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避免输血性传染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对273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行自体输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自体输血过程中血液采集、血液贮存、自体血输注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认为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经济、方便、不需特殊设备的输血方式,医患双方均应提高对自体输血的认识,推广自体输血,充分发挥自体输血的优势,避免及减少血源性传染病和输血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自体输血是一项应用日渐广泛的临床技求。本文对自体输血所包含的内容及意义进行论述,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可采用的一系列自体输血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心脏直视手术自体输血的护理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血液的方式回输自体血;并选择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输异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异体血用量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这些血液指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的自体输血方式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体输血综合措施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993年1月~1994年12月本院共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56例。1994年7月后用库血量明显减少,主要因为手术期间对病人采取了综合性自体输血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我院完成各类心脏直视手术 96例 ,其中 60例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血 92例次 ,自体贮血病人 90 %术中、术后未用库血 ,同时术后出血减少 ,取得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 ,男 3 4例 ,女 2 6例 ,年龄 1 6~ 62岁 ,平均年龄 40 .2岁。二尖瓣置换 2 2例 ,主动脉瓣置换 6例 ,双瓣置换 6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 1 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 8例 ,冠状动脉搭桥 3例 ,其他 3例。贮血 92例次 ,共贮存血液 2 990 0ml,平均每人贮血( 4 82± 2 47)ml。60例病人术后 2 4h心包及胸骨后…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自体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输血是一项应用日渐广泛的临床技术。本文对自体输血所包含的内容及意义进行论述,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可采用的一系列自体输血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一般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需应用血液抗凝剂 ,出血较多。术中术后的大量输血又因其血源时有困难以及输血所带来的并发症 ,长期以来困扰着医务人员。近年来 ,我们采用的自体输血方法 ,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0例 ,女 16例 ;心功能Ⅱ~Ⅲ级者 2 0例 ,Ⅲ~Ⅳ级者 6例 ;年龄 16~ 4 2岁 ,手术时间 4~ 7h ,体重 4 6~ 60kg ;手术种类计 :二尖瓣置换 12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8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 2例 ,法氏四联症矫正 2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 2例。全部病例术中术后均未输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输血对心血管直视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拟行首次瓣膜置换术,随机分成2组。A组不行自体输血,B组于麻醉诱导后自颈内静脉放血,待体外循环停机后回输。结果:B组与A组相比,围术期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输异体血量显著减少(P<001),术中出血量无差别。B组放血前后动静脉血气分析除动脉血氧含量(CaO2)明显下降外,其余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术中放血自体回输可以减少心脏直视术后异体输血,还减少输血并发症和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自体输血在116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我院心脏外科1990年已将自体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91年1月至1994年1月共有116名病人采用了自体输血,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6名病人中,男性56人,女性60人,平均年龄38.6岁。行二尖瓣置换术5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8例、三尖瓣置换术4例、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21例、其它手术6例;心功能Ⅱ级者28例、Ⅲ级者73例、Ⅳ级者15例。本组病例特点为:①年龄偏大,多为成人患者;②心脏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低温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资料,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体外循环时间,转机中血压、尿量、血气分析、停机时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78例患者均平稳完成体外循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心肌保护良好,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浆肌钙蛋白I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实施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麻醉前(T1)、体外循环前(T2)、后(T3)、术后2 h(T4)、24 h(T5)五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于五个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3ml,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nTI)的浓度。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浆肌钙蛋白I含量。结果两组患儿在T1、T2、T3、T4、T5五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在T1,T2,T3时间段肌钙蛋白I含量分别为(0.46±0.16)μg、(0.47±0.16)μg、(0.49±0.16)μg与对照组患儿的(0.44±0.15)μg、(0.46±0.16)μg、(0.50±0.17)μ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在T4,T5时间段肌钙蛋白I含量分别为(0.51±0.17)μg、(0.55±0.16)μ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5±0.14)μg、(0.82±0.17)μg(均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儿童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前者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微创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微创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外科技术和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微创技术施行各种心内直视手术138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8例,胸骨下段小切口35例,胸骨全切口45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97例,部分房室通道8例,其他先心病18例;左房粘液瘤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成形1例,换瓣12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余无严重心律失常及空气栓塞,均痊愈出院,无远期死亡。结论 微创心脏不停跳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大部分心脏手术。联合应用小切口手术的优点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保持胸廓连续性和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效果,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80例4岁以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75例,电击复跳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心病矫治手术技术安全、可行,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往被视为无法生存的许多复杂重症先心病患儿,可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本院43例IE患者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的资料.CPB采用中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2.4~3.0L/(min·m2)],7℃~10℃稀释血停搏液顺灌进行心肌保护.术前溶血性贫血39例;肝功能不全10例;肾功能不全12例;外周血管栓塞13例.结果 CPB时间(61.47±17.53)min,阻断时间(47±18.4)min.本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3例,胸部切口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IE患者术前并发症的评估、体外循环中对症处理,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黄旭中  田子朴 《华西医学》1992,7(2):193-195
心脏直视手术中可因心肌收缩功能恢复不全,心脏畸形矫治不满意,大出血,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意外性原因在心肺转流终止后,需要再次转机延长体外循环时间。本文对62例病人术中再转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出现上述情况时适当延长转机时间有利于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7.
The VO2, VCO2 and RQ were measured in 24 patients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using a CO2 analyzer and O2 Consumption Calculator (Siemen Elma, Sweden). With prolonged ventilatory care, shivering was noticed in only one patient and VO2, VCO2 and RQ were rather stable and constant in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With dopamine infusion the 3-5 kg body wt/min cardiovascular status was stable and the oxygen extraction ratio was a mean of 0.264. From those data we suggest that ventilatory support would be desirable for about 2 days for those patients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4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4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5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3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部分型心内膜缺损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不全3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法乐氏四联症9例,法乐氏四联症合并房间隔缺损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闭锁合并房、室间隔缺损和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46例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 术后1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和1例法乐氏四联症患者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3%)。其余44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应平稳,手术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畸形矫正满意和良好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液停跳液对心肌在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程度和手术后恢复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3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1 d,术后1、3、5、8 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5倍(P<0.01);术后3 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CK-MB已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他4种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或P<0.01);术后5 d继续恢复,LDH和LDH-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1),CK也恢复到正常水平,AST虽仍略高于正常水平,但是其与术前测定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8 d 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5).结论:血液停跳液对CABG患者可以提供满意的心肌保护.择期手术的CABG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这些心肌酶的释放术后1 d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CK与AST次之,LDH和LDH-1最慢,术后8 d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1的恢复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