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淋巴细胞凋亡变化,了解T、B淋巴细胞的调亡改变及与SLE有关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①活动期SLE患者中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DNA断裂百分率也低于正常(P〈0.01,P〈0.01);②B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③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与SLE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 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芯片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应用包含21522条70 mer长度Oligo DNA的寡聚核苷酸芯片(22K Human Genome Array)分别检测6例SLE患者和6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健康志愿者B淋巴细胞之间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差异,芯片中聚类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15个,主要包括Ⅰ型干扰素(IFN)通路中的相关分子;聚类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22个,主要包括神经内分泌相关的精氨酸甲基化转移酶家族等与雌激素代谢相关的基因.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初步的功能分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与B淋巴细胞的JAK-STAT信号通路和激素代谢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芯片显示氨基酸代谢、激素代谢、细胞增殖和凋亡、炎症反应等相关生物学功能的改变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年来其起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对狼疮鼠动物模型研究的深入 ,发现淋巴细胞凋亡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了解人类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与其发病、疾病活动及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联。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2 4例SLE患者均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RA)SLE诊断标准 ,全部为我院 1998年 3月至 1998年 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女性 2 2例 ,男性 2例 ,年龄 17~ 6 3岁 ,平均 32岁 ;病程 3个月~ 10年 ,平均 2年。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观察SLE患者休内细胞凋亡情况,并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进行了检测,方法:应用最新的AnnexinV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结果: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12.61±6.32,n=2)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4.47±3.39,n=8,P〈0.01)及正常人(5.13±3.37,n=11,P〈0.001),但与SLAM评分无相关,活动期患者初发病组(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SLE组)血清BAFF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计算疾病活动性(SLAM)和损伤指数(SLICC/ACR);对BAFF水平与补体C3和C4、SLAM、SLICC/ACR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照组为45例查体健康者。结果SLE组血清BAF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抗dsDNA抗体阳性者(13例)BAF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均〈0.001。BAFF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47),与补体C4无明显相关性,与SLAM呈显著正相关(r=0.450,P=0.002);与SLICC/ACR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09)。结论BAFF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发展,检测血清BAFF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活动性及预后;应用BAFF拮抗剂有望改善SLE病情。  相似文献   

7.
CD154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5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6例活动期SLE及14名正常健康人,分离外周血CD19阳性B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标记检测其CD154的表达,并体外观察抗CD154抗体对外周血B细胞的增生及IgG分泌的影响。结果①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CD154阳性率(36±17)%及表达强度(364±238)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后者分别为(10±8)%,124±97%(P均<0.001);②体外单独培养,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身即可异常增生并分泌IgG,[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001和0.001)。抗CD154抗体可显著抑制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及IgG的异常分泌,[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对照抗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7和0.034)。结论CD154在活动期SLE的B淋巴细胞中有异常表达,其异常调控可能是导致分泌自身抗体B细胞克隆增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其主要临床特征。CD80(B7.1)和CD86(B7-2)是T细胞活化必需的协同刺激分子。我们研究了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CD80和CD86的表达,以期探讨CD80和CD86在SLE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研究手段的完善与对细胞凋亡作用的认识,现已证明细胞凋亡在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反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LE患者及实验小鼠体内细胞凋亡紊乱,表明细胞凋亡过程可能参与SLE的发病。本研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凋亡及免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Fas蛋白的表达,旨在探讨SLE患者的免疫异常与细胞凋亡及其调控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7例SLE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淋巴细胞亚群/B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并且与体内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M的量呈正相关。除此之外.抗dsDNA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及B1/B2比值均高于阴性组。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SLE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及其所诱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肿瘤发病过程。对于Trail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EE)细胞凋亡,目前少见相关研究。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rail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rail与SLE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又称BAFF,TALL-1,THANK,zTNF4)是1999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第13位成员,是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因子,也是B细胞存活关键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BLyS遗传缺陷小鼠成熟B细胞和循环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过度表达BLyS的BLyS转基因小鼠表现出B细胞过度增生和狼疮样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淋巴细胞减少、抗淋巴细胞抗体(AL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分布及意义,并探讨ALA在淋巴细胞减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住院的110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上述患者的ALA.结果 ①淋巴细胞减少(<1.5×109/L)的发生率为68.2%.淋巴细胞减少组与正常组在皮疹、浆膜炎、肾脏受累、神经系统异常、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IgG升高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计数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度好于白细胞计数.②ALA阻性率为46.4%,淋巴细胞减少组与健康组分别为61.3%与1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L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狼疮肾炎(LN)、神经精神性狼疮、白细胞计数、C3降低、ANA、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淋巴细胞减少和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和ALA相关,ALA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并且和内脏损害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功能(包括抗炎功能)以及整体状态的变化.方法 研究共纳入35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女性28例,男性7例),另选择35名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EPC的数量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确定;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以及单核细胞系细胞(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能力均采用细胞黏附计数法进行评价;CEPC的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率分析法来分析;采用离体Matrigel上成管实验方法检测CEPC的成管功能.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测定CEP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以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后者反映CEPC的抗炎能力和整体状态).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EPC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0.018)%和(0.079±0.017)%.P=0.094],但其部分功能受影响: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50±17和24±11,P=0.04)而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功能显著增强(10.0±2.0和32.0±3.0,P<0.01);CEPC的迁移功能下降[(4.81±0.23)%和(1.21±0.08)%,P<0.01];CEPC在Matrigel上的成管功能显著下降(18.0±2.0和12.0±3.0,P=0.024);CEPC中iNOS和IL-6(P均<0.01)的表达和ICAM-1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CEPC数量并未显著减少但其部分功能受损,包括迁移和成管能力等.活动期SLE患者CEPC细胞状态差,抗炎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免疫功能失调机制。方法 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在狼疮活动期和缓解期分别查抗淋巴细胞抗体 (ALA)、淋巴细胞形态及计数。结果  2 3例SLE患者活动期有 2 0例ALA阳性伴淋巴细胞肿胀变性、胞膜毛糙失去折光性 ,占 86 9% ,淋巴细胞计数为 (1 5± 0 6 )× 10 9/L而经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后ALA阳性且淋巴细胞肿胀变性者仅 9例 ,占39 1% ,淋巴细胞计数上升为 (3 5± 1 0 )× 10 9/L。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LE患者活动期体内存在ALA并导致淋巴细胞变性 ,细胞数目减少 ,免疫功能失调。激素治疗可逆转上述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Rho激酶(ROK)活化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SLE患者30例,健康人12名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例作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提取,ROK活性用磷酸化MYPT1蛋白表达来表示,磷酸化MYPT1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T细胞增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 新鲜分离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ROK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RA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后ROK活性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K特异性抑制剂Y27632显著抑制SLE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分泌自细胞介素(IL)-6,但对IL-10分泌无显著影响.中、重度病情活动的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ROK活性显著高于轻度活动者(P均<0.05).SLE患者关节炎、神经精神症状和蛋白尿表现阳性组T淋巴细胞ROK活性显著高于上述临床表现阴性组.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存在ROK信号活化异常,并且可能与T淋巴细胞活化、狼疮? 疾病活动性和某些脏器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Thd)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凋节作用.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hd对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早期凋亡及CD3~+CD28~+和CD8~+CD152~+的表达,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 mRNA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体外,500 μg/ml Thd组CD3~+CD28~+表达为(48±9)%显著低于对照组(57±9)%(P<0.05)、500μg/ml Thd组T淋巴细胞凋亡率为(36±8)%显著高于对照组(23±5)%(P<0.05);100、300、500μg/ml Thd组A_(570nm)值分别为:0.39±0.05、0.34±0.04、0.30±0.03较对照组(0.51±0.07)均有明显下降(P<0.05);100、500 μg/ml Thd组CD8~+CD152~+表达分别为(5.0±0.6)%、(7.8±0.7)%,明显高于对照组(4.2±0.6)%(P<0.05);500μg/ml Thd能抑制IL-6 mRNA的表达,各剂量组均抑制IL-10、TNF-a mRNA表达.结论 Thd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CD28的表达、IL-6、IL-10、TNF-a mRNA的表达和促进T淋巴细胞凋亡、CD152表达来下调SLE患者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中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5例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并与狼疮活动程度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5例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2±0.18)ng/ml vs(0.34±0.10)ng/ml,P=0.0031];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一定程度相关性(r=0.73,P=0.018);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gG、补体、蛋白尿、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发热等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升高,与狼疮活动呈一定相关性,但不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耐药机制以及三七皂苷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 直线相关分析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糖蛋白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用三七皂苷干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维拉帕米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P-糖蛋白、罗丹明123以及联合甲泼尼龙干预的细胞凋亡率.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糖蛋白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0,P<0.05),缓解组P-糖蛋白(12.2±2.5)%与部分缓解或无效组(16.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七皂苷干预组P-糖蛋白(11.2±3.1)%和罗丹明123(70.1±5.8)%与对照组[分别为(15.3±2.9)%,(53.9±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七皂苷可协同甲泼尼龙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结论 三七皂苷下调P-糖蛋白表达和转运活性的双重作用可能是协同甲泼尼龙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and the effects of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 on reversing glucocorticoid resistance in lymphocytes. Methods The relevance between P-glycoprotein (P-gp, %) and SLEDAI integrals or clinical effects was analyzed by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lymphocytes from SLE patients were intervened with PNS or verapamil. P-gp of the lymphocytes and Rhodamine 123 (Rh123, %) accumulated in the lymphocytes were assay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ercentage of the apoptosis of the lymphocytes stimulated with PNS or verapamil combin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was identified by double-tagging with Annexin V and propidium iodide (PI) and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Variance analysis or Student's t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s. Results The P-gp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SL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LEDAI integrals. The difference of P-gp between lymphocytes in the completely remission cases (12.2±2.5)% and lymphocytes in the partial remission or non-effective cases (16.5±4.0)%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e. The difference of P-gp and Rh123 between lymphocytes treated with PNS [(11.2±3.1)%,(70.1 ±5.8)% respectively ] and lymphocytes of the control group [ (15.3±2.9)%, (53.9±5.2)% respectivel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lymphocytes apoptosis rate in the lymphocytes stimulated with methylprednisone combined with P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lymphocytes stimulated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only. Conclusion The action of PNS in suppressing both the expression and the transfer activity of P-gp is possibly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to increase the effects of methylprednisolone in inducing lymphocytes apopto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PF)表达与分布,PF水平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PF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PF表达的影响.方法 SLE活动期患者16例,健康对照者12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F、CD3、CD4或CD8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P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的相关性;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PF水平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活动期患者组外周血PF+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增高(P<0.01),PF的平均荧光强度(PFMFI)增高(P<0.01),PF+CD8+CD3+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PP淋巴细胞百分率与SLEDAI呈正相关(r=0.673).经过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F+细胞百分率和PFMFI都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活动期患者PF高表达,主要分布于CD8+CD3+细胞;PF水平与SLE活动程度呈正相关;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减少患者体内PF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