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联合碘伏、双氧水灌洗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手足外科糖尿病足实施VSD治疗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8例,仅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实验组30例,在实行VSD封闭负压引流的同时,联合碘伏、双氧水进行创面灌洗。比较两组引流管堵塞率,创面细菌感染率、VSD敷料更换次数。结果: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常规组与实验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P<0.05);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次和2.1次,以上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在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同时,加用碘伏双氧水联合灌洗比单纯的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能够减少引流管堵塞,降低创面细菌的感染率,减少负压敷料更换次数,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敷料填塞治疗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6例骨折术后深筋膜下感染患者进行VSD敷料填塞治疗,并观察感染得到控制、创腔愈合时VSD使用期数。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26例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患者经过1~8期(平均3.6期) VSD治疗,创腔感染均得到控制,创腔内均长满肉芽组织,创面皮肤均愈合,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8.8 d,术后随访均无感染复发。结论 VSD能够控制骨折术后深部组织感染,促进创腔内肉芽组织生长,缩短病程,是治疗骨折术后深部组织感染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l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伴局部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2月~2009年8月临床收治的20例四肢长干骨骨折伴局部严重软组织损伤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6~8天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术或皮瓣转移术.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外固定架固定稳定,应用VSD治疗后部分行二期植皮或皮瓣移植全部成活,术后3月复查,骨折愈合良好,3-6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结论 外固定架辅助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感染率低,固定可靠等优点;VSD技术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二者结合治疗四肢长干骨骨折伴局部严重软组织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手术后感染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60例胃肠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分为单纯银离子敷料组、单纯负压吸引组和联合应用组,各20例。比较三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术后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及不同时段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体温、伤口细菌计数和疼痛评分。结果:联合应用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银离子敷料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相比单独运用银离子敷料或负压吸引能更有效地减轻伤口局部炎症,控制手术切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张良  肖金丽 《大家健康》2016,(5):120-121
目的:研究探讨外固定架固定联合 VSD 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01月~2016年0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瞻式分析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3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联合 VSD 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架固定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即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和患者实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7.42%%,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9.49%,治疗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各项康复数据的总评分为92±2.1,对照组为83±1.7,数据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 VSD 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显著,早期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改良式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创伤骨科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儿童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冲洗辅助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常规冲洗辅助负压引流的敷料中加入冲洗管,持续进行低流量灌注,冲洗液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40 mg+10%葡萄糖3000 ml。对照组使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敷料持续时间、注射器冲洗次数、敷料更换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5.2±0.4)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10.3±3.6)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3.5±0.2)次,创面闭合时间为(25.3±4.7)天。观察组患儿VSD敷料平均持续时间为(10.0±0.2)天,注射器冲洗次数平均为(27±1.1)次,VSD敷料更换次数平均为(1.3±0.1)次,创面闭合时间为(12.4±2.8)天。两组患儿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VSD材料科有效延长敷料使用时间,大大减少更换次数,有效抑制了感染的发生,促进了肉芽生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复杂软组织伤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临床收治的36例复杂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感染创面行手术清创,应用持续VSD敷料覆盖创面,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6~8d后,拆除敷料行2期植皮术。[结果]36例患者中31例患者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4例患者行两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能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地震致创伤性截肢术后创面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VSD对5例地震伤后导致创伤性截肢伤员感染创面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并回顾性选择12例未采用VSD的类似病例,对比其感染控制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5例伤员感染创面经过清创后使用VSD治疗5~9d,感染控制,期直接缝合3例,2例植皮后一次成活,在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上明显优于非VSD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严重创伤后截肢感染创面中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30例,采用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5.2±0.9)个月.感染创面和软组织缺损愈合时间为(4.0±0.3)个月.优良率为96.7%.结论 外固定架联合VSD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有效减少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基于新型生物材料构建的负压封闭敷料及引流技术给椎间隙感染及其相关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是目前国内外处理深部软组织包括骨组织感染的新进展。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复合灌洗技术应用于腰背深部软组织感染及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各类腰椎深部软组织感染患者21例,其均应用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全程治疗,尽早实施彻底清创,创腔植入引流灌洗管附加VSD装置,根据创腔修复程度、感染指标转阴及引流液细菌培养转阴等情况,决定更换或撤除VSD装置,直至感染治疗结束、创口愈合。结果 21例患者持续冲洗引流11~27 d,平均(17.2±1.3)d;C反应蛋白(CRP)转阴时间为(15.6±1.7)d,红细胞沉降率(ESR)转阴时间为(34.3±2.4)d,疗程时长为(22.6±3.1)d。患者治疗后创口全部愈合。通过门诊随访6~48个月,未见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VSD复合灌洗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及腰背深部软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创面或创伤性创面无法达到Ⅰ期缝合的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实施清创术基础上,给予试验组VSD敷料进行创面覆盖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敷料治疗,对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愈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阮世强  邓江  王世强  袁野 《吉林医学》2013,34(12):2305-2306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引流封闭(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按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Ⅲa型20例,Ⅲb型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约(5 cm×5 cm)~(15 cm×8 cm),骨外露面积约(2 cm×1 cm)~(6 cm×2 cm),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治疗,对照组经清创外固定术后传统换药治疗。两组均在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外伤至手术时间均在6~8 h内。骨折于外固定术后随访6~14个月。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功能。结果:试验组:软组织缺损在植皮术后平均11 d治愈,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平均7.5个月。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2.3%。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40 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9个月,发生2例感染并形成慢性骨髓炎,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76.9%。结论:VSD能充分引流、保持创面新鲜、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其联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严重Pilion骨折患者均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从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26周(平均11.8周).参照Maza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从疼痛步态、踝关节活动度以及软组织肿胀等方面进行功能评分,优9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严重pilion骨折患者均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从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为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26周(平均11.8周).参照Maza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从疼痛步态、踝关节活动度以及软组织肿胀等方面进行功能评分,优9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创腔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创腔感染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本院收治的13例下肢创腔感染患者常规清创后,采用VSD技术进行引流治疗。选择2005年2月至200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6例下肢创腔感染患者作对照,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VSD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SD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VSD组抗生素使用天数、引流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SD可以明显地促进下肢创腔感染的愈合,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水凝胶敷料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创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水凝胶敷料联合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换药次数、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恢复时间、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30例感染性骨缺损或骨不连患者,患处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组织至创面出血,创面放置VSD负压吸引材料,单边或多边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敞开植骨创面,生理盐水或庆大霉素纱布换药至新鲜肉芽覆盖后,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结果骨折愈合30例,时间为3-8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平均7个月(4~12个月)去除外固定架,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及骨折不愈合的更积极有效的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uctionndrainage,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18例患者,彻底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再次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并给予植皮创面0.9%氯化钠注射液慢滴治疗。结果:伤口感染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渗血明显,表面平坦,无组织坏死及异常渗出,给予植皮治疗后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色泽淡红,血运正常,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d,平均应用VSD2.5次。结论:VSD联合植皮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优点。方法将40例足踝部软组织创伤性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例采用传统创面换药+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另一组采用VSD+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的对比,研究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优点。结果 VSD组中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创口感染2例,踝关节功能Kphoed评分平均为92.0±6.7分,住院时间平均为16.0±3.1天;对照组中皮瓣部分坏死6例,皮瓣感染6例,踝关节功能评分Kphoed评分平均为83.0±5.5分,住院时间平均为28.0±4.2天。结论 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面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创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Ⅲ型骨折的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Gustilo-AndersonⅢ型开放性骨折2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例彻底清创后,骨折断端或缺损区一期植入含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和自体髂骨块的复合体,外固定架固定及VSD引流治疗,对照组13例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及VSD引流治疗,分析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影像均骨性愈合,肢体保全,功能良好,无骨髓炎和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取外固定架平均时间为4个月;患肢邻近关节功能良好。对照组随访1例出现骨不愈合,1例骨缺损,1例慢性骨髓炎,均二次手术治疗骨折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9.5个月;4例患者患肢邻近关节功能僵硬。结论 通过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Ⅲ型骨折具有方法简单,治疗周期短,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肢体长度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