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Epstein-Bars病理(EBV)是一种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率颇高的DNA病毒。它能在体外特异性地感染B淋巴细胞,受染细胞可获得长期生存和增殖的能力而达到“永生化”。EBV除直接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一些免疫缺陷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原体之外,它还与一些人类肿瘤如Burkitt淋巴瘤、低分化鼻咽癌及其他一些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EBV作为一种潜在致瘤可能的病毒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EBV的遗传学特点和致病机制的认识也正渐趋深人。本文试从分子水平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一、EBV的肿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为疱疹病毒科成员,是较早认识的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自1966年Old首先发现EB与鼻咽癌(NPC)在血清学上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来,大量实验资料证明EB与鼻咽癌密切相关。其中非角化鼻咽癌尤其是未分化类型与EB感染有关是明确的,但关于鼻咽癌鳞状细胞癌与EB感染的相关性问题尚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分子水平对EB病毒与鼻咽癌的相关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EB病毒与鼻咽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Epstein-Barr病毒(EBV)的潜伏感染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密切相关,在感染人体后长期潜伏,可表达多种基因,其潜伏膜蛋白(LMP)编码基因、EB病毒核抗原(EBNA)基因及EBV编码的小RNA(EBER)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致鼻咽癌。本文就EBV与NPC的关系,与NPC相关的EBV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EB病毒与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pstein Barr病毒 (EBV )最初是由Epstein和Barr从非洲Burkitt淋巴瘤培养细胞中发现的 1种独特的疱疹病毒。它广泛存在于人群中 ,血清学、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EBV与人类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分类型的淋巴瘤、鼻咽癌等疾病。近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EBV与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slymphoma ,HL )关系非常密切[1] ,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我们就EBV与HL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 EBV的结构与功能EBV属疱疹病毒γ亚科嗜淋巴…  相似文献   

6.
EB病毒潜伏感染在鼻咽癌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综述近年来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形成作用中的进展情况,并着重介绍其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血管生成及转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咽癌(NPC)鼻咽拭子中的表达,探讨LMP-1表达与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2008年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NPC且同意参加该试验的初治患者129例,均在治疗前应用鼻咽拭子法取鼻咽部黏膜脱落细胞,提取DNA,采用PCR法检测LMP-1基因的表达。结果 129例患者中有114例患者LMP-1呈阳性表达,另15例呈阴性表达,阳性率为88.37%(114/129);对照组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LMP-1阳性表达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LMP-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及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PCR法检测鼻咽拭子中LMP-1的检出率高于免疫组化法,LMP-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中可预测鼻咽癌患者的转移潜能,LMP-1可能做为抗肿瘤转移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bcl-2及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表达与放射诱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TdT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要端标记技术(TUNEL法),分别检测35例NPC组中bcl-2及EB病毒LMP的表达,以及放疗总量为10Gy时NPC组织的细胞凋亡率(AR)。结果NPC组织bcl-2及LMP的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45.7%(16/35)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细胞亚株不同成瘤与转移潜能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Song LB  Yan J  Jian SW  Zhang L  Li MZ  Li D  Wang HM 《癌症》2002,21(2):158-162
背景与目的:我们已从鼻咽癌细胞株SUNE-1的克隆株中筛选出3个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细胞亚株:5-8F(高成瘤,高转移),6-10B(成瘤,不转移)和13-9B(不成瘤);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病毒和遗传两方面探讨鼻咽癌细胞株SUNE-1及其3个亚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1)PCR检测亚株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Bam HI W片段;(2)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UNE-1及其3个亚株中EBV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l,LMP1)的表达情况。(3)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检测SUNE-1及其3个亚株的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在SUNE-1及其3个亚株中存在EBV BamHI W片段;(2)在3个亚株中,都能够检测到EBV-LMP1的表达,且表达强度一致。(3)CGH检测发现;SUNE-1的DNA拷贝数变呈现以1,2p,,3,4,5p,6,7,9,10q,11,12q,13q,17q和18q增加和22q拷贝数减少为主;5-8F染色体变化以3p,7q,8q,9q和10q拷贝数增加为主;而6-10B降13-9B除少数几人染色体区域发生缺失外,均无DNA拷贝数的增加。结论:鼻咽癌细胞株SUNE-1及其3个亚株,均有EBV的表达和存在不同的染色体变化,提示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能主要由于染色体的变化引起,但EBV的感染对维持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是指鼻咽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大多为低分化鳞癌,其恶性度高,发病部位隐蔽,特别是在咽隐窝和鼻咽顶部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难以早期发现,误诊误治率较高.在确诊的鼻咽癌中,大多为中晚期,治疗后,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50%~60%左右[1,2].对鼻咽癌进行早期诊断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是鼻咽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患者EB病毒与乙肝病毒双重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EB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检测5051健康康者和125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清EBV-IgA/VCA和HBsAg。结果健康人群的EBV-IgA/VCA和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5.4%和11.3%;健康人群EB病毒感染者的HBsAg阳性率为9.7%;鼻咽癌患者的EBV-IgA/VCA和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97.6%、25.6%。鼻咽癌EB病毒、乙肝病毒双重感染率明显高于正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EBV-LMP)对鼻咽癌(NPC)细胞体外分化及分化诱导剂二甲基亚砜(DMSO)敏感性的影响。以EBV-LMP基因转染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并用DMSO诱导,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观察细胞分化及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DMSO体外诱导CNE1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变大,核浆比值明显变小(P<0.01),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LMP在体外可明显促进CNE1细胞的生长,细胞变小,核浆比值明显变大(P<0.01),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有向低分化鳞癌发展倾向;LMP基因转染细胞诱导后体外生长和角蛋白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果表明,DMSO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CNE1细胞分化;LMP对CNE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抑制细胞分化;LMP可降低CNE1细胞对终末分化信号的反应,这有助于对NPC发生机理的深入研究及防治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高发家系遗传学、EB病毒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鼻咽癌高发家系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在其病因学中的意义。方法:家系资料采用系谱分析及问卷调查,家系成员行外周血染色体脆性位点分析,免疫酶联法检测EB病毒VCA/IgA、EA/IgA。结果:患者一级亲属鼻咽癌检出率高达19.60%。家系成员与对照组染色体总畸变率分别为5.81%和4.93%(P>0.05),3p14、1p32、1q32等脆性位点表达率较高。家系成员EBVVCA/IgA阳性率为23.56%,显著高于人群(P<0.001)。结论:在鼻咽癌高发家系中,由血缘关系决定的遗传易感性和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 要: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涉及多个阶段过程。虽然近年来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但鼻咽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新的分子标志物的出现给鼻咽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各个方面带来了新的希望。全文就近年来一些鼻咽癌各阶段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ZEBRA lgG抗体变化规律和鼻咽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ZEBRAIgG 在鼻咽癌癌变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四会地区鼻咽癌筛查人群的血清库不同时期的标本用ELISA 法检测ZEBRAIgG,包括:鼻咽癌27 例,高危人群50 例,单阳人群50 例,全阴人群30 例。结果 鼻咽癌组ZEBRAlgG的阳性率为90-9% ,高于各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从ZEBRAIgG出现阳性至病理确诊时的时间平均为3-5(2-62~4-38) 年,且至病理确认时抗体水平逐渐升至最高。结论 ZEBRAIgG可作为一个诊断鼻咽癌的指标,抗体持续高水平或抗体水平持续升高者应高度怀疑鼻咽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ZEBRAIgG 在鼻咽癌癌变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四会地区鼻咽癌筛查人群的血清库不同时期的标本用ELISA 法检测ZEBRAIgG,包括:鼻咽癌27 例,高危人群50 例,单阳人群50 例,全阴人群30 例。结果 鼻咽癌组ZEBRAlgG的阳性率为90-9% ,高于各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从ZEBRAIgG出现阳性至病理确诊时的时间平均为3-5(2-62~4-38) 年,且至病理确认时抗体水平逐渐升至最高。结论 ZEBRAIgG可作为一个诊断鼻咽癌的指标,抗体持续高水平或抗体水平持续升高者应高度怀疑鼻咽癌。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泽立  陈燕  陈小毅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3):235-236,239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对人高分化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道系统的EB病毒LMP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导入CNE1,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检测LMP1蛋白的表达;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检测细胞OD比值;用裸小鼠成瘤实验观察移植瘤体积倍增时间和生长率。结果内动物实验细胞移植后CNE1GL组潜伏期缩短,第7、8、9周时,其平均肿瘤体积生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细胞增殖实验3组细胞OD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BV-LMP1对CNE1细胞的体内增殖能力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46例鼻咽癌中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p53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LMP-1的阳性率为52.2%(24/46);24例LMP-1阳性病例中p53阳性16例、bcl-2阳性20例,22例LMP-1阴性病例中P53和bcl-2阳性分别有15例和18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MP一1对p53和bcl-2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5年单克隆抗体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在鼻咽癌治疗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文章主要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