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冰 《胃肠病学》2007,12(6):321-322
本期龙靖华等作者发表的论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OD2/CARD15基因12对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广东地区48例克罗恩病(CD)患者、5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者NOD2基因突变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了一个有意义的现象。CD组NOD2P268S突变率显著高于UC组和健康对照组.且与CD患者的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广西壮族人群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的遗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2007-02/2010-10在广西地区无亲缘关系的壮族(n=70)和汉族(n=76)IBD患者及壮族(n=80)和汉族(n=84)正常对照者的肠黏膜组织.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各组织样本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进行检测,统计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上述3个多态性位点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壮族和汉族IBD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突变型基因型,所有多态性位点上的基因型全部为野生型纯合子,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IB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D2/CARD15基因R702W、G908R及L1007fs多态性与广西壮族人群炎症性肠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患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Gao M  Cao Q  Luo LH  Wu ML  Hu WL  Si JM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210-212
目的NOD2/CARD15基因是人类的第一个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其间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白种人CD有显著性相关,但与日本人无关。本研究旨在证实这3个SNPs是否与浙江地区人群的CD易感性有关。方法血样来自浙江地区32例CD患者,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292例健康对照者。通过PCRSSP方法直接检测野生型及NOD2/CARD15基因的3个多态性(Arg702Trp,Gly908Arg,Leu1007fsinsC)。结果没有发现1例CD患者纯合子或杂合子的SNPs突变,同样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人中也未能检测到。结论本研究表明一些存在于特定人群的CD易感基因可能在其他人群中不存在,白种人CD患者相关的易感基因NOD2/CARD15常见的3个SNPs与浙江地区CD人群无关。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病,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产生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NOD2/CARD15是目前确认的第一个与CD相关的基因,通过介导凋亡,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参与CD的发病。本文就NOD2/ CARD15与C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多因素疾病。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的CARD15/NOD2基因被确定为克罗恩病的易感基因,该基因是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Apaf21/PCed4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内表达。有研究证明,CARD15/NOD2基因上三个多态位点(R702W、G908R、3020sinC)与克罗恩病发病相关。为综合评价CARD15/NOD2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同克罗恩病发病的相关性,我们用荟萃分析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定量再分析,探讨CARD15/NOD2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常玉英  欧阳钦 《胃肠病学》2005,10(5):315-318
对炎症性肠病(IBD)的研究已有多年,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有关IBD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更新了一些观点.2001年发现了第一个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CARD15/NOD2,从而使对IBD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遗传学方面[1].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下分期及炎症活动度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炎症性肠病中,西方国家以克罗恩病多见,我国以溃疡性结肠炎多见,1978年全国杭州消化会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337例,克罗恩病212例。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会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518例,克罗恩病112例,均不及欧美国家一所大医院随访的病例多。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病因不明。许多现象提示IBD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例如IBD的家族聚集性,单卵双生子共患率高于双卵双生子,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高于患者配偶等。最近发现NOD2/ARD15基因是CD的易感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促炎细胞因子和  相似文献   

9.
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近年多项研究证明NOD2/CARD15基因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西方白种人克罗恩病(CD)明显相关.其中3个SNP(R702W、G908R和3020ins C)与CD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目的:探讨NOD2/CARD15基因SNP与中国人CD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与CD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CD患者4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50例,提取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OD2基因全部12对外显子,纯化后直接测序,根据结果分析其突变与CD病变特点的关系。结果:CD组、UC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未检出3个西方人常见的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位点。CD组的P268S突变率显著高于UC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5例P268S突变的CD患者病变均位于回肠(P〈0.01),4例发病年龄≤20岁(P〈0.01),且均并发肠腔狭窄(P〈0.01)。结论:中国人CD患者中存在NOD2/CARD15基因P268S突变,且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和并发症相关,有必要对其功能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朱琦  郑萍 《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0):635-638
克罗恩病(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大量证据表明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紊乱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易感因素在C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单卵双生共患率及不同人群发病率、流行率差异较大。自2001年发病并证实人类CD第一个易感基因NOD2/CARD15以来,关于该基因突变与CD相关性研究已成为IBD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