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作了综述。益气类(黄芪)、活血类(三七、丹参、银杏叶)。指出:缺血性脑损伤直接病因是脑部缺血、缺氧、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益气兼而行血、化瘀进而理气,在临床上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用来研究较多的中药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代表性成分可分为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萜类及挥发油类和其他类。中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抑制自由基产生、细胞凋亡及减轻钙离子毒性等作用,从而减轻脑组织、神经等机体损伤。我国天然药物资源丰富,已有多种天然药物用于临床,从天然药物筛选有效成分也是目前新药研发的趋势。鉴于此,就近几年有关药材有效部位用于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文献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其内容主要包括: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调节神经肽、递质与调质的水平;抗氧化自由基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抑制钙超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针刺取穴的随意性、针刺方法运用的盲目性、研究方法应用不当、研究指标的单一性等,都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重视与改进。  相似文献   

4.
黄芩苷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黄芩苷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分别从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对炎症的影响,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文献研究结果提示黄芩苷通过多种机制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黄芩苷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甙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4,自引:1,他引:84  
三七总皂甙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韩金安,胡威夷三七总皂甙(panaxnotoginseng.PNS)是从中药三七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作用广泛,对栓塞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1)。近年来发现它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临床应用井穴治疗急性或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等疾病收到良好疗效,表明井穴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良性干预作用。近年来通过建立缺血动物模型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初步表明,抗自由基损伤、抑制钙超载、调节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增强抑凋亡基因的表达等可能是井穴干预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作用机制。但由于脑缺血损伤机制的复杂性,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于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率、不良反应三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显效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的显效人数,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过尼莫地平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下降值在92%~100%,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下降值在43%~74%之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损伤与钙离子、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介绍缺血性脑损伤与钙离子,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对脑缺血损伤中钙离子(Ca^2 )变化及作用;氧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的改变及作用;一氧化氮与缺血性脑损伤;Ca^2 ,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三者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 Ca^2 ,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三者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损伤加重。结论 Ca^2 ,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是缺血性脑损伤中重要的损伤因素。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其针刺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自由基 (FR)与缺血性脑损伤FR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正常生理情况下 ,由于有FR生成抑制剂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抗氧化剂 (如VitC、VitE)和机体自身的调控机能 (如脂酶、蛋白酶 )的存在 ,FR处在生成和清除平衡状态 ,不损害机体 ,具有毒物降解作用。实验研究证明[1] ,FR代谢失平衡是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特征。由于脑缺血时产生大量的FR ,它们主要攻击细胞膜脂、蛋白质、nDNA和RNA等 ,造成一系列损伤 ,使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元膜和血管遭受破坏 ,引起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 ,蛋白质则…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复杂,目前治疗仅限于溶栓和机械性血管再通。钠氢交换器(sodium/hydrogen exchanger,NHE)是细胞膜上的跨膜转运糖蛋白,能调节细胞内pH值稳定,同时调节细胞容量的重要离子通道。NHE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NHE抑制剂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和思路。从NHE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调控及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总结近5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分子水平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科研、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抗兴奋毒性、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因子、防止细胞内钙超载和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对近5年来针刺对分子水平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报道。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其内在联系和共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用于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并确诊为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4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抽取方式把4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比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滴尼莫地平。对比临床效果:观察组与对比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减少,但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病情发展快,易引起缺血性脑损伤,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对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及神经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已逐渐认识到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缺血脑组织不仅在能量衰竭后导致脑损伤 ,而且由于缺血引发脑组织细胞一系列电化学链式瀑布样反应 ,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伤 ,尤其是在缺血区恢复血流后产生再灌注损伤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是促进缺血脑组织发展为不可逆性损伤的重要途径。已知导致再灌注损伤的因素包括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细胞内Ca2 +超载、兴奋性神经毒性递质毒效应及炎性损害等多重病理机制。基于对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机制的认识和溶栓治疗的开…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损伤是由多种细胞相互作用引起的级联反应,以往主要针对特定神经元或血脑屏障等结构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大脑各个功能区的整体联系性和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脑保护的目标已逐步由单一结构转变为对神经和血管整体的保护,并提出神经血管单元(NVU)这一概念。研究发现NVU内存在着多种双向细胞-细胞间和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当脑组织缺血缺氧时,NVU整体结构功能破坏,引起胶质细胞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等一系列动态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过程中,以NVU整体结构为靶点,协调其内部神经元-胶质细胞-血脑屏障-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变化,对减轻神经损伤与促进其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和综合治疗优势,在保护NVU整体与各个组分的结构功能作用显著,已成为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及其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基于NVU的变化深入研究中医药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在诸多靶点中选择有效的药物干预,能够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藁本内酯的研究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了藁本内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减小梗死面积,抗氧化和抗凋亡,抗血栓活性,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以及钙通道阻滞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越来越深入,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的研究方面也从整体水平深入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几年来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综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制备成功、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是进行基础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外新生儿HIBD的造模方法主要有:单纯缺氧法、结扎颈总动脉结合缺氧法、宫内感染合并缺氧缺血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宫内窘迫法。主要从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实验评价的标准三个方面来论述各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乌苏里藜芦碱 (VnA)系由辽宁千山产乌苏里藜芦 (VeratrumnigrumLvarussurienseNaKai)根得到的总生物碱。研究已证实VnA具有降压及显著抗栓降黏作用。本实验研究了VnA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1 材 料健康♂SD大鼠、健康昆明种小鼠 (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1 0 0 μg·mL-1盐酸乌苏里藜芦碱注射液 (大连医药科学研究所植化室 ,批号95 0 61 3 ,用前以生理盐水稀释 ) ;红四氮唑 (TTC上海试剂三厂) ;SOD ,MDA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2 方法与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新生7日龄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醒脑静干预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缺氧缺血72小时后脑组织含水量以及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实验侧脑组织匀浆MDA和SOD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显著降低.与缺氧缺血组比较,醒脑静干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显著增高.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抑制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