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超声诊断胆囊管螺旋型变异及其对降低术中胆管损伤发生率的重要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4月~2006年2月行胆囊切除术患者242例,在超声常规检查肝胆的同时,观察胆囊颈和肝总管的解剖关系、胆囊颈长轴与胆总管长轴形成夹角的开口方向。胆囊颈位于肝总管的前方、胆囊颈长轴与胆总管长轴形成夹角的开口向下呈倒“V”字型诊断为胆囊管前螺旋型变异,胆囊颈位于肝总管的后方、胆囊颈长轴与胆总管长轴形成夹角的开口向上呈“V”字型诊断为胆囊管后螺旋型变异,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胆囊管螺旋型变异的正确指数为0.645、一致率为96.7%、阳性预测值为54.5%。超声诊断胆囊管螺旋型变异前后胆囊管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0.6%和44.4%,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超声诊断胆囊管走行是降低术中胆道损伤发生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该科2005年8月~2006年3月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镜下胆囊动脉各型特点、走行变异及其胆囊壁入点分布规律等。结果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主干型胆囊动脉58例(74.4%),分支型胆囊动脉20例(25.6%);胆囊动脉在靠近胆囊壶腹部有入点者68支(66.7%),在靠近胆囊体部有胆囊动脉入点者32支(31.4%);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内者67例(85.9%)。结论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解剖变异,尤其是胆囊动脉走行和在胆囊壁常见入点的分布比例,对于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及胆管、血管误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行LC的46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管发生解剖变异者34例,包括胆囊管异常粗、短11例,高位汇入右肝管7例,低位汇入肝总管下端6例,从肝总管前方绕至左侧汇入肝总管1例,与肝总管并行一段后汇入胆总管3例,Mrizzi综合征4例,内脏反位2例。结果:34例胆囊管有解剖变异的患者中,22例成功行LC,12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9例出现并发症,均为胆管损伤,经处理后恢复良好,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前难以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LC术中重视胆囊管解剖变异、细致地解剖胆囊三角、辨认各管道关系,是预防并减少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与门静脉及肝动脉的解剖位置较为衡定,胆总管和肝动脉分别位于右侧及左侧,门静脉在二者的后方,左右肝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的前方。如门静脉与胆道系统的解剖位置发生了变异,可出现异常表现。董磊等[1]曾报道的“良性肝内胆管淤滞症”为三级以上肝内血管走行或分叉异常,压迫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压迫部位远端的胆管局限性梭形扩张,但未提及从胆总管开始即与门静脉发生位置变异的病例,其它文献中亦少见报道。现总结4例该类型患者的病例,以提高对于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胆囊动脉血管成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亮  付佳臻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67-106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胆囊动脉CTA检查,经两位高年资医生分别通过CT原始图像及MPR、MIP重建图像,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支数及走行。结果CTA图像上,95例显示胆囊动脉,5例未显示。胆囊动脉起源于肝右动脉83例、肝左动脉9例、肝固有动脉3例;1支分支71例,2支分支24例;14例在胆囊三角外走行,81例在胆囊三角内走行。结论16层螺旋CT可以显示胆囊动脉的起源、分支及走向,对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及胆管、血管损伤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胆管损伤的防范意识,加强对胆囊解剖变异变化多等特点的认识,不断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和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05年12月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72例,结果 共造成胆管损伤5例,其中胆总管横断3例(其中1例伴肝总管横断)、肝总管损伤1例,右肝管损伤1例.结论 在术中仔细辨认胆囊管,尽量能看到肝总管以确定三管(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的关系,要仔细分离解剖胆囊内三角(Calot).  相似文献   

7.
《中国护理管理》2021,(3):351-351
米里兹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可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取石术效果。方法: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取石术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66例,作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无结石残留,随访病人58例(随访率88%)时间2~5年.结果:本组病例肝总管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48例,并发胆道残留结石1例。结论:对于胆囊管直径大于0.3cm,位于肝总管或上段胆总管的单发小结石(直径0.5cm左右),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取石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0例Calot三角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探讨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方法 从Calot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胆囊管,辨认胆总管和肝总管的走向。结果 我们1998年9月~2004年6月共完成360例LC术进行分析。结论 解剖Calot三角是胆囊切除术中重要的步骤,也是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在腹腔镜下对胆囊管及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的认识.探讨手术处理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最佳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2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所见胆囊管及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针对胆囊管变异、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位置变异和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等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操作.结果 全组90例,术中中转开腹14例(包括mirizzi综合征I型4例Ⅱ型4例全部中转;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过低2例;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后壁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共同一侧壁,并并行约2cm1例;右肝管汇入胆囊管1例,开腹术中证实).Lc术成功76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Lc术后1周因胆囊床迷走胆管渗漏胆汁再次手术1例.胆管残留结石1例(术后2周经ERCP取出结石).19例文氏孔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2~5 d拨除.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熟悉胆囊管及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细致解剖胆囊三角区,辨清肝总管、胆总管位置,针对不同的变异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是LC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3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 1 993- 0 7以来共完成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L C)1 0 0 0余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30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2 2例。年龄 2 5~ 74岁 ,并发症种类 :胆总管(肝总管 )损伤 1 0例 ,十二指肠损伤 2例 ,术中及术后出血 1 8例(胆囊动脉出血 1 1例 ,胆囊床出血 6例 ,网膜血管出血 1例 )。2 讨论2 .1 胆管损伤 开腹胆囊切除术 ( OC)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 .3%~ 0 .5%。 L C损伤肝外胆管的机会明显高于 OC,约为1 .4% [1 ] 。损伤原因 :1早期缺乏镜下判断经验 ,将胆 (肝 )总管误认为胆囊管将其切断。本组有 5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道损伤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致胆道损伤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胆道损伤中,胆总管横断2例,肝总管横断2例,右肝管小破裂口损伤1例,肝总管胆囊管结合部撕裂2例,发生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道局部病理因素、解剖异常、胆囊颈结石嵌顿、操作粗暴等。发现胆管损伤后均及时中转开腹,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行补救手术。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规范和细致的操作,从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着手,术中解剖清晰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及时中转开腹是补救胆道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了解胆总管的解剖有什么临床意义胆总管是肝外胆道的一部分 ,它由肝总管和胆囊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汇合而成。全长约 7~ 8cm ,直径 0 .6~ 0 .8cm ,若直径超过 1 .2cm ,应视为病理状态 ,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根据其行程 ,可将胆总管分为 4段 ,即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 (图 1 )。图 1 肝外胆道十二指肠上段 :指胆总管起始处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而言 ,全部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小网膜右缘 ) ,在该韧带内 ,胆总管由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它与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并行 ,共同构成肝门三要件 ,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胆管为导向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guided by the bile duct,LCGB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4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alot三角的解剖以胆管(胆总管和肝总管)为标志,沿胆管右侧壁,分别显露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于近胆管处夹闭胆囊管(不保留胆囊管),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切除胆囊。结果:456例LC患者中,451例顺利完成LCGBD,完成率为98.9%。5例(1.1%)因三角区致密粘连、Mirrizzi综合征、胆道变异或出血未能完成LCGBD。术中发现各类管道变异75例,胆囊管微小结石32例。无胆道损伤、腹腔内大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无再次手术病例。2例因胆道变异或胆囊床出血中转开腹,术后并发腹腔残余感染3例,剑突下穿刺孔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3~45个月,平均(25.1±14.6)个月,未发现胆管狭窄、胆道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LCGBD安全、可行,更加便于解剖Calot三角内各管道结构和发现解剖变异,有利于降低胆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7岁,2010年4月12日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于外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见胆囊底部与大网膜轻度黏连,分离黏连后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清晰。解剖胆囊三角后,将胆总管误认为是胆囊管予以横断(图1),继续手术误伤肝右动脉(图2),以多枚钛夹止血。之后再次切断肝总管近端(图3),误认为是迷走肝管予以夹闭。最后将胆总管切除约2cm,连同胆囊一并切除取出。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第2天出现腹部不适,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于当地医院继续予以对症、保肝、抗炎治疗后无好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异位胆囊管处理的初步体会(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异位胆囊管的手术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胆囊管开口异位的手术过程及处理。结果16例胆囊管异位中:5例平行型。5例螺旋型。4例胆囊管开口于副肝管。2例高位开口于右肝管及其左右肝管分叉部,肝外胆道损伤3例。中转开腹4例,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总结16例胆囊管开口异位的共同处理方法及术中体会。而且分述了高位开口,胆囊管开口于副肝管,螺旋位以及平行型四种类型胆囊管异位开口的术中体会和处理方法及部分解剖特点。认为术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胆囊管异位开口的解剖类型,并在LC术中发现或疑有胆囊管开口异位时,应仔细解剖三角,辨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以及副肝管的关系,断离胆囊管应尽量靠近漏斗部,必要时可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安全可靠。在没有术中胆道造影条件下的基层医院很适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4/2008年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 830例,发生胆道并发症18例,现将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11例,年龄27~72(平均38.2)岁。病史2~8 a,平均3 a。术前患者均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痛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肩背部的放射痛。体检右上腹深部压痛,M urphy氏征多为阴性。入院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均确诊为胆囊结石。本组均排除肝外胆管病变,无手术禁忌证。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建立CO2气腹,压力13~15mm Hg,四孔法操作。常规分离、解剖胆囊三角,双钛夹分别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行剥离胆囊,电凝胆囊床彻底止血。术后均放置腹腔引流管。2结果(1)胆总管横断3例,因胆囊管很短,误把胆总管认作胆囊管上钛夹后横断。中转开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联合T管引流术,术后12个月拔T管,治愈。(2)肝总管撕裂5例,术中过度牵拉胆囊致肝总管小裂孔,4例经再次手术,缝合裂伤,行T管支撑引流6个月治愈;1例症状较轻,查ERCP示裂伤小,内镜下置入鼻胆管引流,并给予禁食、全胃肠外营养而治愈。经随访,无胆管狭窄等并发症表现。(3)胆总管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996年至2007年28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11例胆管损伤的原因,损伤的部位进行探讨。其中解剖病理因素7例,操作因素4例。损伤部位:胆总管6例,肝总管4例,右肝管1例。结果9例经中转开腹8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加支撑。LC术后因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手术发现胆管损伤2例,其中胆总管及肝总管损伤各1例。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支撑。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加T管支撑。结论掌握好中转开腹时机是避免LC胆管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手术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时机及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病人资料.结果 12例患者4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8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肝总管结扎,1例肝总管钛夹夹闭,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横断,2例胆总管横断,7例肝总管部分损伤.胆管损伤的部位及发现的时间各异.经修复后随访1~5年均无胆管狭窄.结论 正确认识胆囊手术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严重性是预防的关键,及时、正确的处理损伤的胆管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肝动脉的X线解剖学研究与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肝动脉的X线解剖形态与变异 ,旨在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5 0 0例肝癌动脉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造影 ,对疑有肝动脉变异的作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 ,分析DSA图像。结果 肝动脉典型分布 3 64例 (72 .8% ) ,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 62 .4% ,直角 13 .0 % ,锐角 2 4.6%。肝动脉变异 13 6例 (2 7.2 % ) ,其中肝总动脉变异 3 0例 (占 6.0 % ) ,无典型肝固有动脉 3 2例 (占 6.4% ) ,肝动脉异位至肠系膜上动脉 5 6例 (占 5 3 .9% ) ,异位至胃左动脉2 9例 (占 2 7.9% )。结论 熟悉肝动脉的X线解剖形态与变异 ,才能确保肝癌动脉栓塞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