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 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2.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能力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保障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方法 对急诊科5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操作中是否戴手套、针刺伤情况、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等.结果 急诊室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年青护士防护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血液检测率又相当较低.结论 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职业安全培训是否可有效降低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选取我院180名临床护士(肾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骨科、手术室及ICU)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过去一年内护士与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因素如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发生频率,发生密度),针刺伤发生后正确处理伤口的知晓率及上报率,不良操作习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及不戴手套)的发生情况等.然后对受调查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职业安全培训包括全面性防护的概念、防护措施、有关针刺伤的危害、安全操作技能以及发生刺伤后的处理流程等.经过安全培训后再次采用问卷调查护士培训后一年内以上指标的发生情况.结果 培训前针刺伤的发生率为84%,针刺伤发生密度为5.2次/人,污染针头刺伤的发生率为68%.而职业安全培训后针刺伤的发生率为47%,针刺伤发生密度为2.3次/人,污染针头刺伤的发生率为22%,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安全培训前护士自我防护情况,正确处理伤口知晓率为23%,及时登记上报率为15%,培训后正确处理伤口知晓率为86%,及时登记上报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中不良习惯的情况,培训前回套针帽发生率为76%,分离针头发生率为82%,不戴手套发生率为68%,而培训后回套针帽发生率为31%,分离针头发生率为24%,不戴手套发生率为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士经过系统职业培训后,操作中不良习惯改善,针刺伤发生率下降,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归纳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护对策,即临床护士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低下,临床护士对于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而使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护理操作,建立并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及正确处理伤口和及时注射生物制品.阐述了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职业防护对策的进展,以期为临床护士提供针刺伤的职业防护对策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二级医院护士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护士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口处理现状,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四家二级医院160名在临床工作的护士针刺后伤口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针刺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结果被调查的160名护士中,87.5%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14.37%的护士未经任何处理,55.0%的护士未行后续处理,仅3.125%的护士行血液检查。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后处理不规范,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减少针刺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探讨相应防护策略。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部分病区300名临床护士进行为期一年的针刺伤调查分析。结果 82%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发生过针刺伤,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伤口和挤压伤口。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污染锐器处理不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等方面减低医护人员针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调查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促进护理教育改革,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86.2%的护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22.7%的护生发生过锐器损伤,人均发生损伤0.3次,最主要的损伤是针刺伤和安敨碎片割伤,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10.8%.结论 应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从而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  相似文献   

8.
护生职业防护认知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少护生职业性暴露的发生,了解在校护生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她们进行职业防护的系统性教育。方法对我校03级高护专业3个班共154名护生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要求接受护士职业防护教育的占83.1%;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知道率较高的有:掰开玻璃安瓿时知道如何避免手被划伤、知道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分别占78.6%、53.9%。不知道率较高的有:普及性防护主要包括的措施、针刺伤的预防措施、医院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分别占95.5%、90.9%、90.3%。结论增强护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意识、树立普及性防护的观念、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护生应接受乙肝疫苗、将护士职业防护措施贯穿到护理教学中、伤后要有及时报告意识是减少护生职业性暴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对针刺伤防护认知和行为,探讨提升临床护士正确处理职业暴露执行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全院304名临床护士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针刺伤防护的认知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大多数护士对针刺伤危害有正确认识,掌握防护措施,而对医源感染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针刺伤后执行护理风险管理职业防护报告制度、报告程序,建档进行风险评估,追踪处理仅有18.3%。结论护士对针刺伤损害防护认知和行为提升与护士自身因素及医院关心重视有关,医院应加深护士对职业风险管理意识和行为督促教育,并为临床护士提供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提高防护的依从性,提高执行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被针刺伤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护士被针刺伤调查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情况。结果128名临床护士被针刺伤者占78.1%。结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较差,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朱英花 《中外医疗》2013,(35):145-146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45例案例进行总结.结果 45例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中:护理人员缺乏防范意识12例,操作习惯不正确13例,工作量过大重7例,患者不配合13例.结论 护理人员缺乏防范意识、操作习惯不正确、工作量过大及患者不配合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制度、人员合理配置及规范操作等几方面的重视,从而有效的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针刺伤情况。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48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有425名护士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54%。其中76.00%的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过;低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门急诊、外科、手术室针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钟刺伤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器毁形、拔针、处理用物、回套针帽等;护士在操作时经常戴手套者仅占10.21%,钟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者占53.18%。自觉执行上报制度者占13.18%。产生心理障碍者占90.82%。结论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差,操作不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管理,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基层医院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市二级医院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的情况、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的处理。结果100份问卷中87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7%。35%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预防及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成立其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现状,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广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 234例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相关问题调查。结果 121例临床护士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发生针刺伤,其中工作时间〈1年的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为27.96%(52/186)。针刺伤主要发生在输液室(43.48%)、供应室(23.08%)、急诊科(20.9%)和手术室(11.54%)。导致针刺伤的锐器物主要是输液针头(42.98%)、注射器针头(35.54%)。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是输液后拔针(33.06%)和处理使用后的锐器物(28.93%)。有61.98%(75/121)的护士发生针刺时未戴手套,77.69%(94/121)的护士被刺伤前不知道病人有无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结论低年资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人群,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选取40例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回顾性分析其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未进行防护措施前,在我院进行的5215次手术中受伤次数,对比其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防护措施后在8637次手术中受伤次数,并比较防护前后其患病情况。结果:防护后,手术室护士遭受刀伤、针刺伤、污血感染眼睛次数少于防护前(P <0.05);防护后,护士患胃病、皮炎、偏头痛、腰痛例数少于防护前( P <0.05);防护前护士患癌症例数为2例,防护后未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手术室护士了解职业危害、提高职业风险意识并实施相应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自身伤害,确保手术室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原因,讨论对策,并让她们了解更多关于针刺伤防护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针刺伤的感染机率,在工作中懂得更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79名实习护生中有60人共发生128次针刺伤,被刺伤率为76%.受伤次数≥2次的有39人.占受伤人数的65%.结论 避免实习护生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加强学校与临床医院对实习护生的针刺伤防护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层级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收集148例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以针刺伤为主,N0/N1层级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且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针刺伤占22.3%,急、危、重、手术科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结论对护士职业暴露进行分层级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工作中要落实安全注射、规范护理操作,科学合理排班,以减少针刺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同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原因,讨论对策并让她们了解更多关于针刺伤防护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针刺伤的感染机率,在工作中懂得更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79名实习护生中有60人共发生128次针刺伤,被刺伤率为76%.受伤次数≥2次的有39人,占受伤人数的65%.结论 避免实习护生针刺伤所违成的职业暴露,加强学校与临床医院对实习护生的针刺伤防护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护士在护理操作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减少针刺伤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一些护士临床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损伤.护士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结论 应加强对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建立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针刺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