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 将 16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83例 ,以常规治疗 ;治疗组 84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 治疗组基本痊愈 19例 ,有效率为 88.1% ;对照组基本痊愈 7例 ,有效率为 74 .6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可改善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 ,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心理压力的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发病人数的增多,使得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溶栓抗凝,虽有明显疗效,但仍有不少病例遗留残障,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抗凝强度的华法令用于心房颤动的可行性.方法:98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抗凝组(INR2.1-3.0)和低抗凝组(INR1.5-2.0),在服华法令后第4日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1次至每月1次.结果:95.7%病例第3日检测的INR≤3.0,只有1例INR达4.0伴皮肤出血(占0.9%);平均随访3年,低抗凝强度组栓塞年发生率0.98%.标准抗凝强度组未发生栓塞,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3.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房颤患者可考虑应用低抗凝强度的华法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19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19例患者住院14天-35天,意识均转清,痊愈11例,轻度肢体瘫痪3例,言语不清4例,重度肢体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里1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高生存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后出血的疗效并分析总结脑梗死后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疗原则。方法:对2年来收住本科的34例脑梗死后出血患者一经发现立即停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药,给予西医的中性治疗(吸氧、清除脑水肿、降低颅压、营养脑细胞、清除自由基等)及中医中药和针灸、推拿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症状基本痊愈12例(35.3%),显著进步11例(32.4%),进步8例(23.5%),死亡3例(8.9%),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是否合并房颤、二尖瓣病变、高血糖、严重高血压,是否采用溶栓治疗有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出血有一定的疗效,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二尖瓣病变、高血糖,严重高血压是脑梗死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这类病人宜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诊断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5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2例因交通不便中途停止用药,2例发生冠心病猝死停止用药,其余均坚持服用,无1例出现严重的出血,3例轻度出血,无1例出现脑卒中。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来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可行。  相似文献   

7.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占脑血管疾病的3%~4%,临床上约有85%系由颅内动脉瘤引起[1]。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引起迟发性脑缺血(DCI),DCI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SAH后,由于急性应激反应、多脏器功能抑制、饮食差、负氮平衡、卧床等因素的影响,脑血管痉挛、血液黏滞度增加、脑水肿、血管内皮损伤及抗氧化能力降低等导致DCI的发生,甚至出现大面积脑梗死[2]。  相似文献   

8.
抗凝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脑栓塞后近期复发危险性很高,有资料显示,20%~90%心源性脑栓塞者可复发.其中15%在一周内复发.因此。对于栓塞性脑梗死,尤其是心源性脑栓塞,必须尽早开始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凝疗法在房颤治疗中的效果,以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取319例房颤者给予抗凝疗法(抗凝药物选取华法林),同期选取120例房颤者给予阿司匹林,32例房颤者给予基础治疗作为对照。对3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生存质量和华法林应用情况进行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凝疗法是房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者常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并持续24小时以上,症状多在病后10小时至1~2天内达高峰。由于脑水肿和脑细胞坏死是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脑细胞坏死是不可逆的,因而防治脑水肿则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能否处理好脑水肿为救治成败的关键。临床中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病例的80%,中等以上脑梗死通常都会导致脑水肿(梗死灶直径〉5cm为大梗死,直径3~5cm为中等梗死)。  相似文献   

11.
病例:苟某某,女,15岁,初中学生,月经初期,不规律,每次行经均持续10余日,量多如注,色泽红,有血块,小腹作痛。此次经期逢上体育课,活动剧烈,致经血较以往增多,不能正常上课。由其母带来就诊。症见面色苍白,精神不振,气短懒言。自述视物昏花,腰痛无力,腿软,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无力。子宫附件B超无异常,妇科肛诊检查亦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1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丁基苯酞、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梗死1号方,疗程14 d。检测中医证候疗效、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NSE、NGF、BDNF)、内皮功能指标(NO、ET-1、vWF、VEGF)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NSE、ET-1、vWF水平降低(P<0.05),NGF、BDNF、NO、VEGF水平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1号方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黄水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41-142
目的:总结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指导经验.方法:对61例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相关知识等进行相应护理指导.结果:61例患者均能按时按量服药,发现不适及时予以处理.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皮下出血3例,皮肤瘀斑2例,及时发现及处理,均痊愈.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指导,既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凝治疗是通过药物降低或消除血液的凝固性来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并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但可以通过延长凝血时间来预防血栓的滋长、繁衍和再发,有利于血栓的自体溶解,促使血栓形成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它是目前公认的治疗DvT和防治肺动脉栓塞(PE)的方法,具有改善侧支循环和促进血栓再通的作用,但不能迅速消除血栓,难以有效地避免DVT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死后眩晕治疗,大多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脱水、清楚自由基等治疗[1],本病例以针灸联合臭氧为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4岁,主因"眩晕伴间断呕吐1天"入院。入院时神清,精神可,眩晕,闭目不欲睁,双下肢无力,舌淡红,苔白,脉缓,既往体健。患者于2014年3月6日晨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眩晕,视物旋转,呕吐,闭目稍缓解,家中卧床休息后未见缓  相似文献   

16.
头孢他啶为广谱抗生素,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我科在近两年使用中,发现1例新生儿下消化道出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路路通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病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5岁;病程最短10小时,最长8天。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2例,脑叶10例,小脑6例,脑干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意识障碍20例,其中嗜睡14例,意识模糊4例,昏迷2例;头痛20例,头晕30例,中枢性面和/或舌瘫46例,右侧肢体瘫痪30例,左侧肢体瘫痪17例,全身瘫痪4例,共济失调6例;肌力情况:0~1级32…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脑梗死致双眼失明在临床上很少见,现将我们针刺治疗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64岁,半年前主因四肢麻木,双下肢不自主抖动伴头晕1年加重1周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住院治疗20 d,治疗予活血化瘀中药及营养神经药物等,症状改善,出院时双下肢不自主抖动及头晕症状减轻,查视力大致正常.现因视力缓慢下降以致不辨人物,仅存光感,来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眼科就诊.专科检查:双眼视力光感,矫正不提高,晶状体明显混浊,眼底不清,光定位及色觉检查均不理想,眼压:左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14 mmHg.  相似文献   

19.
谢强  马凌 《中医杂志》2002,43(11):815-815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内区住院患者。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23~72岁,平均34.4岁。合并有腹水者12例,首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32例,两次以上者64例,凝血酶原时间(PT)13~19秒,平均16.6 1.3秒,全部病例均经肝胆B超证实有明显的肝硬化,均经电子胃镜证实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致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为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rag+0.9%NS或5%GS250ml静脉滴注,2次/d,共14d。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lO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6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本文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