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换血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4例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对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换出率46.15%,间接胆红素换出率46.61%,血清钙离子、血糖、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有轻微改变。结论: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血气、电解质、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监测换血前后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430.33±121.92)μmol/L和(216.83±63.66)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49.8%。换血后血钙、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术前贫血纠正。换血过程中心率、呼吸、血压无明显波动。结论全自动换血术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采用以桡动脉或肱动脉、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18例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以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为主要的换出、输入途径,在保证出入量平衡的情况下,同步换血法治疗63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监测换血前、中、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中、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总胆红素水平由换血前的439.2±118.2umol/L下降至换血中的278.2±77.2umol/L和换血后的215.6±67.4umol/L,平均换出率为61%。但换血中和换血后易出现低血钙、低血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应监测血钙、血钾及血常规。  相似文献   

5.
改良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良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符合换血指征)的15例患儿采用腋静脉-桡动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换血在NICU辐射抢救台密闭的系统中全自动完成。监测换血前总胆红素、血红蛋白、血糖、pH、电解质及心率、呼吸、血压之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47.87%,换出前为(492.6±70.23)μmol/L,换血后为(249.45±47.26)μmol/L,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血糖、电解质水平稳定,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改良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步换血改良法的效果。方法:外周静脉脐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9例。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下降率为58.5%,直接胆红素下降率63.5%,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外周静脉加脐静脉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且换血时间缩短,感染机会减少,提高了置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血红蛋白、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对符合条件的37例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或颞浅动脉抽血,同步进出速度为100~150ml/kg,配血量为150~180ml/kg,(其中10~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并进行比较。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换出率分别为53.4%、54.92%,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P<0.01),血钾、钠无明显改变,血钙略有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接三通管,建立换入换出血通道,换出通道三通管另一端接肝素生理盐水,分别由三输液泵全自动控制输血速度为65ml.kg-1.h-1。术前、术中、术后检测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气,监测生命体征。结果: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平均换出率分别为48.49%、50.17%。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气及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换血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输液泵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操作简便、易掌握,减少人力、财力,值得在二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双泵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33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并与手动换血31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比较,监测换血前后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双泵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和换血后分别为(425.47±91.33)μmol/L和(178.97±53.32)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6.06±11.60)%;手动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和换血后分别为(405.44±107.47)μmol/L和(175.72±59.02)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5.82±8.12)%。两组换血后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变化,白细胞、血小板、血游离钙、血钾、血氯、及血钠均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值之内。换血后血糖双泵组正常,手动组增高。换血过程中手动组部分心率及血压有波动,双泵组心率及血压均稳定。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泵控制换血能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能更好地维持内环境及生命体征稳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不同胎龄儿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1991~2004年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科进行换血的56例新生儿按照胎龄分组,早产儿与足月儿两组,分析其疗效和副作用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尤其在换血总量前一半时胆红素下降明显,约占总换出量的70%;早产儿换血过程中更易发生内环境紊乱,早产组血钾、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下降明显,其变化与足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换血疗法治疗不同胎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尽管其所致的内环境改变,如血生化异常、血小板减少症等通常可自我调节,但对早产儿而言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最主要的方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溶血病换血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的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同时纠正贫血。笔者对2008年行新生儿换血术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外周静脉输血、肱动脉或桡动脉抽血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同步换血.结果50例新生儿换血病例中,换血量为100~15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换血后血红蛋白、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方便有效且又安全.  相似文献   

13.
探讨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价值,为以后的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给予其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观察患儿换血量与换血时间,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治疗后患儿进行随访调查和记录,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儿平均换血量为(171.31±34.05)mL/kg,换血时间为(160.4±12.7)min。治疗后,患儿TBIL(总胆红素)、IBIL(间接胆红素)与DBIL(直接胆红素)等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患儿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WBC(白细胞)和PLT(血小板计数)等均低于治疗前(P<0.05),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且经1年时间随访调查,所有患儿均未发生任何严重性并发症,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采用换血疗法治疗,患儿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瑜  郑洪 《妇儿健康导刊》2020,(4):68-69,71
目的分析单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并行换血治疗的3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倍血量换血新生儿15例、双倍血量换血新生儿23例。总结比较两组患儿换血有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换血治疗后,血清总红素水平、总胆红素置换率差异不大(P>0.05);但双倍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血糖水平指标值变化较单倍组更明显(P<0.05)。结论单倍血量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能获得与双倍血量换血相近的疗效基础上,可减小对患儿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3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52.66%、52.25%,换血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有显著下降,血钾和血钙显著下降,血钠和血氯无明显变化,换血后无并发症。【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实用、可行、并发症少,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下新生儿全自动换血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8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并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结果 平均换血时间为150min,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8.7%,换血前后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稳定,换血前后有创动脉压(9.52±0.64kPa、9.92±0.84kPa)、呼吸(42.30±8.70次/min、39.50±8.60次/min)、心率(142.50±20.30次/min、136.30±18.40次/min)、血氧饱和度(97.50%±5.19%、98.70%±3.10%)无明显波动(均P>0.05).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下全自动换血安全、方便、操作简单,是新生儿外周血管自动换血中最重要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换血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血细胞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经换血治疗后,患儿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患儿血清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患儿血清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2例重症黄疸患儿采用末梢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形成换入换出同步回路及另一肝素生理盐水液旁路,分别由三输液泵(A、B、C)控制速度(均在封闭监护状态下自动进行)。结果:换血过程顺利,平均换血时间2h40min,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6.0%;换血过程中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无明显波动。结论:三输液泵控制全自动换血疗法实用易行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7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式进行治疗,换血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等指标变化,并在结束治疗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均显著下降,6例患儿出现贫血,22例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49例患儿出现高血糖症,无血钙、血钠及血钾异常改变。结论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对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其病情给予合适的同步换血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换血,痊愈率达到94.6。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