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50例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三组,按胎龄分为≤32周、32~≤34周、34~≤37周三组,比较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结局与其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双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和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以感染(8.9%)、颅内出血(5.2%)、血糖异常(4.8%)、高胆红素血症(4.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9%)为主。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越高。34周后及出生体重≥2500 g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均维持在低水平。应加强双胎孕妇产前管理,减少早产尤其是32周以前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诱发因素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临床防治依据。方法:对528例新生儿入院后用微量血糖测试仪进行血糖检测。结果:检出的49例低血糖症,早产儿发生率和足月儿、过期产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和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窒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单纯喂养困难儿低血糖症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6.67%、14.55%、25.44%、15.38%;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生率8.62%。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高危母亲、围生期窒息、喂养困难等因素有关;对存在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均应早期监测血糖,并尽早喂养或鼻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进行前瞻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资料。方法:对两年内该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638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72%(1 638/21 229),男女之比为1.29∶1(922/716)。胎龄<28周、~32周和~37周的比例分别为1.16%、19.90%和78.94%。出生体重<1 000 g、~1 500 g和~2 500 g的比例分别为0.67%、13.68%和85.65%。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44.14%)、母亲流产史(43.89%)和多胎史(27.66%)等。最常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53%)、高胆红素血症(32.3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30%)等。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后死亡、死亡及自动出院的比例逐渐下降,治愈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调查揭示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常见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季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数以及分娩方式等因素与围生期窒息的关系。方法:对14年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季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和分娩方式对围生期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窒息儿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以7月份最高。男婴、双/多胎和阴道助产儿的窒息发生率明显增高,围生期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病死率与胎龄、出生体重高度相关。结论:围生期窒息的发生与季节、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及分娩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和存活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诊治体会,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减少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32例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羊膜早破,多胎妊娠,妊高征。主要并发症为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RDS,肺炎,应激性溃疡,肺出血,颅内出血,败血症。本组存活率94.83%,死亡率5.17%,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产儿科合作预防早产,早期识别、及时正确处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并发症,降低其死亡率。重视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相关围产因素、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围产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流产史(≥3次);体重<1500g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比体重1500g~2000g早产儿明显升高,而循环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硬肿症,低钙血症、酸中毒、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体重<1500g早产儿的死亡率、窒息率明显高于体重1500g~2000g的早产儿。结论: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和加强产科儿科的协作,对降低早产儿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围产期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凡出生体重不足2500g者,不论胎龄大小,成熟度如何,均称为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不满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小于胎龄儿.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低于100O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我国曾于1986~1987年对全国29省市自治区1843284名新生儿进行了调查,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63.9‰,其中早产儿占44.1%,足月及过期产小于胎龄儿占55.9%.极低出生体重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7.4%.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为100‰)我国的发生率偏低,尤其是早产儿相对更低,发达国家早产儿占低出生体重儿的2/3,且体重小于1000g者较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结局的相关围产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与早产有关的主要围产因素为胎膜早破、多次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体重<1500g的早产儿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窒息、吸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较体重≥1500g者明显升高,而肺炎、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者则无明显差别;剖宫产早产儿的死亡率与顺产早产儿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别;早产儿死亡12例,死亡率为5.56%,胎龄、出生体重及肺透明膜病的发生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早产与诸多围产因素有关,防治肺透明膜病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朱红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532-1534
目的:探讨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诊治体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与2010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并发症为高胆红素血症、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贫血、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同期比较,胎龄愈小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愈高,该院2010年收治患者较2009年增加,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治愈率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与2009年相比,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新生儿窒息、败血症、NEC、贫血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呼吸监管,注意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早期喂养及母乳喂养,延迟脐带结扎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关干预早产的病因构成、分娩方式、时机选择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干预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早产发生率37.9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分列病因前3位;干预早产组剖宫产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P<0.05),但早产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孕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及干预方式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高危因素,探讨有利于ICH防治的策略。方法:选择横沥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57例早产儿ICH作为研究组,同期79例非ICH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19个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ICH发病率为41.9%。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妊高征、窒息、产伤、滞产、脐带绕颈、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吸入高浓度氧、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与早产儿ICH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宫内窘迫、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机械通气、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为早产儿ICH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ICH的高危因素众多,其发病机制复杂,是外部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能是控制早产儿ICH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应用RetcamⅡ进行眼底照相检查,根据1984年国际ROP会议制定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515例早产儿中患不同程度ROP者87例,ROP发生率16.89%;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对可能影响ROP发生率的9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贫血、低血糖血症、吸氧、肺炎、输血与ROP发生率密切相关,性别、新生儿酸中毒与ROP发生率无相关性;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与ROP发生率最相关,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具有新生儿贫血、低血糖血症、肺炎、吸氧史及输血史的早产儿ROP发生率越高,其中低出生体重是ROP的最高危因素,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早产儿应早进行眼底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预防ROP致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IVH)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西安高新医院分娩后收住新生儿病区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126例,根据床旁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脑室内出血组(72例)和无脑室内出血组(54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6例早产儿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57.1%(72/126),其中重度PIVH发生率29.2%(21/72)。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PI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81和9.78,均P<0.05)。与无PIVH组相比,PIVH组患儿在宫内窘迫(20例vs 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vs 7例)、血小板减少(12例vs 4例)、生后感染(23例vs 11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0、5.62、11.23、13.40,均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w、窒息、机械通气、血小板减少、生后感染是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机械通气、宫内窘迫、血小板减少和生后感染等因素相关;加强产前监护、提高产科技术,综合防治可减少PIVH发生,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早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910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产发生率22%;早产原因依次排位为: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胎盘因素、多胎妊娠、胎位不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羊水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脱垂。孕龄〉34W以上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死亡的几率明显低于孕龄≤34W的早产儿。结论早产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围产儿结局与胎龄和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明夏  蒋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88-238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43例,于生后3~7天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128±524)g,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5·0%,重度IVH占14·0%,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较重。围生期窒息、疾病因素及机械通气等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且大多无症状,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对≥35岁先兆早产妇女保胎效果、围生儿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绵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岁的先兆早产妇女共13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5例,A组予盐酸利托君治疗,B组予阿托西班治疗。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分娩孕周、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情况。结果两组保胎成功率、分娩孕周、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分娩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治疗≥35岁妇女先兆早产均能取得较好的保胎效果和围生儿结局,但阿托西班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白银市2003~2010年婴儿死亡的调查统计资料,对婴儿死亡率的变化及其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为确定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与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利用全市5个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003~2010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中婴儿死亡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年来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农村婴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2003~2008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中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窒息死亡率下降不明显,2009~2010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等出生缺陷死因顺位上升。婴儿死亡构成中,新生儿占84.60%,其中早期新生儿占69.57%。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乃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应加大对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投入,加强农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重视先天异常的预防、提高其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多胎妊娠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胎妊娠发生率、孕妇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多胎妊娠106例,了解发生率、年龄、孕周、合并症、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及相关因素。结果: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12 155例,多胎妊娠106例,发生率8.72‰,(其中双胎妊娠103例,发生率8.47‰、3胎妊娠3例,发生率0.25‰),年龄20~37岁,平均27.85岁,初产妇83例,占78.30%,经产妇23例,占21.70%。流产史26例,占24.53%。孕周28~40周,平均35.48周,其中28~36周50例,占47.17%,为同期的8.2倍,(P<0.01)。合并症主要是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贫血。分娩方法剖宫产占85.85%。围生儿215个,体重900~3 350 g,平均2 301.75 g,低体重儿122个,占56.74%,围生儿死亡10例,纠正围生儿死亡率32.56‰。为同期的4倍(P<0.01)。结论:多胎妊娠时孕妇并发症多,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高,属高危妊娠范畴。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孕期监测和管理,积极防治早产,适时终止妊娠。放宽剖宫产指征,提高新生儿管理技术,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9.
张进颖  张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5):551-55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以降低颓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0例的临床资料,从分娩方式、出生胎龄与体重、羊水污染程度、疾病因素4个方面予以归纳总结。结果不恰当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和助产占53.3%)、早产(21.11%)、低体重(〈2.5kg占32.2%)与巨大儿(〉4kg占8.89%)、母婴疾病与脐带、胎盘因素(共占72.2%),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另外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手术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加强产前检查,防治母婴疾病,及时处理胎儿窘迫,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9月~201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体重〈2000g,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ROP筛查。于出生后2周始,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并记录完整的临床资料,调查ROP的发病率及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67例早产儿。ROP发病率为11.44%(42/367)。42例中ROPI期21例,Ⅱ期14例,Ⅲ期6例,Ⅳ期1例。激光手术9例(2.45%)。对367例早产儿相关因素分析提示,感染、贫血、窒息、吸氧时间〉7d、吸氧浓度〉40%、代谢性酸中毒、胎龄、呼吸暂停、输血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小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7d、代谢性酸中毒、感染、输血、呼吸暂停是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防治早产儿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感染、贫血、吸氧、酸中毒、窒息、胎龄与ROP相关;小胎龄、呼吸暂停、感染、输血、酸中毒是R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