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起搏器胸带联合早期活动方案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我科行永久起搏器被动电极植入术患者120例,按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起搏器胸带联合早期活动方案,24h取坐位或下床活动,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联合早期活动方案,72h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渗血、囊袋积血、上肢深静脉血栓、导尿、肠梗阻和电极脱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渗血、囊袋积血、上肢深静脉血栓、导尿、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电极脱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搏器胸带能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生理舒适度,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方式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并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传统护理方式组36例和优化护理方式组22例,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囊袋出血及电极移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优化护理方式组与传统护理方式组患者心脏起搏器电极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护理方式组比较,优化护理方式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术后囊袋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86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发生电极移位3例、电极折断1例,囊袋内积血和血肿2例、起搏器综合征4例、感知障碍3例、感染2例。通过细致地护理,并发症均及时得到处理。按时对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进行随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起搏器植入患者192例,总结并发症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气胸1例;电极脱位1例,囊袋血肿3例,囊袋感染2例,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2例。所有并发症经过针对性护理及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囊袋血肿,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加强护理工作,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何芳  甘燕丽 《护理学报》2005,12(11):67-67
起搏器囊袋积血是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龄患者凝血机制差、制作囊袋部位的皮肤血液循环及愈合能力较差,更易发生囊袋积血。我科安置起搏器的高龄患者中有13例术后出现了囊袋积血,经处理后全部病例囊袋积血吸收,未继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5-05-2009-1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对82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结果 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5例发生囊袋血肿,1例电极脱位,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运用前瞻性思维从术前展开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25例,其中起搏器囊袋血肿16例,电极移位4例,囊袋破溃2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结论: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重视随访,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1例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异物反应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永久型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电极导线脱位、折断,起搏阈值升高,起搏器综合征,感染,起搏器囊袋血肿,心脏穿孔和心脏压塞,血栓形成等,相关的护理研究也常见报道,但有关术后出现异物反应的报道较为少见。1989年以来,我院置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203例,仅在2003年12月有1例对心脏起搏器出现异物反应,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康复,起搏器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卫菊 《当代护士》2014,(12):22-23
总结了29例永久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预防电极脱位的护理、出血及血肿的护理、起搏器袋囊感染的护理、饮食及其他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对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加强术后临床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5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分析主要的并发症。结果:发生各类并发症共5例,其中囊袋血肿3例,占5.66%;囊袋坏死1例,占1.89%;起搏器电极脱落1例,占1.89%。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经有效护理及健康指导,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娥  严秋萍 《护理学报》2021,28(10):72-74
目的 总结68例儿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 68例儿童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有17例,包括囊袋感染2例、手术切口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电极功能异常12例,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症状较术前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 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儿容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及电极故障等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通过积极治疗,加强术后观察,做好预防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用固定带,解决术后固定带容易发生移位、滑脱问题。方法:选取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18年下半年96例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医用固定带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医用固定带固定。结果:改良固定带的使用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固定有效率,减少了囊袋出血、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缩短了包扎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h内、术后6h后固定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术后6h内、术后6h后固定有效率分别为75.00%,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囊袋出血观察组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6.25%;术后电极脱位观察组未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固定带包扎标准时间比较:观察组高效39例(81.25%),中效5例(10.42%),低效4例(8.33%),总标准时间44例(91.67%);对照组高效0例(0%),中效13例(27.08%),低效35例(72.92%),总标准时间13例(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使用改良后的医用固定带固定,在提高术后固定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包扎时间上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25例心室VVI起搏器置换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心电监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等。主要包括专科护士掌握起搏器置换适应症,术前配合医生对患行X线检查,测试原起搏电极参数以确定置换方案;术后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适当限制新安置起搏器侧肢体的活动,防止电极导线脱位;观察伤口渗情况以及囊袋有无感染或血肿;出院前行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导,嘱患定期随访等。25例病人置换术后,起搏与感知功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
高龄老年人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人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治疗。方法12例高龄老年患者,年龄80~96岁。心律失常类型分别为快-慢综合征6例,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停搏2例。安置起搏器类型:DDDR 1例,DDD 5例,VVIR 4例,VVI 2例。结果(1)高龄老年患者心内膜阻抗增高。12例高龄老年患者心内膜阻抗870~1 460Ω。(2)3例85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术后1周后活动上肢导致起搏器囊袋内出血皮下血肿,发现后局部压迫和上肢制动,均自行吸收痊愈。(3)4例发生术中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高龄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老变化,在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的过程中及术后易发生手术并发症,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干预后遵医行为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有文献报道目前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日益成熟,但对术后制动引起的腰酸背痛、肩部不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埋藏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2];起搏器术后沙袋压迫6h至少可使在手术时因暴露空气而收缩的微血管的再开放受到阻力,从而减少术后的渗血,因此,仍建议使用[3];通过实施舒适护理,使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得到很好的调整和适应,注重沟通交流及实施健康教育,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心理状态[4],另外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优质护理要求,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因此降低起搏器术后患者卧床引起的不适症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用心脏临时起搏器抢救严重心律失常、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心动过缓的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需用临时起搏器保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7月,共对3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者实施临时心脏起搏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器材及药品准备;术中抢救器械、抢救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作好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相关症状变化。结果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患者共30例,除1例因合并下壁心肌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心脏临时起博器运用于抢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赢得进一步抢救时间,更换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患者的临时保护,以及心动过缓的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保护,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个案管理模式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个案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疾病知识问卷得分、患者满意度及焦虑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天数少,并发症例数少,疾病知识问卷得分高,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在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与个案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腋静脉穿刺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经腋静脉穿刺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2018年1—6月入院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入院患者11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拟定的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2.63±2.39)d,住院费用(1.62±0.37)万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55,3.681;P<0.05)。观察者患者健康知识得分为(92.37±5.2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6,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3.04%,对照组为8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9,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腋静脉穿刺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术中应用,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医疗成本,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中舒适护理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高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方式,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符合研究入组条件的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组,单号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双号3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身体状况、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治疗中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