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诊疗的34例肝脏FNH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总结其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4例肝脏FNH患者均由多层螺旋CT扫描初步确诊,并经病理证实,符合率达100%。19例患者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影像,7例呈等密度影像;8例可见中央星状瘢痕;7例伴有钙化影,2例无明显中央瘢痕。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28例明显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门脉期病变强化中9例呈低密度,19例等密度,6例呈高密度;延迟期7例呈低密度,18例呈等密度,9例呈高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肝脏FNH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诊疗的34例肝脏FNH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总结其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4例肝脏FNH患者均由多层螺旋CT扫描初步确诊,并经病理证实,符合率达100%。19例患者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影像,7例呈等密度影像;8例可见中央星状瘢痕;7例伴有钙化影,2例无明显中央瘢痕。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28例明显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门脉期病变强化中9例呈低密度,19例等密度,6例呈高密度;延迟期7例呈低密度,18例呈等密度,9例呈高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肝脏FNH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在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继血管瘤之后占肝脏良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几年其发病率有增高的倾向。FNH诊断主要以影像学为主,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排螺旋CT快速扫描技术的广泛使用,检出率有所提高。本文收集了本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期间11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病例,并分析和总结其CT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CT和MR扫描影像上的特征进行探讨,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例患有肝脏局灶性增生的患者临床诊断资料中的CT及MR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其增生病灶直径为2.1~7.0cm,平均为(4.55±2.45) cm.22例患者中实施CT检查的共有14例,对其病灶处进行扫描均为低密度,其中有11例患者的CT扫描影像显示在增生病灶的中心出现星芒状低密度的中央瘢痕,7例影像显示在病灶中央或周围出现迂曲增粗血管,3例影像显示中央瘢痕在延迟扫描时呈现出延迟强化现象;有8例患者实施MR检查,其影像结果显示在平扫时MR的TIWI呈现出低信号,而T2WI则呈现出高信号.其中有5例患者影像显示出现中央瘢痕,有1例患者的中央瘢痕在延迟扫描时出现延迟强化.结论 CT扫描和MR扫描的影像结果能够很好地显示出FNH疾病的相关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诊断FNH的重要诊断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多期增强扫描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平扫及三期动脉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平扫7例为等或稍低密度,3例为低密度;4例病灶中心可见中央疤痕。增强扫描动脉期8例明显强化,2例中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减轻,但较正常肝实质8例呈等或稍高密度,2例呈稍低密度。延迟期7例呈等或稍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4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显著。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样占位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但是在影像学表现上与肝细胞癌等肝占位性病变相似,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本病收集经病理证实13例FNH的CT表现,通过分析旨在总结FN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影像诊断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5例FNH患者资料,将接受CT诊断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37例患者接受MRI纳入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共检查出70个病灶,两组各35个.观察组诊断正确率是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MRI影像能鉴别FNH、血管肿瘤,诊断正确率较高,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应用及敏感性、特异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与我院就诊高度怀疑HCC的56例患者及高度怀疑FNH的45例患者作为可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分析螺旋CT对HCC、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对比二者在CT增强扫描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对比噪声比(CNR)情况以及能谱定量参数值情况。结果 64层螺旋CT对HCC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6.23%,特异性为66.67%,准确性为92.86%;对FNH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2.68%,特异性为75.00%,准确性为86.67%。增强扫描动脉期时HCC、FNH患者CNR均呈明显的下降状态,并且能量越高则CNR越低,HCC与FNH患者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门脉期FNH患者CNR逐渐降低,而在4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患者则表现为CNR先升后降,80 keV时获取最佳CNR,HCC、FNH患者在80~120keV间的CNR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40 keV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HCC、FNH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检出效能、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姜建军  申永淳 《现代保健》2009,(28):177-177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脏内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的发病率有增高倾向。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旨在供同行分析和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现将笔者诊治的5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点、病理及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3例共有64个病灶:皮质腺瘤15例21个病灶,嗜铬细胞瘤18例21个病灶。皮质腺癌6例6个病灶,转移瘤4例6个病灶,神经母细胞瘤5例5个病灶,淋巴瘤1例1个病灶,肾上腺囊肿2例2个病灶,节细胞神经瘤2例2个病灶。结论大多数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全部准确检出颌面部骨折(100.0%,167/167),显著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6%(148/167),尤其是对于眶壁、上颌窦壁和副鼻窦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建MPR图像显示优于多层螺旋CT横断面,二者皆优于3D-VR图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MPR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十二指肠憩室(D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个憩室)经上消化道钡餐、胃十二指肠镜或ERCP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行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同时结合局部薄层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2个,水平段4个,升部2个;直径1.0~5.0 cm者24个,大于5.0 cm者2个,小于1.0 cm者2个;CT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外的圆形、椭圆形囊袋状影,囊内为气-液平或气液-食物混杂密度影25个,囊内仅为气体或液体密度影3个;单纯合并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急性胆囊炎3例,胰腺炎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十二指肠憩室及相关的胆胰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检查的30例肺部疾病患者,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60mAs)扫描检查和低剂量(20mAs)扫描检查,其他相关参数相同,对两种剂量扫描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比不同扫描方式所产生的辐射量。结果:两种剂量扫描所发现的结节、肿块、钙化灶、结核空洞等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的影像片在病灶特征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扫描产生辐射量为(1.02±0.02)mSv,常规量扫描产生的辐射量为(2.75±0.61)mS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扫描能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等肺部疾病中的病变,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危害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3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结果:(1)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直肠癌14例,结肠癌21例,胃癌13例;中低分化腺癌41例,黏液腺癌4例,类癌3例。(2)CT表现:胃壁及肠壁增厚35例、胃腔及肠腔内肿块23例、肠腔变窄伴不同程度梗阻26例、浆膜面模糊35例、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器官转移11例、腹水8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先后用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查。对照组30例,行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测。实验组30例,行层螺旋CT检测。比较2组各类型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以输尿管结石和肿瘤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MRU、层螺旋CT各有其优点,但总体来说层螺旋CT检测阳性检出率较高,因此,早期行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早期治愈率,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24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肾上腺增生7例,腺瘤6例,髓样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良性病变直径多小于3 cm,边界清晰。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细微结构并能比较准确地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好,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综合判断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卢昕 《现代保健》2013,(23):81-82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X线平片技术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效果差异,为临床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采用X线平片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解剖学改变情况显示率显著高于采用X线平片检查方法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外伤性脊椎骨折的过程中,与传统X线平片诊断方法相比较,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诊断外伤性脊椎骨折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