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除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深静脉高营养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本人就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体会分述如下: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常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选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要求医生了解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的解剖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术后护理要求较高、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病人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中心静脉压测定、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病人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肠外静脉营养、血液标本采集、血液透析、肿瘤化疗、排除体腔积液等方面.常见的插管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不同部位置管各有利弊.股静脉置管因易被大小便污染而较少使用,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要求一定的技巧,置管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如恶性心律失常、动脉血肿、气胸)可能.目前我国乡镇医院在国家的扶持下正快速发展,但深静脉置管技术尚不能普遍开展,向最基层医院全面推广此项技术已迫在眉睫.因此,必须找出一种易学、风险较小的深静脉置管新方法.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新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大大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未出现一例严重的并发症,相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初学者更容易掌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余飞龙  陶科颖  来俊 《安徽医学》2005,26(5):368-368
在许多危重病患者中需要快速输血、输液、胃肠外营养及监测中心静脉压等,为此常需予深静脉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易污染及形成血栓,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故较常采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我科从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采用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0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272例病人进行了286次深静脉穿刺置管。阐述了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的部位选择和操作过程,并介绍了三种内通道在临床治疗及监测上的应用以及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禁忌症和并发症。对这项医疗技术的优越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方向、穿刺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385例各类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采用艾贝尔型双腔深静脉导管,起始穿刺进针点位于右锁骨中段下1.0~1.5 cm处,首先从右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界处为穿刺方向进针,穿刺失败者改右锁骨下静脉为穿刺方向进针,再失败者改行左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操作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385例均穿刺成功,第一种穿刺方法导丝置入困难几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优于后两种穿刺方法.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采用右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界处为穿刺方向的穿刺方法,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持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结果 穿刺42次,42条血管,均置管成功.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同时可测量静脉压的方法.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的穿刺技术。中心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直径大等优点,在急救、危重患者的监测、快速输血补液、静脉高能营养的支持、血液净化治疗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心静脉置管属于有创操作,虽然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穿刺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医疗危险性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不同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穿刺途径的不同分为3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S组,60例)、颈内静脉置管纽(J组,60例)及股静脉置管纽(G纽,60例)。对比三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失败率、导管置留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失败率、堵管、心律失常及血气胸的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脱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清醒患者评价舒适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股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灵活选用穿刺途径,可有效减少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医用材料应有尽有.传统的浅静脉穿刺,已逐渐被深静脉穿刺所替代.深静脉置管术己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此法不受药液浓度与渗透压限制,能适应各类患者,且操作易掌握,保留时间长,深受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深静脉穿刺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根据进针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锁骨下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两种方法[1].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上腔静脉。是大手术、危重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输液、输血、中心静脉压监测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化疗等方面的静脉通道。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液速度与量随机可控、患者痛苦少,便于患者活动等特点。穿刺成功后,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我科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有35例患者进行了颈内静脉置管,在此期间我们给予了相应的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相似文献   

14.
欧阳文瑞 《中外医疗》2011,30(21):30-3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3种深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我院透析治疗中心2009年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分析比较3组临床效果。结果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3种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00%、95.00%、97.50%,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2.50%、22.50%,经统计学处理,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其他2组比较,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进行血液透析慢性肾衰患者临时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置管是危重症抢救中可靠、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三种方式。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对100例患者实施了深静脉穿刺置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静脉置管不但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 ,且在深静脉高价营养中也普遍应用。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本院施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共 18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86例中男 110例 ,女 76例。年龄 3~ 78岁 ,平均 4 2岁。各类手术病人 118例 ,其他重危病人 6 8例。 186例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14 5例 ,占 78%。其中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132例 ,锁骨下静脉穿刺 2 8例 ,股静脉穿刺 2 6例。穿刺成功率为 92 .6 %。置管后出现套管阻塞 12例 ,气胸 1例 ,未发生感染及其它并发症。2 穿刺途径和特点2 .1 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颈…  相似文献   

17.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比较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2种途径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用于血液净化时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102例颈内静脉置管和89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2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颈内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气胸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组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组的导管留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组(P<0.05);颈内静脉组的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脱位和导管相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两者的选择应依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间、麻醉中I、CU和各种危重患者术中监测及术后输液治疗。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法进路有:①锁骨下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②锁骨上进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③颈内静脉穿刺进路,又分为中间入路、前入路、后入路;④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路。这些进路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因此这些进路置管所造成的困难和危险性能被操作者所接受。而经皮颈外静脉置管过去由于不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一直不能作为中心静脉置管首选方法[1]。尽管以“J”型引导钢丝代替直型引导钢丝后,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提高了许多,但手法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途经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术用于5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施各种手术5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为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为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为经锁骨上途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7%和51.7%)和Ⅲ组(93.3%和58.3%);Ⅰ组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s和(257±68)s、Ⅲ组(51±16)s和(184±53)s;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用于5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并可推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