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血钠变化与卒中性质,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上海生产的DS不905钾钠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后48h晨空腹之血钠,结果:362例患者中出现低钠血症72例,高钠血症25例,低钠血症与卒中性质,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关。高钠血症与卒中性质,部位,病情轻重及预后无关,结论:低钠血症在急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病情轻重,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程中血清钾、血清钠的改变及其与卒中类型、病情轻重以及顸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Bekman系统E4ATM钠/钾/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卒中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血清钾、血清钠。结果 显示461例患者中血钾低123例,血钾高11例,血钠低71例,血钠高42例;血钠异常和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有关,血钾异常与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无关。结论 血钠异常在本试验观察的样本中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程中血清钾、血清钠的改变及其与卒中类型、病情轻重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Bekman系统ATM钠/钾/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卒中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血清钾、血清钠。结果显示461例患者中血钾低123例,血钾高11例,血钠低71例,血钠高42例;血钠异常和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有关,血钾异常与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无关。结论血钠异常在本试验观察的样本中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低钠血症分为低钠组和正常组,并对2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336例患者并发低钠血症52例,发生率15.5%。低钠血症的发生与卒中性质、病灶分布及脱水剂使用相关;低钠血症可使脑卒中症状加重、病情恶化。结论 出血性脑卒中、病灶位于脑室及基底节区、大剂量脱水剂使用患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作为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钠紊乱的情况以及血钠在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GCS评分观察其血钠检测情况,并研究患者预后与血钠紊乱的关系。结果重型组与特重型组血钠紊乱发生率、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高钠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特重型组发生率较高;2组低钠血症以及高钠血症血钠平均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以特重型组血钠平均水平较低,高钠血症以特重型组血钠平均水平较高。2组总病死率、低钠血症病死率及高钠血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特重型组发生率较高;血钠正常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11.1%,低钠血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32.0%,高钠血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4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钠血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血钠代谢紊乱程度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并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血钠紊乱程度越高往往预示着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3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4 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取血清1.5 ml,用全自动生化仪监测血清钠,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 24 h内有70例发生低钠血症,占22.9%,1周后发生低钠血症者66例,占21.6%,其中脑出血最多,其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最少(P<0.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与卒中部位和性质有关。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低钠血症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钠、血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时血钠、血钾的变化及其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生产的Bekman系统E_4A~(TM)钠/钾/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后次日晨空腹血之血钠、血钾。结果 622例患者中出现低血钠101例,高血钠60例,低血钾183例,高血钾14例;低血钠和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有关,低血钾、高血钠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无关,高血钾与中风类型、病情轻重无关,与预后有关。结论 低血钠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病情轻重、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糖水平对卒中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按入院次日清晨血糖水平,将1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血糖升高组49例,血糖正常组147例,观察血糖与梗死部位、病灶大小、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血糖的发生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灶部位、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梗死病灶的大小有关,高血糖多见于大脑中线部位梗死及临床症状严重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糖升高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结论 高血糖可能加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血糖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320例急性脑卒中血清钾钠氯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320例急性脑卒中血清钾钠氯浓度测定及预后判断,对脑出血[CH]81例,脑梗死[CI]2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8例测定48小时、72 ̄96小时,一周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提示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发生率高,但低钠血症高钠血症是危险重症,是不良预兆。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钠代谢失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钠代谢失衡的原因、特点、处理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资料。结果低钠血症发生率22.41%,高钠血症为5.17%。发生钠代谢失衡的患者意识障碍发生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钠组,低钠血症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较其他2组高。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钠代谢失衡与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高钠血症,高钠血症一旦发生很难纠正,应积极消除造成高钠血症的因素,以预防为主。低钠血症与脑血管痉挛相关,发生后要及时纠正,要注意补钠的方法与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钠代谢失衡的原因、特点、处理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资料。结果 低钠血症发生率22.41%,高钠血症为5.17%。发生钠代谢失衡的患者意识障碍发生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钠组,低钠血症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较其他2组高。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钠代谢失衡与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低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高钠血症,高钠血症一旦发生很难纠正,应积极消除造成高钠血症的因素,以预防为主。低钠血症与脑血管痉挛相关,发生后要及时纠正,要注意补钠的方法与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枢性低钠血症与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及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分析397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低钠血症及正常血钠两组,研究其死亡率差异以及低钠血症与出血部位的关系。结论 397例患者中58例患者发生低钠血症,1例诊断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57例为脑耗盐综合征(CSWS),死亡10例,采用χ2检验,低钠血症死亡率高于正常血钠组(P=0.014,P<0.05),低钠血症与死亡率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123);两组脑出血部位分布不同,低钠血症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于基底节区出血,频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25)。结果中枢性低钠血症发生与脑出血部位相关,中枢性低钠血症中CSWS较SIADH更易发生。低钠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血钠水平可预测疾病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3.
高钠血症对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47例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每天检测一次(或多次)血钠值,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与疾病种类无关;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者;同时持续性高钠血症患者得到纠正与未得到纠正的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钠血症的出现提示颅脑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且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及糖皮质激素的改变及预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反应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血糖及糖皮质激素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糖皮质激素亦为老年出血性卒中组最高,两组相比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应激反应越重,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检测血糖及糖皮质激素,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3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其血BNP水平,分析血BNP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BNP水平越高;大面积脑梗死组血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P0.01);而不同梗死部位血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能与脑卒中患者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首次入住我院NICU的200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卒中史(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高钠血症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的预后等情况,根据患者血钠水平给予分组。结果高钠血症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组,随着血钠浓度的升高,患者的死亡率逐渐升高;甘露醇的大量使用、机械通气、肾功能不全分别高钠血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钠血症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大量甘露醇的使用、机械通气和肾功能不全;高钠血症是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NO和SOD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卒中和卒中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患者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了解自由基对上述疾病变化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28例脑出血,26例脑梗死,30例急性及卒中并MOF及2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NO及SOD含量。结果: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组、卒中并MOF组血浆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卒中并MOF死亡组NO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SOD明显低于存活组。结论:氧自由基参与急性脑卒中和急性脑卒中并MOF的病理生理过程,故血中NO及SOD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1例老年急性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及CT资料。结果:老年急性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的16.02%,以出血性脑卒中为多见。并发低钠血症者发生昏迷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钠血症的发生与CT所见的病灶分布密切相关,病灶位于基底节区(含丘脑)及脑室内积血更易发生低钠血症。结论: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是引起老年急性脑座中并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糖的检测。并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19例(其中缺血性卒中11例,出血性卒中8例);老年组14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59例,出血性卒中82例)。结果: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1)。从病情程度比较:老年出血性卒中组病情重.死亡率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应激性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时检测血糖,有利于病情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266例,按是否发生高血钠症,分为高血钠组(64例)和非高血钠组(202例)。制定"高钠血症相关因素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等,记录患者的血钠浓度、患者出院时的转归情况(死亡与否)。结果 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钠血症组死亡43例,病死率为67.19%,非高钠血症组死亡86例,病死率为42.57%,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高钠血症组患者依据血钠浓度分为145~155mmol/L组,156~165mmol/L组,166~175mmol/L组和≥176mmol/L组。随着高钠血症组患者血钠水平升高,病死率升高。结论高钠血症组的病死率高于非高钠血症组,随着血钠浓度的升高患者病死率逐渐增加,高钠血症与神经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