表现为关节间隙 的骨性缺损;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孔畸形;椎间盘变形。结论:CT对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及CT诊断在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2016年间100例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CT进行诊断,对照组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椎弓峡部裂临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椎滑脱临床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弓峡部裂诊断,CT的诊断效果比X线好,而对腰椎滑脱诊断,则是X线诊断效果更佳。所以在腰椎滑脱和椎弓峡部裂诊断中,最好的是CT和X线平片联合使用,这样能够提升临床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椎弓峡部裂在横断图像上的特征进行影像分析与鉴别,为临床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院腰腿痛病人637例,行X线与CT检查.必要时可做椎弓头倾角扫描.结果 X线腰椎双斜位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的阳性率约为0.62%,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崩裂阳性率约为2.66%.CT反角度扫描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阳性率为10%,而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阳性率为100%.结论 CT扫描是椎弓峡部裂诊断的一个可靠手段,它可以将峡部裂与椎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0.
张卫红  王滨  钟华 《新疆医学》2005,35(3):35-35
腰椎椎体滑脱伴峡部裂为骨科常见疾病,它是引起临床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椎弓反角度CT扫描技术是检查椎弓峡部的最优方法,可以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我们先后对12例椎体滑脱患者和腰腿痛患者进行椎弓反角度CT扫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