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习专业课后,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和护理专业课的教育及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四护理本科生进行心理调查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SCL-90各因子中除了躯体化、敌对因子以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阳性项目数、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并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EPQ量表P、N分值均低于中国常模,P分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E、L分值均高于中国常模,E分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 5).结论 经过专业课学习后,经EPQ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的人格特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显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2.
张秀英  薛辉  高玉霞 《护理研究》2008,22(3):677-678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课学习期间人格特征变化,为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PQ人格问卷对我校2003级护理本科生学习《护理学基础》前后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专业课学习前后学生人格特征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中国常模比较,P量表、E量表、N量表及L量表得分有统计学意义。专业课学习后学生外向型人格比例减少,内向型人格、情绪不稳定性人格和精神质人格比例增加。[结论]说明学生人格特征受环境影响,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秀英  薛辉  高玉霞 《护理研究》2008,22(8):677-678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课学习期间人格特征变化,为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PQ人格问卷对我校2003级护理本科生学习<护理学基础>前后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专业课学习前后学生人格特征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中国常模比较,P量表、E量表、N量表及L量表得分有统计学意义.专业课学习后学生外向型人格比例减少,内向型人格、情绪不稳定性人格和精神质人格比例增加.[结论]说明学生人格特征受环境影响,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人格特征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量表对128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内外向、神经质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精神质、掩饰性得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为(3.82±0.67)分;内外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呈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与临床实践行为呈负相关。结论护理本科生人格特征对其临床实践行为有重要影响,护理教育者可根据其人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采访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并接受MMPI测试的995例来访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I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人格特征以Pt、Hs、Pd、Sc的T分尤为突出.结论:心理门诊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与正常人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并以神经症性症状为主,其人格特征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 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促进护理本科生的管理和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CL- 90对 134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在校护理本科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 ,但因子阳性检出率达 82 .0 8% ;二年级阳性项目数和痛苦水平高于一年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0 1;男生因子阳性检出率除恐怖因子外 ,其他各因子得分均较女生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除恐怖因子外 ,其它各因子得分男生均高于女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0 .0 0 1)。结论 在校护理本科学生心理问题较多 ,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职业适应能力 ,稳定护理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师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有关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课程,对于室外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调查拟对此作一尝试性工作,为完善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2005-03/06以江苏省部分高校207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07名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评价。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5个项目,包括为精神质、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以及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分。 结果: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①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7.56%,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2.68%,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0.24%,焦虑和恐怖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87.80%和78.05%。②体育教师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的相应因子分(P〈0.05)。“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③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都存在差异(P〈0.05),“躯体化”、“抑郁”两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体育教师艾森克个性问卷精神质分与情绪稳定性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外向性、掩饰性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⑤在4个人格维度中,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种症状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性及掩饰性与症状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除外内外向性与偏执因子)。 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相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为比一般人群更外向,掩饰程度较低,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以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目的:调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其对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价值。设计:抽样调查。单位:河南职工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对象:于2001-04/06在河南省内3所普通高校的农科、医学、理工、文科、艺术、体育等6类专业随机抽取被试1128人进行测查。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4个人格维度:内外向维度、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精神质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条目,反映9个因子)对河南省高校112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剔除不完整答卷,回收回答规范问卷1100份。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男大学生人格情绪性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5.47&;#177;3.13,4.53&;#177;3.11;4.99&;#177;2.47,4.50&;#177;2.59,P〈0.001);女大学生人格情绪性、精神质以及掩饰性维度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97&;#177;1.71,2.68&;#177;1.82:5.68&;#177;3.08,4.97&;#177;2.96;5.32&;#177;2.46.4、74&;#177;2.48,P〈0.05~0.001)。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6类不同专业学生在人格4个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0.001)。农科学生的精神质维度分值最高(3.44&;#177;1.97),体育类学生内外向维度分值最高(8.27&;#177;2.45),而情绪性维度分值以文科学生为高(5.99&;#177;3.24)。男女学生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除掩饰性维度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外(4.99&;#177;2.47,5.32&;#177;2.46,P〈0.05),其余各维度差异不大;城乡学生之间,农村学生内外向维度分显著低于城市学生(7.54&;#177;2.73,7.93&;#177;2.63,P〈0.05);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与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相比,仅掩饰性维度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5.42&;#177;2.44,5.01&;#177;2.48,P〈0.01);此外,学生干部的内外向维度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8.42&;#177;2.61,7.42&;#177;2.68,P〈0.001)。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人格内外向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0.001),而情绪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01),精神质维度与躯体化、敌对、恐怖以及偏执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大学生人格的内倾性、情绪不稳定性和精神质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不良影响。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和城乡学生及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其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卫生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心理学基础。方法以无认知和精神障碍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和EPQ为心理学研究工具,SCL-90以国内常模为对照进行t检验。结果研究组SCL-90的S、Is、D、A、H、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Q结果显示P分≥60者占38.1%,N分≥60者占40.2%;性格类型以抑郁质为多。表明患者人格改变者较多,心理卫生状况较差。结论脑动脉硬化症可以改变神经功能,引起人格改变和心理卫生状况不佳,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卫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护理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教与学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 对我院大二、大三、大四、已毕业的150例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生对于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都有很好的认识,但在撰写过程中大都因为没有经验而遇到选题困难、思路不清、方法不明、与老师联系少等困难,以致完成论文的时间都不确定.结论 早期让本科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了解整个科研程序,对撰写毕业论文和将来从事临床科研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护理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教与学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 对我院大二、大三、大四、已毕业的150例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生对于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都有很好的认识,但在撰写过程中大都因为没有经验而遇到选题困难、思路不清、方法不明、与老师联系少等困难,以致完成论文的时间都不确定.结论 早期让本科生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了解整个科研程序,对撰写毕业论文和将来从事临床科研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有关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课程,对于室外体育课中体育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调查拟对此作一尝试性工作,为完善教师人格、心理健康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05-03/06以江苏省部分高校207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07名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评价。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5个项目,包括为精神质、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以及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分。结果: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①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7.56%,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2.68%,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90.24%,焦虑和恐怖因子阳性问题的百分率为87.80%和78.05%。②体育教师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常模的相应因子分(P<0.05)。“恐怖”、“精神病性”2项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③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都存在差异(P<0.05),“躯体化”、“抑郁”两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1)。④体育教师艾森克个性问卷精神质分与情绪稳定性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内外向性、掩饰性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⑤在4个人格维度中,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种症状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为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性及掩饰性与症状因子呈较低的负相关(除外内外向性与偏执因子)。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相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为比一般人群更外向,掩饰程度较低,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以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探讨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河南省高校11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O-RSC)和自拟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低收入家庭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学生(F=2.73,4.99,6.56,3.05,2.64;P&;lt;0.05~0.001),他们的人格N维度亦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F=3.58,P&;lt;0.01),而其人格E维度则低于高收入家庭(F=6.98;P&;lt;0.001);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人格P维度(F=2.41和3.42;P&;lt;0.05~0.01)和N维度(F=3.67和3.56;P&;lt;0.01)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学生的SCL-90总均分和9个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只是一个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卫生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心理学基础。方法 以无认知和精神障碍的脑动脉硬化症患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和EPQ为心理学研究工具,SCL-90以国内常模为对照进行t检验。结果 研究组SCL—90的S、Is、D、A、H、P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Q结果显尔P分≥60占38.1%,N分≥60占40.2%;性格类型以抑郁质为多。表明患人格改变较多,心理卫生状况较差。结论 脑动脉硬化症可以改变神经功能,引起人格改变和心理卫生状况不佳,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心理卫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患生活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父母教育方式对其人格特征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对象:调查于2004—05在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完成。随机抽取山东省聊城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196人,男生101人(51.5%),女生95人(48.5%),年龄18-22岁,平均(20&;#177;2)岁。方法:在调查者的统一指导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大学生参与者进行集体测试。结果:纳入196名大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的所有因子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虽表的情绪稳定性、倔强性维度正相关显著,与外向性、掩饰性维度负相关显著;②症状自评量表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⑧情绪稳定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外向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正相关显著。结论: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②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⑧父母养育方式可以通过作用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改善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目的:调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其对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价值。设计:抽样调查。单位:河南职工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对象:于2001-04/06在河南省内3所普通高校的农科、医学、理工、文科、艺术、体育等6类专业随机抽取被试1128人进行测查。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4个人格维度:内外向维度、神经质或情绪性维度、精神质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条目,反映9个因子)对河南省高校1128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剔除不完整答卷,回收回答规范问卷1100份。①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男大学生人格情绪性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5.47±3.13,4.53±3.11;4.99±2.47,4.50±2.59,P<0.001);女大学生人格情绪性、精神质以及掩饰性维度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97±1.71,2.68±1.82;5.68±3.08,4.97±2.96;5.32±2.46,4.74±2.48,P<0.05~0.001)。②大学生人格特征分类比较:6类不同专业学生在人格4个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0.001)。农科学生的精神质维度分值最高(3.44±1.97),体育类学生内外向维度分值最高(8.27±2.45),而情绪性维度分值以文科学生为高(5.99±3.24)。男女学生之间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除掩饰性维度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外(4.99±2.47,5.32±2.46,P<0.05),其余各维度差异不大;城乡学生之间,农村学生内外向维度分显著低于城市学生(7.54±2.73,7.93±2.63,P<0.05);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与高年级(三、四年级)学生相比,仅掩饰性维度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5.42±2.44,5.01±2.48,P<0.01);此外,学生干部的内外向维度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8.42±2.61,7.42±2.68,P<0.001)。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人格内外向维度和掩饰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0.001),而情绪性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01),精神质维度与躯体化、敌对、恐怖以及偏执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大学生人格的内倾性、情绪不稳定性和精神质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不良影响。不同专业、性别、年级和城乡学生及学生干部与非干部之间,其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马艳  王燕  张扬  陈宏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60-62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沟通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支持性沟通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天津中医药大学49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生源地的护理本科生沟通能力在辅导与咨询、提供有效的负面反馈维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精神性情感症状维度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本科生的沟通能力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P<0.01,P<0.05)。结论:改善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其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护理本科生坚韧人格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坚韧人格、职业认同感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HPS)与护生职业认同感问卷(PIQNS)对天津市三所高校护理专业1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坚韧人格平均分为(69.21±12.80)分,职业认同感平均分(37.29±1.90)分。坚韧人格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与职业认同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挑战维度和高考志愿是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的两个主要因素(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坚韧人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认同感较低,坚韧人格能够影响其职业认同感,护理教育者可用通过对学生坚韧人格培养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延伸势必表现为对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故重视护生的心理状况既是大面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人群生命健康水平的前提之一。现就近几年关于护生的心理状况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护理教师进行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父母教育方式对其人格特征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目的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设计抽样调查.单位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对象调查于2004-05在山东省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实验室完成.随机抽取山东省聊城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196人,男生101人(51.5%),女生95人(48.5%),年龄18~22岁,平均(20±2)岁.方法在调查者的统一指导下,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大学生参与者进行集体测试.结果纳入196名大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的所有因子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的情绪稳定性、倔强性维度正相关显著,与外向性、掩饰性维度负相关显著;②症状自评量表的不同因子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③情绪稳定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负相关显著,与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正相关显著.外向性维度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正相关显著.结论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②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③父母养育方式可以通过作用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改善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