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顺寿  金辉 《九江医学》2003,18(2):89-89
患者男,29岁,因胸闷伴截瘫尿潴留2 d于2000年9月3日以急性脊髓炎收入院。入院前,无发热、咳嗽、腹泻及出血倾向。查体:贫血外貌,内科体验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眼底颅神经和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腱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腹壁反射消失,T_7以下痛觉消失,Babinsk’s Sing(-),外周血象:WBC 3.2×10~9/L,RBC 2.1×10~(12)/L,BPC 8.8×10~9炉/L,Hb 69 g/L,幼稚细胞 60%,骨髓检查提示白血病L_2型,腰穿脑压2.0kPa,CSF常规,生化正常,脊髓MRI检查示胸段急性脊髓炎,临床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2型)并脊髓损害。经VP方案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等治疗,白血病缓解,截瘫未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1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个月,自体骨髓移植(ABMT)术后,白血病复发,干1991年12月7日入院。1991年5月,因乏力,面色苍白,查HB44g/L,WBC12.1×10~9/L,PLT58×10~9/L,骨穿显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幼粒细胞93.6%,确诊ALL-L~2,T淋巴细胞型。用COAP方案(7天/疗程)化疗8疗程,1990年9月  相似文献   

3.
吴某,男,56岁。因头昏、乏力半个月,全身散在性紫癜1周,于1989年8月11日门诊检查,血红蛋白(Hb)55g/L,白细胞(WBC)72×10~9/L,血小板(Pt)10×10~9/L,外周血中见大量原始细胞,拟诊为急性白血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四肢、胸背部、颜面部均可见密集紫癜,暗红色,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发现。双侧眼底有大片暗红色出血灶和渗出物。实验室检查 Hb44g/L,WBC24.2×10~9/L,原粒细胞89%,Pt 9×10~9/L,血乳酸脱氢酶>1000U,骨髓像示增生明显活跃,原粒细胞88.5%,早幼粒细胞0.5%,红系0,巨核细胞0,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FAB-M_1型)。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AL)引起心脏损害者并不少见,而伴严重心律失常者报道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69例急性白血病中伴严重心律失常5例,综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文5例年龄19~56岁,平均36岁,男性4例,女性1例。细胞类型:急非淋(ANLL)3例,急淋(ALL)2例。Hb80~95g/L,WBC3.5~110.2×10~9/L,原+早(幼)49~85%,PT40~205×10~9/L。骨髓穿刺:增生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6岁。因低热、骨痛1周于1988年10月住院。查体除中度贫血貌、左腰部皮肤2cm×3cm紫癜、胸骨压痛外,余无阳性体征。Hb70g/LWBC 5.3×10~9/L,原淋0.06,幼淋0.14,淋巴0.40,BPC80×10~9/L。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淋0.21,幼淋0.67,原始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粒、红、巨三系受抑。POX(-),PAS(+),积180分。按FAB分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_1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学定型出现ABO血型抗原减弱的血液病患者的基因分型,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依据。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320例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并对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3例试管法正反定型相符,可确定ABO血型;210例反定型抗体减弱或异常;57例抗原减弱。57例抗原减弱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各1例。经基因分型,57例患者中A抗原减弱23例,确定A型血,B抗原减弱26例,确定B型血,A、B抗原均减弱8例,确定AB型血。结论 ABO血型抗原减弱最多见于AML和MDS患者,进行血型基因检测可明确ABO血型。ABO抗原减弱时经基因分型确定血型后,输血时可同型输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8岁.急性白血病入院治疗。实验室检查:Hb67g/L,RBC 2.3×10~(12)/L,WBC 1.8×10~9/L;分类:P 0.65,L 0.20,M 0.18;血钾5.5mmol/L,血钠145mmol/L。配血情况:该患者曾多次输血,均为酶介质配血相合的血液,无不良反应。本次急症输血,盐水配血发现患者血清与同型供血者红细胞凝集呈(+++)。更换供血者,配血相合,输后无不良反应。血型检查:患者为 AMN·P_2·R_h 阳性.第一供血者为 AMN·P_1·R_h 阳性。第二供血者为 AM·P_2。  相似文献   

8.
张维仪  徐酉华 《四川医学》1993,14(12):762-762
我们对20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心电图和心脏B型超声检查中,发现4例有心电图和/或B超异常改变,现报告如下。例1,男,4 3/12岁,双下肢疼痛,发烧进行性面色苍白1~+月来院检查,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1型入院,经Vcp方案治疗8个疗程缓解出院,继后巩固和维持治疗,于一年半后病情复发再度入院。血象:红细胞2.66×10~(12)/L,血红蛋白82g/L,白红胞28×10~9/L,淋巴细胞占0.70,其中幼稚淋巴细胞0.22,中性粒细胞0.08,骨髓检查:原淋+幼淋为51%,用HOAP方案病情再度缓解。1月后出现高热,病情恶化,出血明显,心音  相似文献   

9.
刘林  陈幸华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重庆医学》2003,32(10):1286-1287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疗效。方法 以APBSCT治疗ALL患者共 1 7例 ,其中 ,ALL首次完全缓解 (CR1 ) 1 1例 ,ALL第 2次完全缓解 (CR2 ) 6例。动员方案为 :MOEP/CMOP +G CSF ,获得MNC中位数为 4 .8× 1 0 8/kg ,CD34+ 细胞为 5 .7× 1 0 6/kg ,CFU GM为 4 .1× 1 0 5/kg。预处理方案为 :Cy/TBI(1 5例 )及IEAC(2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 :ANC >0 .5× 1 0 9/L ,PLT >2 0× 1 0 9/L ,分别为 (1 0± 3)d、(1 5± 5 )d。中位随访时间 1 3个月 (2~ 2 6个月 ) ,其中 ,ALL CR1患者持续完全缓解 9例 ,死亡 2例 ;ALL CR2患者持续完全缓解 3例 ,死亡 3例。结论 APBSCT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首次完全缓解时移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喉梗阻临床上少见,我院发生2例,简介如下。例1,李某,男,16岁。1992年7月23日入院。诊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曾应用VDCP方案2个疗程达完全缓解,此次来我院巩固治疗,除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及右颌下肿胀、脾2.5cm外,余皆正常。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25g/L,白细胞20×10~9/L,血小板33×  相似文献   

11.
M_4EO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根据1985年FAB协作组对ANLL分型修订标准,我们共诊断7例M_4EO,现报告如下。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Hb57~88g/L;RBC2.8~3.3×10~(?)/L;P(?)6~51×10~9/L;WBC4.7~260×10~9/L;原始细胞7~78%;2例可见嗜碱细胞。 (二)骨髓象:原始+早幼粒细胞(NEC)21.2~41.6%,原始+幼稚单核细胞(NEG)23.4~49.6%,嗜酸细胞(NEC)6~21.4%,嗜酸细胞以中晚幼阶  相似文献   

12.
我院发现胞兄弟问患急性白血病一例,报告如下: 例一:男,37岁,农民。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贫血两周于1986年3月1日入院。体检:贫血貌,颌下、颈部及腋下均有2~3个蚕豆大小之淋巴结,活动无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余正常。实验室检查:Hb 80g/L,WBC 103.6×10~9/L,BPC 85×10~9/L(85000/mm~3),分类幼雅细胞24%。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单核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单+幼单76.5%,POX染色:大部呈弱阳性及阴性反应,少数呈阳性反应。血小板散在可良见,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后给予抗生素,COAP方案连续治疗10天,仍高热40.3℃,WBC113×10~9/L,于1986年3月14日突然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齿龈肿痛、出血伴低热2周,于1989年1月31日入院。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21×10~9/L,白细胞10.5×10~9/L,分类:原粒0.21,原+幼单0.6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早幼粒0.27原+幼单0.52,嗜酸粒0.08,未见尼曼-匹克细胞,诊断为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予HOAP、HP方案治疗后,3月25日骨髓完全缓解,但全片(2.5 cm×3cm)见尼曼-匹克细胞8个,并接受巩固强化治疗,2疗程后,于1989年6月4日出院。1989年8月18日再次入院强化治疗时,除白细胞偏低(1.6×10~9/L)外,血  相似文献   

14.
<正> [病例]女,36岁。因面色苍白,间断发热1个月,于1989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贫血貌,皮肤粘膜无淤血,左锁骨上窝可触及一个1.0×1.0cm大的淋巴结。胸肌叩痛阳性。心肺正常。肝肋下2.0cm,脾未触及。化验;Hb65g/L,WBC49.0×10~9/L,Plt60×10~9/L,血片中见大量幼稚细胞。骨髓象及骨髓活检均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异常幼稚细胞占90%。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型别待定。给环磷酰胺600mg/日、长春新碱2mg/  相似文献   

15.
<正> 病例资料:患者文××,女,6岁,住院号73309,1995年11月25日因车祸致腹外伤2小时入院。诊断为肝破裂,失血性休克。实验室检查:WBC50.2×10~9/L,RBC4.05×10~(12)/L,Hb119g/L。Ptc277×10~9/L,血型为A型,当天手术输入A型全血800毫升,无任何不良反应。次日上午11时患者腹腔引流管突然流出鲜红色血液300余毫升,患儿精神差,腹胀,心率200次  相似文献   

16.
<正> 急性白血病的肾脏声象图所见,国内报告较少,遇到3例报告如下。 [例1] 男24岁,头痛头晕20天加重4天入院。起病急,周身乏力。体检: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未触及,脾轻度肿大。血像:RBC2.68×10~(12)/L,Hb79g/L,WBC1.8×10~9/L:分类Ly40%。骨髓像:有  相似文献   

17.
林海 《吉林医学》2002,23(2):71-7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 ,分析了急性白血病合并脑梗塞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组脑梗塞发病率为 1 2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组脑梗塞发病率为 1 11% ,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的脑梗塞发病率分别为 0 87%和 0 41% ,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外周血白细胞 >5 0 0× 10 9/L和≤ 5 0 0× 10 9/L组脑梗塞发病率分别为 2 40 %和 0 86 % ,两组差异显著 ;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 6 0岁和<6 0岁组脑梗塞发病率分别为 6 17%和 0 5 6 %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脑梗塞与其外周血白细胞高低、年龄有关 ,而与白血病分型及治疗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8.
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一)诱导缓解:凡年龄在2~10岁男儿,初诊时血中白细胞<2×10~9/L(20000/mm~8),糖元染色(PAS)(+),免疫学属非T非B,形态学血片无幼稚淋巴细胞,骨髓分型不是L_3型,无纵膈肿大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者属标准危险组(标危组)。其中60%经过治疗缓解存活期>5年。其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包括成人急淋)都属高危组。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47岁。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并双侧胸腔积液”于1989年7月4日住院。入院后多次检查血象示血WBC均在10×10~9/L左右,N在80%左右。自7月14日应用先锋必6.0/日静滴,持续一个半月后于8月29日查血WBC:2×10~9/L,N∶70%。后每日复查一次,血WBC均为2~2.5×10~9/L,N60%左右。考虑长期应用先锋必所致粒细胞减少症,干9  相似文献   

20.
107例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表明,除血小板重度减少外,合并致死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感染、DIC、凝血象异常、眼底出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50×10~9/L、外周血出现大量白血病细胞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尤其是粗颗粒型等。提出了用计分法预测致死性颅内出血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