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急性油酸性肺损伤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在急性油酸(OA)性肺损伤时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经麻醉、气管切开插管后给予机械通气。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18只),即油酸致急性肺损伤组(O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观察1、2和4小时(各时间点动物均为6只),监测静态胸肺总顺应性(TRC)、肺功能残气量(FRC)、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为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具有维持小气道通畅,防止黏液栓阻塞而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PS相对不足或功能不良,肺的顺应性下降,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细菌性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方面,而在细菌性肺炎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在细菌性肺炎中发现PS减少,活性降低,提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就PS与细菌性肺炎的关系作一综述,以便为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菲  邱晨 《临床荟萃》2002,17(6):361-363
人们首先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NR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中发现了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surfactant,PS)量的不足和功能失常 ,使用PS替代疗法在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也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对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则了解甚少。近 10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哮喘患者体内也存在PS量的不足和功能的异常 ,并与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 ,因而成为哮喘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现就P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哮喘中的意义作一综述。1 PS的组成及功能PS是一种具有高度表面活性的复合磷脂 ,由 90 %…  相似文献   

5.
6.
徐伟玲 《全科护理》2013,(36):3391-339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颅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对其护理过程及效果作初步分析与总结.[结果]60例病人按照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标准(GOS)评定结果为死亡43例,植物状态3例,9例重度残废,中度残废5例,病死率高达70.4%.[结论]颅脑外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重、愈合差、病死率高,应以预防为主,及早诊断治疗,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高原肺水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将6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6只,586 m室温饲养),低压低氧24 h、48 h及72 h组(各16只,于模拟海拔6000 m低压低氧舱内分别饲养24 h、48 h及72 h),取右侧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收集左侧肺组织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D、白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成功建造高原肺水肿动物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24、48、72 h组肺组织病理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含量均有所下降,IL-1β、IL-6、CRP、TNF-α含量均上升,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SP-D含量与肺组织病理评分呈负相关(r=-0.687,P<0.05),炎症因子IL-1β、IL-6、CRP及TNF-α与肺组织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r=0.705,P<0.05;r=0.728,P<0.05;r=0.733,P<0.05;r=0.737,P<0.05)。 结论SP-D在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其可能是防治高原肺水肿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选取60例,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n=30)则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就两组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肺顺应性以及炎症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总有效率是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的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新生儿的肺顺应性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突出,可有效纠正其炎症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主要由肺泡Ⅱ型细胞和Clara细胞合成,结过复杂的加工与修饰后分泌入气道,以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被利用后的这些蛋白主要由Ⅱ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清除。  相似文献   

10.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在气管导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及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过程中药物喷出造成的浪费,减少污染与因缺氧导致病情加重的机会,对26例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现在通用的方法采取打开气管导管接头从气管导管口直接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气管导管内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严格消毒气管导管后用针头从气管导管一侧刺入气管导管内少量多次用正压将药物压入各侧肺内的方法,经过将注入药物时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第2种办法在减少药物喷出、减少污染与因缺氧导致病情加重的机会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主要由肺泡Ⅱ型细胞和Clara细胞合成,经过复杂的加工与修饰后分泌入气道,以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被利用后的这些蛋白主要由Ⅱ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清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RDS早产儿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10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早期经CPAP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B组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大量研究均表明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在其疾病过程中发生功能、结构及代谢的异常,是造成ARDS患者肺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1〕。外源性PS替代疗法(PSR)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的临床治疗中可改善氧合、降低病死率,而PSR在ARDS尚在实验及临床实践探索阶段〔1〕。本研究旨在探讨猪PS对油酸性肺损伤兔肺的治疗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猪肺PS制备〔2〕:新鲜猪肺用生理盐水(NS)经气管反复灌洗,灌洗液离心(1000g)10分钟,去除细胞碎片后,…  相似文献   

14.
薄层层析法测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脂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不仅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且关系到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的调节以及肺的免疫防御。遗传性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protein,SP-B)缺失可导致新生儿迅速呼吸衰竭而死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受多种因素调节,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如类固醇、甲状腺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等是其强有力的促进剂。相反,其他因子如胰岛素、雄激素等限制其基因表达。此外,发育过程和炎性细胞因子对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PS组,各7例;PS应用技术:氧气驱动雾化气管内吸入PS200mg。观察项目:呼吸、心率、湿口罗音消失时间及总疗程。结果:⑴PS组临床呼吸及心率恢复时间,湿口罗音消失时间均较单纯常规治疗组短(P<0.01);⑵总疗程:PS组是11.142±2.854天,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差异(P<0.01)。⑶PS应用后患儿顺应性好,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替代性给予PS,对重症肺炎病情改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丽平 《全科护理》2011,9(28):2616-2617
介绍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类、作用及用途、用法与用量,从给药方法、给药体位及最佳吸痰时间方面综述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中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梅 《护理与康复》2004,3(6):390-392
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是引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主要原因。近20年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替代治疗已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PS已成为NRDS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应用PS治疗NRDS的1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20.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E.coli)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大鼠组(N组)和3个实验组[E.coli导致的ALI大鼠PaO2FiO2<20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C组,不用药)、表面活性物质组(P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CurosurfR2ml kg,160mg kg)、生理盐水组(N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NS,2ml kg)。每30min检测血气、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180min结束实验,进行肺病理检查,测肺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和TNFα浓度。结果①PS组各时点PaO2较给药前升高约70%,与C组、NS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②PS组PaCO2、pH以及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各时点好于NS组(P<0.05);③PS组肺指数明显低于C组[(0.38±0.05)%对(0.43±0.05)%,P<0.05]和NS组[(0.47±0.06)%,P<0.01];④PS组肺透明膜形成较NS组减少(P<0.05),较C组有减少趋势(P=0.055);⑤PS组BAL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0.63±0.30)mg ml对(0.96±0.25)mg ml,P<0.05]和NS组[(1.03±0.27)mg ml,P<0.01];TNFα浓度明显低于NS组[(0.35±0.23)ng ml对(2.14±1.02)ng ml,P<0.01],较C组(0.61±0.28)ng ml有减低趋势(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E.coli所致的大鼠肺内源性ALI有治疗作用,可改善氧合,减轻肺水肿,并有减少肺透明膜形成和TNFα释放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