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米Al2O3(平均粒径20 mm)对液相接合条件下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接合供体菌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HBl01(RP4),受体菌为Salmonella aberdeen Kauffmann50312(strR),保持供、受体菌液浓度比例为1:3,25℃静止接合相应时间后,计算转接合子数.结果 纳米Al2O3可影响RP4的接合转移,并主要表现为促进,该促进作用与接合菌液和纳米材料的浓度有关.接合菌浓度为106~108cfu/ml时,5 mmol/L Al2O3作用8 h后对接合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相应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接合子数分别增加100~400倍;50 mmoVL Al2O3,只有当接合菌浓度约为108cfu/ml时才能非常显著地提高接合率;而接合菌液浓度降低至106cfu/ml.和107cfu/ml时,0.5 mmol/l Al2O3组接合率则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接合菌浓度约为105cfu/ml时,延长接合时间至90 h,0.5 mmol/L Al2O3组不仅能显著提高转接合子数,而且还能缩短接合子出现的时间.5 mmol/L Al2O3组始终未观察到转接合子产生.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纳米材料可促进质粒在液相中的接合转移,从而可能引发纳米材料的水环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铝(平均粒径为20nm)对液相条件下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接合供体菌为大肠杆菌HB101(RP4),受体菌为Salmonella aberdeen Kauffmann 50312(strR),供、受体菌液均为109cfu/ml(浓度比为1∶3),纳米Al2O3浓度分别为0.005、0.05、0.5、5、50mmol/L,25℃静止接合8h后计算转接合子数,然后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研究。结果RP4的接合转移随着纳米Al2O3浓度的升高具有上升趋势。5mmol/L和50mmol/L纳米Al2O3组接合率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50倍和4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只能观察到单个供、受体菌接合,5mmol/L和50mmol/L纳米Al2O3组能观察到多个细菌同时发生接合的情况;50mmol/LAl2O3组一些细菌观察不到完整的细胞膜结构,该损伤可能是引起50mmol/L纳米Al2O3组接合率低于5mmol/L纳米Al2O3组的原因。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提示纳米Al2O3能损伤细菌的细胞膜,细胞膜的损伤程度与进入细菌的纳米Al2O3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纳米Al2O3能够促进接合子的产生,其影响机制可能是因为纳米Al2O3能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间接影响接合过程,或者直接促进接合基因的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空气中颗粒物对耐药基因体外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 供体菌为大肠埃希菌(携带RP4质粒),受体菌为具有美罗培南抗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粒径、不同浓度颗粒物作用条件下,接合一段时间后,利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LB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计数,计算接合子数量和接合转移频率.结果 PM0.1、PM2.5、PM10、1648a都...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人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84010、84053、84056菌株作为供体菌,与受体菌C_(606)及绿腋杆菌p97菌株,分别在体外及乳鼠、小鼠、豚鼠和家兔体内进行了R质粒接合传递试验。体外接合试验表明:3株供检测的大肠杆菌均能将其部分抗性传递给受体菌C_(600)。接合频率为10~(-3)~10~(-4)。84010和84056菌对Tc的抗性还能传递给绿脓杆菌P97。动物体内接合试验表明:3株ETEC携带的R质粒在乳鼠、小鼠、豚鼠和家兔体内均能与受体菌C_(600)发生接合。供体菌对AP、TC和SM的抗性都能传递给受体菌。而且,84010和84056菌对CM的抗性可分别在家兔和豚鼠体内接合传递。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污染控制系统中微生物聚集体形态对多重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为控制耐药基因在水环境中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向运行稳定的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granula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GSBR)中投加具有利福平抗性且携带RP4质粒的大肠杆菌K12〔E.coli K12(RP4)Rif〕,将系统中的污泥按照粒径划分为4个区间,分别用定量PCR方法对污泥中总细菌16S r DNA和耐药质粒RP4进行定量,从而得到不同粒径区间的接合转移比例;同时监测GSBR中NH4+-N、CODCr的去除效率和污泥浓度(MLSS),以评价GSBR运行效能。结果投加供体菌后,系统中的供体菌所占比例在2 d内出现急剧下降,此后3~5 d,RP4所占比例一直稳定在10-7~10-6。从投加供体菌的第7天开始,粒径大于0.9 mm的微生物聚集体中无法检测出RP4;粒径范围在0.18~0.45 mm、0.46~0.9 mm的微生物聚集体中的RP4质粒在投加后的第11天消失;而粒径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中的RP4在投加供体菌后第19天消失。RP4在不同粒径微生物聚集体中的接合转移率明显不同,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降低。系统中投加供体菌后CODCr、NH4+-N的去除率均明显下降;污泥浓度(MLSS)从4855 mg/L降至3168 mg/L。结论实验过程中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态对耐药质粒RP4的接合转移有明显影响,粒径越大其接合转移率越低;且在投加供体菌初期,反应器NH4+-N、CODCr的去除能力下降明显,供体菌的投加也使污泥浓度的MLSS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质粒RP4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水平转移情况,进而预测MBR处理含有耐药基因污水的生态风险.方法 向正常运行的MBR中接种E.coli K12(RP4)Rif,利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营养琼脂培养基选择性平板计数,得出可培养接合子数量和接合转移率;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污泥中耐药质粒RP4;同时监测MBR对NH4+ -N、CODCr的去除效率和污泥浓度(MLSS),以评价MBR运行效能.结果 接种供体菌后,可培养接合子数量、转移频率由0逐渐升高,接种供体菌后第9d,接合子数量增加到3.38×104 cfu/ml、接合转移率达1.70×10-3/cell;随后,可培养接合子数量、接合转移率都呈现波动下降(于第23天分别下降至2.55×102 cfu/ml、3.20 × 10-5/cell);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供体菌的引入对MBR去除NH4+ -N、CODCr的效率都有一定影响,即先降低后逐渐升高,污泥浓度由2200 mg/L逐渐降低至约1100 mg/L.结论 实验过程中,RP4质粒在反应器中发生了较高频率的接合转移,并对反应器NH4+ -N、CODCr的去除效率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亚抑菌浓度三代头孢菌素对耐药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亚抑菌浓度头孢噻肟(0μg/ml、4μg/ml8、μg/ml、16μg/ml3、2μg/ml)及头孢他啶(0μg/ml、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在不同作用时间下供体菌(临床分离的携带CTX-M型基因肺炎克雷伯菌株)与受体菌(大肠埃希菌E.coli C600 SMR Lac)接合转移率的变化。结果:在4μg/ml头孢噻肟亚抑菌浓度作用下的接合转移率最高,除头孢噻肟空白组(0μg/ml),接合转移率随头孢噻肟亚抑菌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同样,在2μg/ml头孢他啶亚抑菌浓度作用下的接合转移率最高。除头孢他啶空白组(0μg/ml),接合转移率随头孢他啶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不同亚抑菌浓度三代头孢菌素能影响耐药质粒的转移。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到给药间歇期抗菌药物亚抑菌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细菌耐药性的播散。  相似文献   

8.
耐药大肠埃希菌插入序列与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插入序列和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4种插入序列:IS26I、S903I、SEcp1I、SCR1和2种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种插入序列:IS26 17株,占85.0%,ISEcp1 12株,占60.0%,IS903 5株,占25.0%;2种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 15株,占75.0%,trbC 8株,占40.0%,只有ISCR1未检测到。结论同时检测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插入序列IS26、IS903I、SEcp1I、SCR1和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等基因尚为国内首次报道;菌株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不低,这可能与插入序列和接合性质粒高携带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质粒RP4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水平转移情况,进而预测MBR处理含有耐药基因污水的生态风险。方法向正常运行的MBR中接种E.coli K12(RP4)Rif,利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营养琼脂培养基选择性平板计数,得出可培养接合子数量和接合转移率;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污泥中耐药质粒RP4;同时监测MBR对NH4+-N、CODCr的去除效率和污泥浓度(MLSS),以评价MBR运行效能。结果接种供体菌后,可培养接合子数量、转移频率由0逐渐升高,接种供体菌后第9 d,接合子数量增加到3.38×104cfu/ml、接合转移率达1.70×10-3/cell;随后,可培养接合子数量、接合转移率都呈现波动下降(于第23天分别下降至2.55×102cfu/ml、3.20×10-5/cell);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供体菌的引入对MBR去除NH4+-N、CODCr的效率都有一定影响,即先降低后逐渐升高,污泥浓度由2200 mg/L逐渐降低至约1100 mg/L。结论实验过程中,RP4质粒在反应器中发生了较高频率的接合转移,并对反应器NH4+-N、CODCr的去除效率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石墨烯对多重耐药基因水平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 供体菌为具有耐卡那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的大肠埃希菌,受体菌为具有耐美罗培南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保持供、受体菌液浓度比例为1:1,配制10 ml作用体系,在37℃电热恒温箱中接合,利用含有多种抗生素的LB琼脂培养基选择平板计接合子数量并计算接合转移频率.探讨不同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