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珊  肖巍  于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820-6821
目的:分析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2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结合文献就其误诊原因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肠道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结论:提高对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熟悉其发病原因、机理及临床特点,可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内异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许多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已被证实与内异症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FHIT和HIF-1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密切,FHIT和HIF-1α均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且FHIT和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内异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许多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已被证实与内异症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FHIT和HIF-1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密切,FHIT和HIF-1α均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且FHIT和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以往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子宫腺肌病),随着人们对本病认识的深化,发现两者虽病理形态相似,但其病因、发病机理及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均不相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不同类型的两种疾病,主张取消内在型和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名称,而将它们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两者均为妇科常见病,可合并存在,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近年来宫腔操作增加、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医师对两病认识的提高有关。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还不很清楚,症状与体征表现不一,故很易误诊与漏诊。现将它们的诊断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妇女外周血及腹腔液中的sICAM-1的水平。结果:s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sICAM-1高于轻度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的sI-CAM-1水平高于轻度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的水平升高。这些异常变化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局部免疫微环境发生改变,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高危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的因素,为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科学依据和寻求可能的防范措施。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为病例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月经史、生育史、个人生活习惯,分析相关因素,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痛经、月经量过多、喜着紧身衣、经期参加体育运动、IgA水平升高等。结论:子宫内膜内异症发病与个人生活习惯、月经史及免疫功能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也会有所不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MRI)。为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各发病部位及相关影像学特点,更有利于诊断及临床治疗,本文综述MRI研究相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移植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部皮下,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模型。结果从SCID小鼠腹部皮下取出的成活的内膜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与原来的内膜组织一致。结论SCID小鼠腹部皮下移植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保留了子宫内膜原有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和药物治疗提供了较客观的依据及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 ,一些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其抑制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MMPs及其抑制物的分类、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机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尽管是一种性质良性的疾病,但其行为却类似恶性的疾病一直影响着临床的治愈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根据Sampgon的种植学说,子宫内膜随经血逆流入腹腔导致发病。经血逆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腹腔的内环境也应适宜异位内膜细胞的植入及增殖等因素。现将腹腔液成分的变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理检查资料,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结果。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混合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三类,本组56例样本共有45例在位内膜和56例异位内膜,ER在在位内膜阳性率为88.89%,在异位内膜阳性率为80.3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在在位内膜阳性率为77.78%,在异位内膜阳性率为85.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因素多而复杂,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及间质,ER和PR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种类之一,虽然对中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表明,有免疫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作,如肿瘤坏死因子-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密切,而肿瘤坏死因子-α发挥其相关作用是通过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本文观察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其水平改变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术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盆腔外发病者少见,而盆腔外发病者绝大多数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瘢痕处。现将我院1993—10~2006—09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术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209例的月经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月经状况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的月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中月经初潮年龄12岁以下,月经周期少于27天,行经时间8天以上及原发性痛经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月经异常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立群  刘义 《新医学》1998,29(2):64-65
目的:探讨月经状况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对该院20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的月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中月经初潮年龄12岁以下,月经周期少于27天,行经时间8天以上及原发性痛经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月经异常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与不孕症相关的常见病症,它会导致女性出现慢性疼痛,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存在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目前,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尚缺乏有效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并且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仍然不能根治,且复发率高。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仍不确定,但血管生成、激素和免疫因素都与导致症状发展的机制具有一定相关性。该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凋亡调控和执行蛋白表达异常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组患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标本 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比较三组的表达.结果 Caspase-8、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值均低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值(P<0.05),其中异位内膜的蛋白表达值最低(P<0.05).两种蛋白在分泌期的表达值均高于增生期,并随着RAFS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减小(P<0.05).结论 Caspase-8和Caspase-3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结果:在位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共9例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可能与手术中子宫内膜种植腹壁有关,发病时间一般在6个月到4年,疼痛经期加重,有腹壁包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彻底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切口部位出现疼痛且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手术切除是惟一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累及育龄期妇女, 其发生率约为5%~10%。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疼痛, 而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机制的了解较少。现有证据表明,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及其周围神经及血管异常生成、周围神经敏化、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有关。本文着重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可能的发病机制, 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