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新成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21-1022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清精氨酸酶活性的快速比色方法.方法利用对硝基苯乙醛(PNPG)能特异地与精氨酸反应,并在480nm处有最大吸收,同时根据水解后剩余精氨酸的含量来推算精氨酸活性水平.结果通过精密实验可得批内CV为3.8%,批间CV为4.7%.并测定32份正常人血清,男性0~75(44±10)U/L,女性0~79(44±10)U/L,男女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特异、准确,操作简捷,灵敏度高,适宜于临床实验室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促红细胞生成素放射免疫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促红细胞生成素 ( EPO)的放免分析方法 ,并探讨血清 EPO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rh EPO免疫动物制备了高质量的抗血清 ,建立了 EPO放免分析方法 ,并测定了正常人和贫血、肾衰患者血清 EPO值。 结果 :灵敏度为 0 .2 2 μg/L,批内 CV为 6.9%~ 8.4% ,批间 CV为 8.0 %~ 9.6% ,回收率为 93 .8%~110 .4%。正常血清 EPO值为 ( 1.5 9± 0 .69) μg/L,贫血患者为 ( 3 .64± 1.2 8) μg/L,肾衰患者为 ( 0 .85± 0 .2 5 ) μg/L,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结论 :EPO的放免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单、灵敏、特异的分析方法 ,可满足临床的需要 ,测定血清 EPO浓度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ICD)活性检测的改良方法。该法以公式计算法取代标准反应曲线法,并进行了改良的方法学研究。精密度实验显示,一份血清ICD(U/L)(?)±为4.68±0.13,CV为2.77%;另一份血清ICD(U/L)(?)±s为5.14±0.17,CV为3.30%;回收实验结果,回收范围93.8~106.8%,该酶活力在0~80U/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6。本法测定135例健康成人血清ICD(U/L)(?)±s为6.43±2.56。  相似文献   

4.
张运斌  潘大虎 《右江医学》2002,30(6):518-519
目的 :建立和改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直接测定法。方法 :TBARS比色法。结果 :该方法线性范围 0~ 10mmol/L ,与酶法相关 r=0 .985 3 ,批内CV =1.5 1% ,批内CV =2 .84% ,平均回收率 10 0 .4%。结论 :该法结果准确可靠 ,灵敏度高 ,测定范围大 ,适于临床应用。LDL C正常参考值 18~ 42岁为 2 .5 3± 0 .82mmol/L ;43~ 63岁为 3 .0 1± 1.2mmol/L。  相似文献   

5.
铁对白细胞介素-2舒血管效应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微量元素铁对白细胞介素 - 2 (IL- 2 )舒血管效应的调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离体主动脉环灌流模型 ,在苯肾上腺素 (1μmol/ L)预收缩基础上 ,测定经柠檬酸铁胺 (FAC)处理后 IL- 2对血管张力的变化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结果 :FAC(0 .1~ 10μmol/ L )孵育 30 min后对血管的张力无影响 ,却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 IL - 2 (1~ 10 0 0 U/ ml)的舒血管效应 (P<0 .0 5~ 0 .0 1)。 IL - 2 (1、10、10 0、10 0 0 U/ ml)单独作用后的血管张力分别为加药前的 (78.4 7± 4 .31) %、(6 6 .86± 5 .5 5 ) %、(5 2 .6 2± 4 .5 1) %和 (4 2 .39± 4 .2 7) %。10 μmol/ L FAC预处理后再加 IL- 2 ,血管张力为 (89.81± 1.94 ) %、(86 .13± 3.11) %、(77.16± 5 .6 6 ) %和 (6 8.76± 5 .6 9) %。L-精氨酸 (1mmol/ L)孵育取消了 FAC对 IL- 2舒血管效应的抑制作用。IL- 2 (10 0 0 U/ ml)使 NOS的活性从 (9.86± 0 .5 4) U/ ml prot显著增高为 (2 2 .10± 1.87) U/ ml prot。FAC(10 μmol/ L)单独孵育 30 min NOS的活性为 (10 .5 9± 0 .5 9) U/ ml prot,但是 FAC预处理再加 IL - 2后 ,NOS活性显著降低为 (15 .71± 0 .89) U/ ml prot;高钙 (2 .5 mmol/ L )预处理 ,不改变 FAC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激光散射比浊测定法。此法操作简单、快速、且能自动化。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在9.0~146.0mg/L之间呈线性;批内CV9.1%;批间CV11.6%;回收率为97.5~109.0%。测定41名健康成人正常参考值为47.6±9.0mg/L(X±SD)。肝脏损害患者血清RBP为18.6±11.0mg/L,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肾脏损害患血清RBP为244.5±15.2mg/L,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直接测定血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快速、直接、同时测定血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方法。方法 :血清标本加高氯酸去蛋白后取上清 ,采用固定流量洗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结果 :苯丙氨酸的线性范围为 6~ 1 51 2 μmol·L- 1 ,最低检测浓度为 0 75μmol·L- 1 ;平均回收率为 98 6 % ,批内CV为 3 68% ,批间CV为 4 0 1 %。酪氨酸的线性范围为 5 4~ 1 380μmol·L- 1 ,最低检测浓度为 0 7μmol·L- 1 ,平均回收率 98 9% ,批内CV为 1 87% ,批间CV为 2 59%。健康儿童血清苯丙氨酸浓度为 (61 4± 1 0 8) μmol·L- 1 ,血清酪氨酸浓度为 (1 31 8± 2 8 0 ) μmol·L- 1 。健康成人血清苯丙氨酸浓度为(69 3± 8 6) μmol·L- 1 ,血清酪氨酸浓度为 (83 6± 9 4) μmol·L- 1 。 4例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血清苯丙氨酸浓度为 1 2 96~1 759μmol·L- 1 ,血清酪氨酸为 2 9 5~ 53 5μmol·L- 1 。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 ,特异性好 ,方法简便快速 ,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3 2例急性中毒患儿 (中毒组 )入院时、入院第 7天 ( 2 3例 )血清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和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 (AST)水平 ,并与 3 0例体检正常儿童 (对照组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毒组入院时CK、CK -MB、LDH、α-HBDH和AST分别为 ( 10 76 478± 73 1 3 2 1)U/L、 ( 5 0 667± 3 6 44 9)U/L、 ( 3 0 1 2 3 3± 12 8 983 )U/L、 ( 2 3 7 10 0± 85 44 7)U/L和 ( 115 83 2± 46 672 )U/L ,对照组则分别为 ( 161 85 7± 46 766)U/L、 ( 14 82 1± 8 85 7)U/L、 ( 2 3 2 786± 5 9 146)U/L、 ( 173 82 0± 2 5 811)U/L和 ( 40 64 3± 17 92 0 )U/L ,中毒组LDH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K、CK -MB、α -HB DH和AST中毒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入院第 7天中毒组复查CK、CK -MB和AST降至正常水平 ,但LDH和α-HBDH分别为 ( 2 71 43 6± 71 2 2 4)U/L和 ( 2 12 946± 88 12 9)U/L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急性中毒患儿早期即有心肌损害 ,即使经治疗后中毒症状缓解 ,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灵敏的血清镁马贡(Magon)测定法。血清镁在0~4mmol/L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101.9%。与MTB法比较r=0.9913,=0.992x+0.019,批内CV3.92%,批间CV4.27%。98例健康人血清镁测定结果为0.96±0.065mmol/L,干扰实验:Zn~(++)60μmol/L、K~+50mmol/L、Na~+、Cl-560mmol、Ca~(++)10mmol/L,甘油三酯9.67mmol/L对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坤 《河北医学》2000,6(2):127-128
目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总胆汁酸(TBA)活性的方法和正常参考值;方法:双试剂偶联连续监测法,检测60例不同肝病患者和300名健康成人血清TBA活性;结果:其测值(X—±S)分别为48.95±5.73umol/L和5.12±3.46u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法批内CV分别为1.99%、2.85%和3.00%,批间CV分别为3.28%3.40%和3.16%,线性范围0-200umol/L;结论:双试剂酶偶联连续监测法,线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临床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PCR—EI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PCR-EIA法检测人端粒酶活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kim法处理细胞和组织标本及扩增端粒酶产物,引物TS用生物素标记,CX用地高辛标记,PCR产物与包被有链亲和素的酶标板结合,并与酶标抗地高辛抗体反应,用TMB显色。结果:PCR-EIA法与TRAP-银染色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批内变异系数CV为4.138%,在30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90%,28例癌旁组织中为7.1%。结论:该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重复性,无同位素污染,较银染色法更为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无需特殊仪器,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改良TRAP法测定91例膀胱癌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78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4%,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也有14%的检出率,8例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中4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0%,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检出率为12%,端粒酶活性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无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非放射性的银染方法对端粒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图像清晰,简便,安全,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胃粘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胃粘膜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活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阐明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放射性PCR-ELISA法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3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0%(0/10)、28.13%(9/32)、16.67%(1/12)、30.00%(3/10)、86.21%(25/29)。胃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性别、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及组织学分类无明显相关。结论:端酶活性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胃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及大肠癌和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端粒酶活性的PCR-TRAP方法,并探讨其在食管癌、大肠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酶活性的PCR-TRAP方法,对36例食管癌、40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性;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与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比较,具有非常显性差异。40例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与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标本相比,差异无显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致食管、大肠组织癌变的重要因素;端粒酶活性的检出可作为食管癌、大肠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表达在膀胱上皮肿瘤诊断、术后复发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 ELISA法检测 33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以及 5例正常对照者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33例膀胱上皮细胞肿瘤患者中30例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 ,阳性率为 90 .91% ,5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均为阴性 ,统计学差别极显著 (P <0 .0 1)。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无关联。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 ,对早期诊断膀胱上皮肿瘤和疗效预后判断是高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胃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了51例胃癌组织,癌旁及远端正常胃组织的端粒酶活笥表达。结果:51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48例(94.1%),癌旁组织为17例(33.3%),远端正常胃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是特异较强的恶性肿瘤其因标志,有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记与发光绘图法(SWL法),分别检测60名健康成人、28名脑梗塞和7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并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该法准确检测了60名健康成人和35名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批内和批间变异为4.81%和8.63%.60名健康成人vWF-cp活性为(86.53±17.49)%;脑梗塞vWF-cp活性为(77.15±16.72)%,其活性低于健康成人(P<0.05);7例TTP,血浆置换前vWF-cp活性为(9.06±7.17)%,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血浆置换24 h后vWF-cp活性为(47.00±6.27)%,其活性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健康成人(P<0.01);恢复期vWF-cp活性为(83.18±8.83)%,其活性接近健康成人(P>0.05).结论 SWL法可准确检测健康成人和疾病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临床检验.与健康成人相比,脑梗塞患者vWF-cp活性降低;TTP患者vWF-cp活性显著降低,血浆置换能有效提高TTP患者vWF-cp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制备高效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新方法.方法:运用组合利凡诺沉淀法和BaCO3吸附法纯化低效价HCG.结果:该法可将效价约为3 000IU/mg的HCG纯化为效价为8 000IU/mg左右的高效价HCG,平均活性回收率为63.81%.结论:该方法简便,成本低,便于实际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直视下刷取食管粘膜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对65例食管粘膜刷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0.585)明显高于食管炎组(平均A值0.045)。端粒酶在食管癌组的阳性率为88.6%,明显高于食管粘膜脱落细胞涂片的阳性检出率(78.6%)。同时还测得80%的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者端粒酶活性水平也显著增高。结论:胃镜下直接刷取的食管粘膜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诊断食管癌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位细胞凋亡TUNEL法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寻找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测以石蜡切片、冰冻切片与细胞爬片或涂片等为实验材料的原位细胞凋亡的 TUNEL法。方法 :在原已建立的 TUNEL技术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 :1石蜡切片用微波修复技术替代蛋白酶 K的消化作用 ;冰冻切片与细胞爬片或涂片用含 0 .1 % Triton X- 1 0 0和 0 .1 %枸橼酸三钠混合液作穿透处理。 2在滴加反应混合物前 ,切片用 0 .1 %焦碳酸二乙酯 ( DEPC)浸泡 ,抑制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活性。 3在 POD转换剂前 ,切片用 3% H2 O2 -甲醇液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 ,并用正常山羊血清封闭非特异结合位点。4苏木素套染细胞核。结果 :改进后的 TUNEL法能特异地显示凋亡细胞为棕黄色 ,其他细胞核为蓝色 ,且对比明显 ,背景浅 ,组织结构完整清晰 ,便于显微照相等特点。结论 :改进后的 TUNEL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以石蜡切片、冰冻切片与细胞爬片或涂片等为实验材料细胞凋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