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胺磷诱发迟发性神经病动物的坐骨神经中微管蛋白和微丝中β-肌动蛋白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方法母鸡以30mg/kg甲胺磷连续15d经皮下注射染毒,出现迟发性神经病症状后的第2、10和23天,分别取其坐骨神经匀浆,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鸡坐骨神经中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和β-肌动蛋白的水平。结果鸡坐骨神经上清液中α-微管蛋白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出现迟发性神经病症状后的第2、10和23天分别降低了6%、15%和25%,沉淀中变化不明显;β-微管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降低:在第2、10和23天,沉淀中的水平分别下降了27%、6%和19%,上清液则分别降低了1%、21%和22%;沉淀中β-肌动蛋白水平升高:第2、10和23天分别升高了24%、48%和17%;上清液中β-肌动蛋白水平的变化不明显。结论甲胺磷可导致母鸡坐骨神经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和β-肌动蛋白改变,可能是甲胺磷诱发动物迟发性神经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膳食锌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观察中枢神经系统 (CNS)中 α-微管蛋白 (α- Tub)及 β-微管蛋白 (β-Tub)的表达 ,探讨膳食锌调节 CNS微管聚合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80只刚怀孕 ICR母鼠随机分为严重缺锌组、轻度缺锌组、适锌组、高锌组和高锌对喂组五组 ,在孕期和哺乳期分别饲喂含 1、5、30、1 0 0和 1 0 0 mg/ kg锌水平的实验饲料 ;断奶期 (仔鼠 2 0日龄 )后各组均改喂普通饲料。取各实验组动物第 1 0天胚胎 (E1 0 )头和身体、及第 1 5天胚胎 (E1 5 )、出生第 1天 (P1 )、第 5天 (P5 )、第 1 0天(P1 0 )、第 2 0天 (P2 0 )和第 70天 (P70 ,成年 )大脑、小脑和肝组织 ,采用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 α-Tub和 β- Tub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仔鼠从胚胎早期 (E1 0 )至发育成熟 (P70 ) CNS中均有微管蛋白 (Tub)表达 ,而肝组织中未见有 Tub印迹出现 ;α- Tub和 β- Tub在大脑和小脑的表达模式相似 ,即发育早期有上调趋势 ,达到表达高峰 (P5~P1 0 )后表达量逐步下调 ,α- Tub在 P5达到表达高峰 ,而β- Tub在 P1 0达到表达高峰 ;比较实验组各期 Tub表达水平 ,依次为 1 mg/ kg组 <5 mg/ kg组<30 mg/ kg组 <1 0 0 mg/ kg组 ,大脑和小脑 α- Tub、β- Tub水平与膳食锌水平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结论 发育期锌缺乏可抑制 CNS中 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纺锤体与着丝粒相关蛋白3(SKA3)、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7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SKA3和TRIM14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Ⅲ期的患者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腺外侵犯、无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病部位、TG-Ab及TPO-Ab表达情况患者癌组织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KA3、TRIM1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进展及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新基因,为防治日本血吸虫病提供药物靶标或候选疫苗。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随机挑取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对部分序列进行引物步移法测序,获取其全长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该cDNA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ORF)的寻找、编码氨基酸的推导、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初步预测。结果获得了1个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439bp,编码443个氨基酸,与肝片形吸虫微管蛋白基因具有79%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7.2198KDa,等电点为9.12;抗原表位可能位于cDNA序列373~396处。结论 获得了日本血吸虫微管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贾晶  乔春霞  赵秀兰 《卫生研究》2007,36(1):100-101
目的研究茶多酚(TP)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分为四组TP组(25μg/ml),ox-LDL(200μg/ml)+TP组(25μg/ml),ox-LDL组(200μg/ml)及对照组(等体积溶剂)。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ox-LDL可明显抑制HUVEC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增殖率降低了40%(P<0.05)。TP和ox-LDL共同培养,细胞增殖率明显上升,与对照相比仅降低7.8%(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x-LDL下调HUVEC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表达,分别为35%(P<0.01)和40%(P<0.01),TP与ox-LDL共同培养后,α-微管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12%,P>0.05),β-微管蛋白表达升高了32%(P<0.05)。结论TP具有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生长抑制的作用,且可以逆转ox-LDL引起的β-微管蛋白表达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碘过量摄入对小鼠仔鼠脑α-tubuli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自来水,NC)、碘过量组(饮水含碘3000μg/L,EI+)、补硒组(饮水含Se200μg/L,Se+)、碘过量加硒(饮水含碘3000μg/L+Se200μg/L,EI+Se+)组。以纯系鼠饲料饲养。4个月后,雌雄交配。测定D14和D28仔鼠血清总T4和总T3水平,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D0、D14和D28仔鼠大脑组织α-微管蛋白和α-微管蛋白mRNA表达。结果D14仔鼠血清T4水平碘过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碘过量加硒组(P<0.05)。D0仔鼠脑组织α-微管蛋白mRNA水平碘过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单独补硒组和碘过量补硒组(P<0.05)。14d仔鼠脑组织α-微管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碘过量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碘过量和补硒对D28仔鼠血清T4水平和脑组织α-微管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碘过量引起仔脑α-微管蛋白的发育迟滞,补硒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铅的周围神经毒性是否与其对神经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相关。方法ST-8814细胞作为周围神经体外细胞模型,100μmol/L醋酸铅染毒24h后,实时定量PCR扩增仪分析神经丝各亚型(NF-H、NF-M、NF-L)及微管结合蛋白MAPT基因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100μmol/L醋酸铅对ST-8814细胞的抑制率约为50%,100μmol/L醋酸铅处理ST-8814细胞前后神经丝各亚型基因NF-H、NF-M及NF-L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微管结合蛋白MAPT基因mRNA水平升高。结论铅的周围神经毒性可能与其影响微管结合蛋白MAPT的表达,导致神经细胞骨架某些成分的功能变化有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Ⅲ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LAC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情况,分析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与紫杉醇新辅助化疗(NACT)的疗效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47例LACC中,NACT有效率为72.3% (34/47).β-微管蛋白Ⅲ阳性表达率为72.3%(34/47),其中表达(+)者占40.4%(19/47),(++)者占12.8%(6/47),(+++)者占19.1%(9/47).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患者NACT有效率为46.7%(7/15),低表达患者为84.4%(2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β-微管蛋白Ⅲ在LACC组织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性相关(P=0.021),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P=0.822、0.336、0.839).结论 紫杉醇联合铂类行NACT对LACC有效,LAC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异常表达与紫杉醇耐药有关,与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是宫颈癌预后判断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卵裂和原核消失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对行IVF-ET治疗的210例239个周期,于受精后18~19h观察受精情况,25~26h观察早期卵裂与原核消失情况,66~68h再进行1次胚胎观察,了解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②根据移植胚胎中有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将患者分为: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139例152个周期)与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71例87个周期),比较两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①临床妊娠率为42.7%,胚胎种植率为28.9%。②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高于未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P<0.01);发生2原核消失(2PNBD)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又高于2原核(2PN)持续存在的胚胎(P<0.01)。③有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的优质胚胎率(75.5%)、临床妊娠率(44.7%)和胚胎种植率(29.5%)分别高于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P<0.01)。在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随移植胚胎中发生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的胚胎数目增加,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率有增加趋势。④受精25~26h,有0.95%的2PN合子变成≥3PN合子;1.37%的2PN合子变成1PN合子;0.83%的1PN合子变成2PN合子。结论:早期卵裂和原核消失可以作为选择移植胚胎的一个指标,可作为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常规观察项目,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即CRP)以及内皮素(即E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CRP与ET所产生的变化,将150例患者分为两者同时升高(A组)、两者之一升高(B组)以及两者同时未升高(C组)3个组别,对三组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并利用Gensini的积分定量对各组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A组当中双支与三支的冠脉病变比例以及Gensini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RP水平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能够有效提高对病情发展程度的评估,并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降低患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辅助生殖技术(IVF/ICSl)中妊娠结局,并对临床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生殖中心2004年1月1日~6月31日176例患者189个辅助生殖周期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2.97%、33.53%、30.64%;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23.08%,单周期累计临床妊娠率32.37%;妊娠者较未妊娠者年龄轻(P<0.05);年龄≤35岁组较年龄>35岁组妊娠率高(分别为48.98%和11.11%,P<0.05);妊娠史对治疗结局有一定影响。结论:分析IVF/ICSI中影响妊娠结局的临床相关因素将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因促性腺激素(Gn)刺激时间短、总费用低、方案灵活、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通常用来促使卵泡最后的成熟和排出(又称hCG扳机),与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排出效果相似,但hCG的半衰期更长,延长的黄素化效应增加了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促进卵泡最终成熟和排卵的同时(又称GnRHa扳机),又能降低OHSS的发病率,已在临床应用。但目前研究结果表明,GnRHa扳机最终会导致黄体功能的缺陷并影响临床妊娠率,增加流产率。GnRHa扳机后采用何种黄体期支持才能消除新鲜胚胎移植时的顾虑仍无定论。综述拮抗剂方案中GnRHa扳机的优势和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原发不孕≥5年,男方精液正常或原发不孕≥4年,伴男方精液异常但达不到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指征的患者,探讨是否存在IVF联合ICSI治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2006年8月~2009年3月接受体外助孕的夫妇中,选取符合指征者,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同一周期取得的卵子随机分半,分别进行常规体外受精(IVF)与ICSI治疗。卵裂球≥4个且碎片≤30%的胚胎为可用胚胎。结果:共78个周期采用IVF联合ICSI治疗,其中常规IVF受精失败或低下(LFR)17个周期(21.8%);同期常规IVF治疗204周期,其中LFR8个周期(3.9%),两者LFR周期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5)。研究组共获959枚卵子,其中行常规IVF 470枚,受精率56.8%,行ICSI 408枚,受精率72.3%。两者受精率有显著差异。78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7.2%。结论:存在对原发不孕≥5年,男方精液正常或原发不孕≥4年,伴男方精液异常但达不到ICSI标准者行IVF联合ICSI治疗的必要性,可明显减少不受精情况的出现。对常规IVF与ICSI均受精的周期,可优先选择移植常规IVF胚胎,以减少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eBC-SBT)降低多胎率的作用。方法院对2009 年1 月—2010 年12月收治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评估预后较好且高危双胎妊娠风险患者进行一对一知情告知,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单囊胚移植组和卵裂胚移植组,分析2组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及单卵双胎率等指标,同时对干预前、干预后总体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进行研究。结果院淤囊胚移植组与卵裂胚移植组间患者年龄、胚胎冷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囊胚移植较双卵裂期胚胎移植(ET)的种植率更高(52.4% vs. 43.4%,P<0.05)尽管临床妊娠率有所降低(52.4% vs. 60.1%,P>0.05),但前者的多胎率明显降低(3.3% vs. 44.2%,P<0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降低(P<0.01),足月单胎活产率提高(P<0.01)。于干预前、干预后2组间患平均年龄、获卵数和冷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移植胚胎数显著下降。胚胎种植率(26.2% vs. 34.6%,P<0.01 )、总体临床妊娠率(42.4% vs. 47.1<0.05)及活胎分娩率(30.6% vs. 38.0%,P<0.01)提高,而多胎妊娠率(30.9% vs. 17.3%,P<0.01)和低体质量儿出生率(30.7% vs. 24.0%,P<0.05)显著降低。结论: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能在有效维持总体临床妊娠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IVF-ET 的多胎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助孕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2014年25~35岁行标准长方案IVF-ET或ICSI治疗共631个周期,按照BMI不同分为3组:A组(低体重组47例):BMI18.5kg/m2;B组(正常体重组440例):18.5 kg/m2≤BMI24kg/m2;C组(超重组144例):BMI≥24kg/m2;再根据体重的不同将超重组分为两组:体重70 kg为H1组(104例);体重≥70 kg为H2组(40例)。比较各组基础数据、助孕及妊娠结局。结果 3组间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basal luteinizing hormone,b LH)值A组B组C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 CG)日LH值B组C组(P0.05);h CG日雌二醇(estradiol,E2)值A组B组C组,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A组B组C组,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N数A组B组C组,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取消率A组B组C组(P0.05)。其余资料及超重组亚组各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异常将影响IVF/ICSI助孕治疗结局,低BMI会增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风险,致周期取消率高,BMI过高可影响卵泡发育和使晚卵泡期LH、E2水平过低,使获卵数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胚胎发育、植入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降调节长方案用于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本中心采用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行IVF/ICSI治疗患者的95个周期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降调节方案分为两组,其中A组(41个周期)注射曲普瑞林0.1mg/d,7d后改为0.05mg/d至月经第3天促性腺激素(Gn)启动,直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hCG日);B组(54个周期)注射曲普瑞林0.1mg/d至月经第3天Gn启动后改为0.05mg/d至hCG日。比较两组曲普瑞林使用总量和时间,以及促排卵效果和妊娠情况。结果:A、B两组使用曲普瑞林时间分别为10.95±1.43d和13.17±2.53d,使用曲普瑞林总量分别为1.37±0.11mg和1.69±0.2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n日和(或)hCG日两组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在Gn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G日分别为1.29±0.60U/L、0.934-0.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和18.6%,P〈0.01)。结论:两种不同的垂体降调节长方案中,曲普瑞林0.1mg/d,7d后改为0.05mg/d至月经第3天Gn启动的方案临床妊娠率相对较高,用药量较,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septum,TCRS)对子宫纵隔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013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ICSI的183例子宫纵隔不孕症患者的治疗结局。其中156例行TCRS后IVF/ICSI(TCRS组),而27例患者拒绝TCRS直接行IVF/ICSI(未行TCRS组)。结果:共有247个移植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100个,临床妊娠率64.0%,活产率49.0%;冻融胚胎移植周期147个,临床妊娠率51.0%,活产率40.1%。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TCRS组与未行TCRS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及单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与TCRS组比较,未行TCRS组的双胎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eBC-SBT)对妊娠结局、多胎妊娠率和单卵双胎率的影响.方法:按实施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技术的前、后,分为干预组(对预后良好、高危多胎妊娠风险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囊胚培养,自愿者行囊胚培养,其余患者于第3天移植)和非干预组(全部患者移植第3天卵裂期胚胎).第5天或第6天对接受eBC-SBT患者的囊胚进行评级,评为BB及其以上级别的囊胚,予单囊胚移植;评为BC及以下级别的囊胚,予双囊胚移植.分析eBC-SBT对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及单卵双胎率等的影响.结果:①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及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移植胚胎数降低[( 1.60±0.56)vs.(2.17±0.51),P<O.01],种植率(33.75% vs.25.69%)和临床妊娠率(47.31% vs.40.84%)均提高(P<0.05),多胎率降低(15.38% vs.29.37%,P<0.01).②干预后,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移植胚胎数低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 1.09±0.28 )vs.(1.96±0.40),P<0.01],前者种植率提高(43.99% vs.30.18%,P<0.01),2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5%vs.47.29%,P>0.05),但多胎率降低(0.86% vs.24.59%,P<0.01).③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单卵双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 vs.1.67%,P>0.05).在干预组中,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患者的单卵双胎率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59% vs.1.09%,P>0.05).结论:eBC-SBT能显著降低多胎率,有效维持总体临床妊娠率,且未见单卵双胎率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eBC-SBT)对妊娠结局、多胎妊娠率和单卵双胎率的影响。方法:按实施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技术的前、后,分为干预组(对预后良好、高危多胎妊娠风险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囊胚培养,自愿者行囊胚培养,其余患者于第3天移植)和非干预组(全部患者移植第3天卵裂期胚胎)。第5天或第6天对接受eBC-SBT患者的囊胚进行评级,评为BB及其以上级别的囊胚,予单囊胚移植;评为BC及以下级别的囊胚,予双囊胚移植。分析eBC-SBT对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及单卵双胎率等的影响。结果:①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及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移植胚胎数降低([1.60±0.56)vs(.2.17±0.51),P〈0.01],种植率(33.75%vs.25.69%)和临床妊娠率(47.31%vs.40.84%)均提高(P〈0.05),多胎率降低(15.38%vs.29.37%,P〈0.01)。②干预后,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移植胚胎数低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1.09±0.28)vs(.1.96±0.40),P〈0.01],前者种植率提高(43.99%vs.30.18%,P〈0.01),2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5%vs.47.29%,P〉0.05),但多胎率降低(0.86%vs.24.59%,P〈0.01)。③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单卵双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vs.1.67%,P〉0.05)。在干预组中,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患者的单卵双胎率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59%vs.1.09%,P〉0.05)。结论:eBC-SBT能显著降低多胎率,有效维持总体临床妊娠率,且未见单卵双胎率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过程中卵巢基质动脉血流参数与卵巢反应性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IVF/ICSI-ET的1 031例不孕症妇女按获卵数(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及临床妊娠结局(妊娠组、非妊娠组)分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超声探测卵巢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PSV/EDV(S/D),比较各组血流参数的差异。结果:①卵巢低反应组较正常反应组PSV、EDV降低(P<0.05);②卵巢基质动脉各血流参数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基质动脉血流PSV、EDV与卵巢反应性密切相关,与妊娠结局无关,是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