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56例诊断为T1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56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11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癌周浸润方面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乳腺癌病例156例,建立数据库,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对其中的53例患者523枚阴性腋淋巴结再切片,用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抗原153(CA1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4个指标进入Logitic回归方程.5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阳性.结论 肿瘤大小、肿瘤部位,CA153和HER2为乳腺癌患者ALNM的高危因素;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发现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乳腺癌腋淋巴结(ALN)转移类型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对行根治性乳房切除腋前硝淋巴结活检和ALN清扫术的乳腺癌患125例ALN转移情况和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大小、病理分类、坏死、钙化、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癌周浸润、微血管浸润、微淋巴管浸润、神经纤维浸润、间质纤维化、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程度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等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淋巴结均无癌转移的有64例,占51.2%;仅有前哨淋巴结(SLN)发生癌转移有23例,占18.4%;仅有非SLN发生癌转移的8例,占6.4%;SLN和非SLN均有发生癌转移30例,占24.0%。ALN转移的类型与原发灶的大小、肿瘤分类、间质浸润、癌周浸润、微淋巴管浸润、肿瘤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程度均有关(P<0.05)。结论 根据ALN癌转移的情况可分为4组,这种分组与肿瘤原发灶的大小,组织学分类、间质浸润、癌周浸润、微淋巴管浸润、肿瘤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ALNM)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156例,建立数据库,用C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对其中的53例患者523枚阴性腋淋巴结再切片,用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癌抗原153(CA1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4个指标进入Logitic回归方程。5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阳性。结论肿瘤大小、肿瘤部位,CA153和HER2为乳腺癌患者ALNM的高危因素: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发现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274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NSLN状态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NSLN转移92例(3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3)、脉管浸润(P =0.031)、SLN转移灶大小(P=0.002)、SLN(+)/SLN比率(P<0.001)、分子分型(P<0.001)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452;95% CI:1.020-2.068;P=0.039)、SLN微转移(OR=0.140;95% CI:0.030-0.663;P=0.013)、SLN(+)/SLN比率(OR=3.533;95%CI:1.834-6.806;P <0.001)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以Luminal A作为参考,Luminal B(OR=3.994,95% CI:1.961-8.131;P<0.001)和HER2过表达型(OR=3.252;95% CI:1.057-10.004;P=0.040)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三阴性乳腺癌发生NSLN转移风险并未明显增加(OR=1.560;95%CI:0.658-3.698;P =0.313)。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Luminal B和HER2过表达型更易出现NSLN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糖类抗原50(CA50)、可溶性酪氨酸蛋白激酶(sAx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检测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检测血清CA50、sAxl、VEGF-C水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56)和未转移组(n=64)。分析影响患者出现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A50、sAxl、VEGF-C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50、sAxl、VEGF-C水平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脉管是否浸润、组织学分级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转移组CA50、sAxl、VEGF-C水平分别为(45.46±1.56)U/mL、(62.49±9.86)ng/mL、(522.65±45.32)ng/L,未转移组分别为(43.97±1.48)U/mL、(58.21±10.32)ng/mL、(452.81±41.33)ng/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节(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弋矶山医院收治的223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SLN阳性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223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均进一步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SLN平均取出(4.1±3.1)枚,其中平均(1.7±1.2)枚阳性。其中89例患者的腋窝NSLN可见转移,转移率为39.91%。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腋窝淋巴结超声状态、肿瘤大小、SLN阳性数目与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超声腋窝淋巴结可疑阳性、肿瘤>2 cm及SLN阳性个数(≥3枚)为SLN阳性患者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SLN阳性的情况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超声腋窝淋巴结可疑阳性、肿瘤>2 cm及SLN阳性个数≥3枚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腋窝NSLN转移。当患者出现以上危险因素时,患者更容易从腋窝淋巴结清扫中获益,建议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类型和肿瘤标志物等因素的关系,研究 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2 ~ 2014 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499 例行手术治 疗的CRC 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因素进入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浸润及术前CA153 表达水平与 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 >0.05)。术前CEA、CA724、CA199、CA242 及CA125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 正相关(P <0.05)。浸润深度、癌周脉管癌栓、组织学类型及CA242 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术前检查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 及CA125 对判断CRC 淋巴结转移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方法 :对 6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腋窝淋巴结转移 (ALNM)情况分为两组 ,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 ,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妊娠次数等 4项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 ,P 值分别为 0 .0 19、0 .0 31、0 .0 0 1和 0 .0 38。 结论 :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肿瘤的部位、妊娠次数等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对决定手术方式、估计预后、选择辅助治疗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443例,将其中有前哨淋巴结转移的189例患者根据是否有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把研究对象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分析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非前哨淋巴结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组共有99例,未转移组有9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6)、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p=0.026)、脉管浸润(p=0.003)和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p=0.003)是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16, OR:5.057, 95% CI:1.351-18.927)、肿瘤大小(p=0.038, OR:1.952, 95% CI:1.038 to 3.672)、术前NLR(p < 0.001, OR:2.213, 95% CI:1.426 to 3.432) 对于预测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8(95%CI, 0.592-0.744),p < 0.001,最佳截断值2.7,敏感度62.6%,特异度87.8%。结论 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是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Ki-67、P53及CA153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16例)和淋巴结无转移组(52例),检测各组Ki-67、P53及CA153表达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Ki-67、P53及CA1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BMI、是否绝经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2.307,95% CI:1.485~5.452)、肿瘤直径(OR=1.725,95% CI:1.118~2.974)、Ki-67(OR=3.320,95% CI:2.907~10.781)、P53(OR=1.864,95% CI:1.206~3.224)及CA153(OR=2.113,95% CI:1.390~4.942)阳性表达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直径、Ki-67、P53及CA153阳性表达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206-209, 213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寻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新发女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05例病人中有45例(42.9%)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肿瘤长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有无脉管癌栓浸润的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越长、有脉管癌栓浸润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肿瘤长径和脉管癌栓浸润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类型、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占肠腔周径、肿瘤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临床病理及超声图像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4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SLN转移与病理和超声特征的相关性,对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内部回声、边界、边缘、血流分级五种超声特征及肿瘤增殖指数Ki-67、病理类型两种临床病理特征是乳腺癌SLN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灵敏度79.7%,特异度67.5%。结论:乳腺癌S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超声特征中的肿瘤最大径≥20 mm、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边缘不光整、血流信号丰富(Ⅱ-Ⅲ级)和肿瘤增殖指数Ki-67>14%和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径≤3 cm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规律,为手术清扫淋巴结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526例直径≤3 cm NSCLC资料,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血清CEA、脉管瘤栓、脏层胸膜受侵犯是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其P<0.05。 结论 对于直径≤3 cm NSCLC,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血清CEA、脉管瘤栓、脏层胸膜受侵犯与淋巴结转移有重要关系,当上述危险因素存在时,手术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6.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浙江医学》2014,(10):844-846
目的探讨乳腺癌肌间淋巴结(IPN)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782例患者(均行IPN切除)的资料,选择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血管、淋巴管)侵犯、病理类型、分子分型、Ki-67共8个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情况下IPN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全组患者IPN检出率21.0%,转移率6.9%;单因素分析显示,IPN的转移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血管、淋巴管)侵犯、病理类型、Ki-67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位置及分子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是IPN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1),其中腋窝淋巴转移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血管、淋巴管)侵犯、病理类型、Ki-67是乳腺癌IPN转移的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与否是影响IPN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例cN0 PTMC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促甲状腺激素、BRAF基因突变与否、肿瘤直径、多灶性、单/双侧、是否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否侵犯包膜,是否腺体外侵犯及术后病理。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cN0 PTM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多灶、侵犯包膜、腺体外侵犯、BRAF基因突变与PTMC病人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多灶、侵犯包膜、BRAF基因突变阳性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针对PTMC病人,如有年龄较小、肿瘤直径较大、多病灶、侵犯包膜、BRAF基因突变阳性的临床特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即使术前评估中央区淋巴结为阴性,手术范围也应包含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减少癌症残留及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王锡宏  马小鹏  孔源 《安徽医学》2012,33(4):412-4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的分子分型。结果 246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108例。其中Luminal A型28例,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14.29%;Luminal B型156例,淋巴结转移92例,转移率58.97%;HER-2阳性型56例,淋巴结转移12例,转移率21.43%;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型)6例,淋巴结均无转移。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分子分型及肿瘤大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多模态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在预测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人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人均在术前进行多模态DCE-MRI扫描。根据病人有无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ALNM阳性组)19例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ALNM阴性组)35例,重点分析2组临床一般资料及DCE-MRI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结果54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史、生育史、肿块质地、肿块活动性)与ALNM无关(P>0.05);在多模态DCE-MRI特征方面,ALNM阳性组肿块边缘模糊者比例明显高于ALNM阴性组(P < 0.01);ALNM阳性组病人的肿块ADC明显低于ALNM阴性组(P < 0.01);ALNM阳性组中ALN≥0.5 cm比例明显高于ALNM阴性组(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ADC值和肿块边缘方面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此外,肿块ADC值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和cut-off值分别为0.743、78.9%、71.4%和0.912×10-3mm2/s;肿块边缘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50、84.2%和65.6%。结论多模态DCE-MRI中的边缘特征及ADC值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乳腺癌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