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增殖状态,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运用淋巴管特异标记物LYVE-1检测微淋巴管密度(MLD),LYVE-1与Ki-67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增殖活性。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状,而肿瘤其他区域多呈闭索状。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LD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性增高(P0.05),MLD在肿瘤边缘区、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增高,在临床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管内皮细胞Ki-67指数较正常宫颈组织增高(P0.05),肿瘤边缘区Ki-67阳性表达的微淋巴管比肿瘤其他区域、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生成,淋巴管主要分布在肿瘤边缘区且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淋巴管密度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检测淋巴管密度和增殖状态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何群双  杨云  赵敏  包磊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423-342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其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病理分级Ⅰ~Ⅲ级)中TGF-β1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作定量比较。结果:①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TGF-β1表达位于上皮细胞的胞浆内,两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位于癌细胞的胞浆内。②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着宫颈癌病理分级的增加,TGF-β1表达水平逐步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GF-β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慢性宫颈炎、16例CINⅠ级、19例CINⅡ~Ⅲ级和6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用CD34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2.50%、31.58%和75.38%;VEGF在以上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0%、18.75%、36.84%和72.31%。HIF-1α和VEGF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炎症组、CINⅠ级组和CINⅡ~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MVD和HIF-1α、VEGF的表达特点相同,在子宫颈鳞癌中HIF-1α、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HIF-1α和VEGF在子宫颈鳞癌中的高表达、MVD值的高水平可能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my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CSCC蜡块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C-myc表达检测,并与随机选取的正常宫颈组织存档蜡块20例作对照。结果 C-myc在CSCC、CIN和宫颈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75%、4.88%和0(P0.05);C-myc在CSCC中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分布无关(P0.05)。结论 C-myc参与CSCC的发生发展,能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评估CSCC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X-2和Bcl-2在正常口腔粘膜、不典型增生性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15例单纯性增生性口腔白斑,33例不典型增生性口腔白斑、42例鳞癌中COX-2和Bcl-2的表达。结果COX-2在正常组和单纯增生性白斑组表达基本一致(P〉0.05),在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组、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单纯增生性白斑组(P〈0.05)。Bcl-2在正常组、单纯增生组白斑、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组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鳞癌组中呈阳性表达,鳞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COX-2和Bcl-2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COX-2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口腔鳞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Bcl-2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可能并不发挥主要作用,但对临床监测非典型性增生的转归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血管生成拟态与缺氧诱导因子H 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9年5月间经手术切除的卵巢肿瘤组织石蜡标本81例,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方法证实卵巢癌组织中存在VM,探讨卵巢癌组织中VM与卵巢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指标、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及VM与H IF-1α、MMP-2表达的关系。结果:卵巢癌中出现VM的几率要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低分化卵巢癌VM发生的几率要高于高分化的卵巢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卵巢癌中存在VM的患者生存时间比无VM患者短。VM与H IF-1α蛋白、MMP-2蛋白表达相关。结论: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卵巢癌组织分化低,患者临床预后差;H IF-1α、MMP-2表达与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兰晶  任国强  戴飞 《中国妇幼保健》2022,(20):3838-3841
目的 探讨Orai1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息肉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Orai1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息肉组织、不同分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Orai1蛋白及其mRNA在宫颈息肉(蛋白表达量为0.43μg/ml; mRNA相对表达量为2.64)、正常宫颈组织(蛋白表达量为0.23μg/ml; mRNA相对表达量为1.90)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减少,并且其表达量随着该肿瘤的分级升高而下降(高、中及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4μg/ml、0.08μg/ml及0.02μg/ml;高、中及低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2、0.58及0.18)。结论 Orai1的表达变化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相关,该分子有望成为这种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63和维生素D受体(VDR)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6~2013年在安徽省立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SCC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组织中p63和VDR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和VDR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局部侵袭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p63与VD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957,P<0.001)。结论:下调p63可抑制VDR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8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宫颈上皮内瘤变石蜡标本20例及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EphA2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Ⅰb1和Ⅰb2期组织中表达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0.0%、50.0%、80.0%、95.0%,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76,P<0.05).观察组1(宫颈癌Ⅰb1期)和观察组2(宫颈癌Ⅰb2期)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0%、9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宫颈病变的进展与EphA2蛋白的表达强度之间呈线性相关(r=0.990,P=0.010).高、中和低分化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8%、90.6%和1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3,P<0.05);组织分化程度与EphA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呈线性相关(r=0.977,P=0.016).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2,P<0.05).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其可望作为预测宫颈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其与EC的临床关系。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具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并行手术切除子宫的52例EC患者(EC组),21例同期在本院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正常组),以及12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IN)患者(EIN组)的子宫内膜石蜡包埋切片为研究对象。对石蜡包埋切片采用CD34及过碘酸雪夫(PAS)双重染色法,观察VM在上述3组的表达情况,同时对EC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MMP-2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EC组52例患者不同临床因素[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VM阳性表达率及MMP-2高表达率差异,以及EC组中VM与MMP-2表达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南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3组患者年龄、是否绝经、生育史、月经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EC组患者肿瘤组织VM阳性表达率为30.8%(16/52),而在正常组及EIN组受试者的子宫内膜中均未发现VM形成。②FIGO临床分期为Ⅰ期患者VM阳性表达率较Ⅲ~Ⅳ期低(14.3%vs 7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WHO病理分级为高、中、低分化的EC患者之间两两比较,分化级别高者较分化级别低者VM阳性表达率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M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高(66.7%vs 2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4,P=0.030);VM阳性表达率在≤50岁和>50岁患者之间,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1/2肌层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MP-2高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患者高(88.9%vs 2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3,P=0.000);MMP-2高表达率在≤50岁和>50岁患者之间,FIGO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和Ⅲ~Ⅳ期患者之间,WHO病理分级为高、中、低分化的EC患者之间,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肌层和≥1/2肌层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EC组5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VM形成与MMP-2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478,P=0.000)。 结论部分EC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VM,并可能与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MMP-2可能促进VM形成,二者共同作用可能促进E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phA2和E—cadhef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7例大肠癌和2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EphA2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EphA2阳性和E-cadhefin阴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1)。EphA2阳性和E-cadhefin阴性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与大肠癌大体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EphA2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EphA2与E—cadhefin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EphA2可与E-cadhefin结合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爱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39-5441
目的:探讨Survivin和MMP-2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宫颈CINⅠ~Ⅱ、18例宫颈CINⅢ和33例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分别进行Survivin和MMP-2检查,比较各组患者的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级别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和MMP-2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呈正相关,不同宫颈病变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临床宫颈病变患者活检后应行Survivin和MMP-2检查,可提示其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stomatin-like protein 2(SLP-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MTA1和SL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种蛋白在宫颈病变级别中的相关性。结果:CIN与宫颈鳞癌组织中MTA1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01),而SLP-2在正常宫颈上皮中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CIN与宫颈鳞癌组织(P=0.007;P<0.001);MTA1和SLP-2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中呈负相关(r=-0.540,-0.393;P=0.004,0.037),而在CIN中MTA1与SLP-2的阳性表达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MTA1过表达和SLP-2的低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两者存在负相关性,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癌、40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Ki-67在宫颈鳞癌、原位癌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52.50%、35.00%;P53为71.67%、55.00%、0.00%。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Ki-67和P5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Ki-67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在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TM法,检测46例宫颈鳞癌,34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MMP-9及其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MP-9在宫颈鳞癌,原位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70.6%,25.0%;TIMP-1为54.3%,73.5%,20.0%。MMP-9在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MP-1在NCE组与鳞癌组及原位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而TIMP-1未发现此现象。MMP-9和TIMP-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81,P<0.01)。结论: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和TIMP-1的相对弱表达在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ZH2和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组织、10例CIN组织、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ZH2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EZH2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70.0%,92.5%。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0%,95.0%。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均无关(P>0.05)。EZH2与Ki67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EZH2和Ki6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表明均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二指标的无相关性,表明EZH2间接调节了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白雪  李冬梅  李锐  黄可敬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358-4360
目的:探讨TBX2和P16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子宫颈鳞癌、40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NCE)中TBX2和P16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TBX2在宫颈鳞癌、原位癌和NCE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82.50%、30.00%;P16为88.33%、87.50%、0%.与NCE组比较,TBX2和P16在鳞癌组及原位癌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BX2和P16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1);TBX2和P16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中呈正相关(r=0.66;P=0.039;P<0.05).结论:TBX2和P16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上调,两者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促进因子,并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c l-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44例C IN组织、33例CSC组织进行了bc l-2蛋白表达测定。结果:Bc l-2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 IN、CSC中的表达分别为7.14%、36.36%、69.70%。Bc l-2蛋白在CSC的不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因素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Bc l-2蛋白在C INI、C INII中表达分别为9.09%和8.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c l-2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Bc l-2与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因素无相关性,说明bc l-2在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C INⅠ级和Ⅱ级危险因素是一致的,均属于低度危险因素,临床上在有效排除其它因素基础上可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