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安市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趋势与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根本原因及其风险因素,以改善应对措施,确保母婴安全.方法 对西安市2000~2008年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死亡的孕产妇资料,使用Excel数据库进行资料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常住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为36.06/10万,2008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显著下降了57.28%(χ2=5.205,P=0.030<0.05);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13.45/10万,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χ2=60.814,P=0.000<0.05);孕产妇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胎盘早剥;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死亡孕产妇中高危年龄占到17.24%,88.28%居住在农村地区;孕期仅有37.24%产前检查达到5次;死亡孕产妇的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率(χ2=410.648,P=0.000<0.05 )与住院分娩率(χ2=56.485,P=0.000<0.05)显著低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与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率(r =-0.719,P<0.05)、住院分娩率(r=-0.799,P<0.01)呈显著负相关;评审结果显示死亡孕产妇中有85.90%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死亡.结论 西安市常住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已经达到<西安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但85.9%是可以避免的死亡.应不断提高孕产妇的早孕检查率、系统保健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监管,将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近年来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赣州市2005~2008年113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作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8年,各年度孕产妇死亡率依次是35.04/10万、30.00/10万、26.27/10万、20.36/10万;导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占35.40%)、羊水栓塞(占23.8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3.27%);97.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农村;77.9%死亡病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结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受教育程度低,居住环境偏僻,基层产科技术弱是影响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我市6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5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35.85/10万,孕产妇死亡前三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结论实行母婴安全大行动,加强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的管理,实行高危孕妇的转诊,建立有效的抢救孕产妇绿色通道,达到对高危孕产妇诊断准确、处理规范、转送接诊及时的运转系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漯河市1998~2002年度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漯河市孕产妇死亡状况 ,分析构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 ,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我们对漯河市 1998~ 2 0 0 2年 6 0例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评审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8~ 2 0 0 2年我市各县、区妇幼保健年报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表。孕产妇死亡指妊娠开始至产后4 2 d死亡的孕产妇 ,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的病变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疾病或因妊娠加重、治疗不当的疾病引起的死亡 (不包括意外原因死亡 )。1.2  方法。按照河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调查表要求 ,统一表格。县、区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5.
朱丽萍  秦敏  杜莉  张蕾  许厚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765-1767
目的:寻找影响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相关因素,总结推广有效的保障母婴安全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近5年孕产妇死亡的所有个案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上海市活产数从2005年的125 130例上升到2009年的187 335例,增加了49.71%,外来流动孕产妇活产数比例从2005年的51.12%上升到2009年的54.8%。②5年中孕产妇死亡134例,死亡率16.28/10万(134/823 144);其中本地户籍者死亡25例,死亡率为7.10/10万;外地户籍者死亡109例,死亡率为23.15/10万。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25.57/10万降至2009年的9.61/10万,下降62.42%,其中外来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8.46/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1.69/10万,下降75.88%。③5年中孕产妇主要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21.6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0%)、心脏疾病(11.19%)、肝脏疾病(7.46%)、羊水栓塞(7.46%)。上海本市户籍者主要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20.00%)、肝脏疾病(16.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2.00%)、心脏疾病(8.00%)和脑血管意外(6.00%);外地户籍孕产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22.0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93%)、心脏疾病(11.93%)、羊水栓塞(8.26%)和子宫破裂(6.42%)。④5年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者66例(49.25%),构成比从2005年的61.11%下降到2009年的27.78%。⑤在2004~2007年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使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出血死亡专率从2005年的6.39/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08/10万。外来孕产妇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率分别从12.51/10万和4.69/10万下降到0.97/10万和1.95/10万。外来孕产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率从前5年的21.85/10万、4.37/10万和6.87/10万下降到到后5年的5.47/10万、0.68/10万和2.96/10万。结论:近5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外来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提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孕产妇死亡是反映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工作水平等社会综合性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这一指标已被列为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指标。杭州市江干区卫生局一直十分重视孕产妇保健工作,该区在1985—1998年的13年中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发生。但自1999年以来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孕产妇死亡事件连年不断。尤其是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该区近几年孕产妇死亡资料,总结分析该区孕产妇保健工作,并重点对外来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问题作一探讨,为进一步完善其管理模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宏  陈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86-4287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6年通化市孕产妇死亡人数40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通化市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38.29/10万,其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的再培训。  相似文献   

8.
桑植县1994~2003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贫困县的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全县1994~2003年全部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动态监测,逐例进行分析和评审,查找死亡原因。结果 1994~2003年10年间,桑植县活产数为42553例,孕产妇死亡5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136.3/10万;死亡原因主要是以产科出血为主,其次是妊高征和产褥感染。结论 孕产妇死亡与孕产妇个人及家庭保健意识不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对孕产妇系统管理不到位,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以及经济、文化、交通落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新时期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掌握和分析秭归县近15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对指导今后妇幼保健工作及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现对秭归县199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1996~2005年陆良县孕产妇死亡64例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省 2010—2019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湖南省妇幼三级信息监测网络收集 2010—2019 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城乡分布、死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0 年26.70/10 万下降至 2019 年的 9.49/10 万,降幅64.46% (χ2趋势 = 94.02,P <0.001);死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0.58%,直接产科原因占49.41%,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109.62,P<0.001),妊娠合并症为主的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 = 31.28,P<0.001),全省孕产妇前三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 (27.86%)、羊水栓塞 (12.11%)、妊娠合并心脏病(8.71%),城市和农村前三位死因顺位一致,均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但是农村产科出血发生率(χ2趋势 = 50.84,P<0.001)、羊水栓塞发生率(χ2趋势 = 16.41,P<0.001)、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χ2趋势 = 8.21,P = 0.004)均高于城市。经省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占65.34%,不可避免死亡占34.66%,其中农村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较城市高(χ2趋势 = 13.36,P<0.001)。结论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于伟  田庚  王丽萍  魏敏  绍丽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01-3404
目的:分析吉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孕产妇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的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采用WHO十二格表进行分析。结果:①活产数变化:5年来吉林省孕产妇活产分娩数量略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显著。②孕产妇死亡率:2004~2009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持续平稳的下降态势,2009年达27.12/10万,低于全国水平。③城乡孕产妇死亡构成比:5年间死亡构成比农村高于城市,但农村孕产妇死亡构成比呈下降态势。④死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住院分娩率逐年增高,并以县(区)医院及省(市)医院为主。⑤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率:孕期保健率逐年提高,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均在93%以上。⑥死因构成比及顺位: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肺栓塞。⑦直接产科原因与间接产科原因所致死亡:2007~2009年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为95例(53.98%),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为74例(42.05%)。⑧WHO十二格表分类:2007~2009年吉林省死亡孕产妇以医疗保健机构的知识技能问题占主要原因(45.20%),其次为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原因(19.86%)。结论:①2004~2009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②专业培训和孕期保健是母婴健康的保障。③随着孕产妇死因构成比的变化及服务需求的提高,探索新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保障母婴安康更加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分析2000~2010年潍坊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寻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根据潍坊市所辖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站)上报的2000年1月~2010年12月孕产妇死亡原始记录及市级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情况,对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10年潍坊市出生活产数875 511例,死亡孕产妇123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4.05/10万。前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1.10/10万,后6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66/10万,下降了12.44/10万,下降幅度明显。孕产妇前4位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降低潍坊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措施包括:加强基层医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对高危妊娠的识别、处理水平及转诊及时率;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率,加强孕产妇高危专案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孕产妇及家庭成员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湖南省计划外生育孕产妇死亡相关特征,寻找减少计划外生育孕产妇死亡的可控因素,为制定计划外生育人群系统保健工作策略及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湖南省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湖南省2009-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共572例。依据计划生育情况,将其中有记录569例孕产妇死亡个案分为计划生育内、外组,分析指标包括: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孕期保健相关因素、分娩相关特征、死亡相关特征。结果计划外生育组与计划内生育组组间比较:计划外生育组孕产妇死亡中高龄(35岁及以上)和低龄(小于20岁)构成比显著增高(χ2=78.828,P=0.000);妊娠次数(χ2=60.319,P=0.000)和分娩次数明显增多(χ2=56.887,P=0.000);产检次数明显减少,尤其是孕期从未做过产前检查者明显增加(χ2=43.793,P=0.000);分娩地点级别低,尤其是在家中及其他非法接生机构分娩者增多(χ2=29.351,P=0.000);计划外组剖宫产终止妊娠者明显减少(χ2=16.624,P=0.000);死于产科出血等直接产科原因者明显增多(χ2=23.096,P=0.000);可避免死亡构成比明显增多(χ2=13.735,P=0.001)。二组间死亡孕产妇的城乡分布、家庭年人均收入、死亡地点分布等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外生育死亡孕产妇特点是妊娠和分娩次数多、高龄或低龄妊娠、孕产期服务较差,产检次数少、分娩地点级别较低、产科出血等直接产科死因及可避免死亡构成比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6-2010年户籍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内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15/10万,死亡原因以间接产科原因为主,西城区户籍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管理有关。结论加强人户分离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妊娠合并症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日照市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措施,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2014年国家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和日照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组织日照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因.采用SPSS13.5对孕产妇死亡率及其死亡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日照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4年的32.04/10万下降到2014年的10.01/10万,降幅为68.76%,年下降速率为6.25%,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麻醉意外.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4 ~ 2009年的43.8%下降到2010 ~2014年的15.0%,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导致的死亡由2004~ 2009年的25.0%上升到2010 ~2014年的60.0%(P<0.05).结论:日照市近11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后进入平台期.但是,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等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呈上升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控制已面临间接产科死亡因素引起的新挑战,应及时采取策略,调整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本市1989~1998年孕产妇死亡变化和原因,总结围产保健管理经验并讨论有待突破的若干环节。[方法] 根据死亡监测网络上报,市妇保所质量管理科调查和专家组评审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孕妇分娩活产数持续下降,近10年减少了38%,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11.47/10万~29.60/10万,总体上趋于稳中有降,产后出血是首位原因;外来孕妇分娩活产数不断上升,近10年增加了3.43倍,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29.08/10万~109.61/10万,多年居高不下,产科出血和产科感染是主要死因。[结论] 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业务管理和执法力度等方面仍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2013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安徽省居民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安徽省地理特征分片区对2013年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DSPs)常住人口多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安徽省及各片区人口均呈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为江淮 >皖南 >淮北。居民死亡率为627.10/10万。疾病死亡率存在片区、性别、年龄差异。总死亡率及慢性病、伤害死亡率均为淮北 >江淮 >皖南;感染类疾病死亡率在不同片区间差异较小。无论片区和病种,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从年龄看,慢性病死亡率在 >45岁人群较高,尤其65~8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在15~岁和45~岁组人群中较高;感染类疾病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不明原因疾病死亡多见于 >65岁人群。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无论性别或片区,主要死因均相近,仅顺位略有不同。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不同,在不同片区相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大致相同,0~岁组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14岁者主要死因为伤害、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5~44岁人群主要死因均为伤害和恶性肿瘤;45~6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和心脏病;65~岁者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85岁者主要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安徽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慢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45岁人群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等疾病防控;15~44岁人群是伤害防控重点人群;淮北片区是安徽省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关注的重点地区,尤其慢性病及伤害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海省海东地区孕产妇死亡和死因变化规律,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该地区2005~2008年的孕产妇死亡调查表及妇幼保健工作年度报表。结果:该地区2005~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5.43/10万;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35.5%)、妊娠高血压疾病(32.3%)和内科合并症(25.8%)。结论: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可通过加强各级产科队伍建设,落实各级保健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产科医疗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严重产科并发症评审制度,增强孕产妇急症转运和急救工作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