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牧民炭疽知识和相关行为情况,为当地探索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玛曲县牧民炭疽知识和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429名牧民中,炭疽病知晓率为87.2%,45岁及以上人群和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以上者知晓率高;其中98.4%的牧民认为牲畜会患炭疽,97.6%的牧民认为人也会患炭疽。96.4%的牧民知道炭疽经皮肤接触传播,但对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途径的知晓仅为6.3%和2.7%。22.8%的牧民有自行宰杀、加工、食用病死畜行为,但不足1%的牧民在宰杀或处理牲畜皮毛时采取防护措施。牧民健康知识需求以朋友/邻居交谈(62.5%)、宗教宣传(49.4%)和医生入户宣传(44.1%)为主。结论当地牧民对炭疽认知不全面,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重视知识的全面性。采取宗教宣传、医生入户宣传和同伴教育等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牧区群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呼伦贝尔市牧区牧民的健康状况、疾病防范意识及基层医疗环境,为新型牧区合作医疗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牧区牧民作为调查对象,以乡镇(苏木)为检查单位,在某一时间段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2 004例牧民,其中高血压425例,占21.2%;高脂血症323例,占16.1%;血糖高336例,占16.8%;心电图改变251例,占12.5%;脂肪肝484例,占24.2%;布氏杆菌病感染210例,感染率为10.5%。结论呼伦贝尔市牧区牧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是影响牧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局部地区布氏杆菌病爆发流行的趋势,加重了牧民的负担,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教育》合作项目 ,选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作为试点社区 ,是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探索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的经验 ,以便推广。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 ,一年半时间完成需求调查、基础调查、传播员培训、卫生知识传播、监测、强化传播及终期评价七个阶段的工作 ,牧民的卫生知识、卫生行为较之以前有大幅度提高。政府与卫生部门、学校、宗教等相关协作团体在牧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概况塔公乡是藏族纯牧区 ,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城西113公里 ,海拔3800~4200米 ,交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锡林浩特市牧区不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牧区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干预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锡林浩特市3个苏木(乡镇)分别作为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对不同苏木的15岁以上牧民分别实施为期1年的不同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形式入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和各干预组间的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改变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各组布病防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8.1%~64.6%提高至干预后的77.4%~88.0%。协方差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对于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护行为的正确率仅健康教育加行为干预组有显著提高,由54.2%提高到57.9%(P<0.05)。结论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当地牧民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才能有效改变当地牧民的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新疆新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哈萨克族牧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要的变化,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及2008年哈萨克牧区居民卫生服务调查中有关2周患病、半年慢性病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08年新源县哈萨克族牧民2周患病率分别为8.05%、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2,P<0.05);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5.97%、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8,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是影响哈萨克牧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结论新疆新源县哈萨克牧民慢性疾病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与其生产生活环境、民族习俗、膳食结构等有关,适宜的健康教育和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可提高牧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6.
牧区以少数民族为主体,且地域较辽阔;牧区的发展繁荣和社会稳定事关全局。因此,牧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当务之急的一项任务。一、牧区自身的特点1.饮食无规律牧民的生产任务主要是牧马、养羊、养牛,在饮食上没有定时进餐的规律,大多数牧民两餐制(早晚各一餐),不象农村,城镇居民有规律的一日三餐。2.游牧不定居有部分牧民以游牧为主,无固定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牧区游牧和定居牧业居民(简称牧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的现状,为新疆牧业医院人力配置规划及能力建设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新源县、沙湾县和阿勒泰市3个牧业县1 055户游牧和665户定居牧业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2008年新疆牧区被调查牧民2周就诊率为6.8%,2周未就诊率为53.6%;住院率为5.1%,未住院率为27.8%;牧民2周就诊和住院率低于同期全国农村水平,2周患病未就诊和未住院率高于同期全国农村水平;游牧和定居牧民2周就诊率和未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游牧牧民2周患病未就诊率(55.8%)高于定居牧民(48.2%),住院率(4.4%)低于定居牧民(6.5%);游牧牧民就诊选择牧业点设立的医疗机构比例和住院利用乡镇卫生院比例均高于定居牧民;就医可及性差是牧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提供的卫生服务尚不能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卫生服务利用不足,游牧牧民比定居牧民更严重,应加强牧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炭疽疫情调查和处置过程,为今后炭疽疫情处置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对疫情数据、现场调查信息及处置措施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统计描述。结果此次疫情共报告7例炭疽病例,其中肠炭疽5例,皮肤炭疽2例,死亡2例。所有病例均为炭疽疫区常住居民,其中3例肠炭疽有病死牛(马)肉类食用史,2例肠炭疽感染途径不详,2例皮肤炭疽有病死牛(马)畜接触史。2例死亡病例在基层医疗机构未被及时正确诊断。经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病例治疗、健康教育等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结论牧民接触、食用病死牛(马)是感染炭疽的主要途径,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意识较弱。建议加大牧民炭疽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牧民健康防病意识;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早期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把健康送到牧民家里──锡林浩特牧区初步形成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以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为中心,牧区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牧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保障。锡林浩特市总面积18150平方公里,近25000名牧民群众分散于26个嗄查,由于落后的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新疆牧区牧业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为新疆牧业医院制定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及能力建设目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3个牧业县1055户游牧和665户定居牧业人口家庭中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8年新疆牧区15~49岁已婚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为91.9%(游牧90.7%,定居93.3%)、住院分娩率70.0%(游牧65.5%,定居75.3%)、产后访视率21.7%(游牧17.4%,定居26.8%),均远低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44.8%的孕产妇没有接受孕早期产前检查,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及以上医院产前检查的比例较高;非住院分娩妇女中69.7%是由接生员/村医和家人/朋友接生,可及性差是导致新疆牧区孕产妇在家中分娩最主要的原因;新疆牧区游牧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低于定居者;游牧孕产妇保健的可及性低于定居家族。结论:新疆北部牧区牧民孕产妇保健服务需要量大且远未被满足,政府在牧区尤其是游牧点应加大卫生投入,加快建立健全健康保障制度和牧民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边远牧区开展健康素养知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4年1—8月利用举办知识讲座对昭苏县乌宗布拉克乡抽取400名牧民进行干预前的问卷调查,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与干预,对同一人群再做干预后问卷调查,了解牧民健康素养的改变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农牧民共400名,其中男性182名,女性218名。干预后农牧民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2.12%提高到79.50%;提高最多的是"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手段"、"限盐预防高血压病"、"吸烟可导致癌症、心血管病"等,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改变以"不购买私盐",按照计划免疫"给孩子定期接种疫苗"等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巡讲这一方式适用于媒体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有利于提高边远地区牧民知信行水平,呼吁今后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加大政策性的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牧区由于牧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胆系疾病是牧区常见病之一。胆系疾病严重影响牧民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更重要的是造成牧民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蒙药治疗胆囊炎疗效显著、使用简便、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牧民重点传染病知识及传播方式需求情况,为开展适宜于牧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蒙古族人口相对集中,生产、生活方式相似的科左后旗、库伦旗为调查点,对年龄在16~69岁之间2005名牧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内蒙古通辽市两个调查点的牧民重点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总体水平为9.4%。布鲁氏菌病、肺结核、乙肝知识知晓率分别为22.1%、74.6%和49.4%。"饭前、便后每次洗手"的分别为20.2%和25.7%,而"随地吐痰"、帮助牛羊分娩时从不戴胶皮手套"者达到了50.9%和35.6%。调查对象中每周收看电视的次数最多为30次,平均每人每周收看8.35次,看电视集中时段为18∶00~22∶00,认为传播方式最有效的为看病时听医生讲(98.5%)。结论牧民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行为形成率较差。电视传播和人际交流的渠道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牧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甘肃藏族地区燃烧牛粪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对使用煤、煤气为燃料的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已有报导,而对牧民千百年来使用干牲畜粪为燃料的室内空气污染状况研究较少。 我站于87年3月,在藏族牧民居住区,选牛粪为燃料的居室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含量测定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同时以该村煤为燃料的居室作对比。  相似文献   

15.
牧区健康教育结果分析(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桂丽斯格日乐我区有纯牧业和半牧业农业旗县42个,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2。至今,部分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牧民们在一年四季中冬季有两个多月的定局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依水草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浅议农村牧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陈玉贵(内蒙古赤峰市健康教育研究所024000)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全民性较强的卫生保健工作。我国农村牧区人口众多,抓好农村牧区健康教育不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有中国特色健康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是目前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阿坝州1958-2010年炭疽发病情况,找出发病规律和特点,探讨有效降低炭疽病发病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53年来的炭疽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3年来累计报告炭疽病例1 349例,死亡21例,年均发病率3.47/10万、死亡率0.06/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集中在4~10月,3个牧区县的发病占报告总数的89.03%;职业以牧民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20~44岁。1958-2001年发病率在0.8/10万~2.52/10万之间,2002-2010年发病率在6.33/10万~12.66/10万之间。结论阿坝州1958-2001年炭疽发病较平稳,2002年起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主要在牧区,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畜牧业管理,做好疫点、外环境消毒和预防接种,有效控制牧区炭疽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牧区妇女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该人群妇科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方法对牧区873名妇女先后采用普通教育(宣传展板教育)和强化教育(宣传展板加一对一针对性教育)方式进行妇科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对进行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后的妇科疾病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方法对于普及牧区妇科疾病相关知识的效果。结果经过普通教育,873名妇女对多个性伴侣的危害、艾滋病能否母婴传播、性传播疾病的种类、避孕套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0.46%~25.09%;再经过强化教育后测评,上述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7.51%~96.79%(P0.05)。结论一对一针对性教育可显著提高牧区妇女对妇科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卫生》2012,(1):26-26
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高,特别是牧区远离城镇,牧民们冬天大雪封路得病出不去,夏秋季转场放牧得病不出去。这看病难、就医难已成为很现实的问题。为提高牧区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0.
1 牧区自身的特点 1.1 饮食无规律牧区的生产任务主要是牧马、养羊、养牛,在饮食上没有定时进餐的习惯,大多数牧民两餐制(早晚各一餐),不象城乡居民有规律的一日三餐。 1.2 游牧不定居有部分牧民以游牧为主,无固定居住点,随牧场、水源的好坏不断变迁;有的虽有定居,但春、夏、秋三季游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