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l/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SCCAg水平、FIGO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年龄、手术切缘与淋巴结转移不具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CCAg水平、脉管侵犯、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5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SCCAg〉4ng/ml、宫颈浸润深度≥肌层1/2、脉管侵犯、FIGO分期较晚及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是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8.76%(119/6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前放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年龄≤35岁,临床分期晚,肿瘤浸润≥1/2,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差均为宫颈癌淋巴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32例(18.60%)发生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8.8%(22/32例);其次为髂外淋巴结转移为34.4%(11/32例),髂内淋巴结转移为25.0%(8/32例),宫旁淋巴结转移21.9%(7/32例),髂总淋巴结转移15.6%(5/32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1/2者发生率为87.5%(28/32),<1/2者为12.5%(4/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P>0.05).接受新辅助化疗者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0.6%(13/32),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者为59.4%(19/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盆腹腔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根治术后156例Ⅰ、Ⅱ期宫颈癌患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显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2,肿瘤直径≥4cm,内生型肿瘤,年龄≤35为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189 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附件转移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术后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13.1% 、44.4% 、8.3% ,各病理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G1、G2、G3 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是2.3% 、14.2% 、31.3% ,各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层浸润深度中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0% 、35.4% ,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附件转移者与无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1.5% 、6.4%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 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只有各肌层浸润深度及附件转移与否引起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腺鳞癌、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肌层浸润深度及附件转移与否是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谢建华 《浙江肿瘤》2000,6(2):87-88
「目的」探讨了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意义。「方法」对102例经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0.8%,其中Ⅰb期(20.0%)高于Ⅰa期(4.8%),内膜样腺癌、浆液性腺癌、腺鳞癌及透明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为8/8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18.76%(119/634),年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形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术前放化疗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年龄≤35岁,临床分期晚,肿瘤浸润≥1/2,溃疡型肿瘤,病理分化差均为宫颈癌淋巴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奶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相关因素,结果: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意义,结论: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龄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移无相关意义,结论: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3、肿瘤直径≥3cm、内生型肿瘤、年龄≤40岁为淋巴结转移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访4年,观察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随访4年后,死亡13例,死亡率16.25%。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脉管癌栓、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手术病理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癌栓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手术病理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深度及合并脉管癌栓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性,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81例早期宫颈癌(FIGO分期ⅠA~Ⅱ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ⅠA、ⅠB、ⅡA、ⅡB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7.9%、73.6%、52.1%和39.5%,临床分期总的符合率为59.1% (107/181)。ⅠA、ⅠB、ⅡA、ⅡB各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13.1%、27.1%和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FIGO分期、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肌层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及宫旁组织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P<0.05)。结论 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两种分期的符合率呈下降趋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制定其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993年 11月~ 1997年 12月 2 36例Ⅰb~Ⅱb期 (FIGO分期 )宫颈癌根治术后证实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生存曲线用Kaplan 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本组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 82 0 % ,中位生存时间 10 0 0月。本组患者的复发和 (或 )转移率为19 5 % ,五年生存率为 16 9% ,中位生存时间为 15 0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Ⅱb ,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组织类型 ,低分化 ,深肌层浸润 ,宫旁浸润 ,阴道残端有癌残留 ,脉管有癌栓的患者预后不良 (P <0 0 5 )。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 12个临床因素进行了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年龄 ,宫颈肿瘤大小 ,组织学类型 ,分化程度 ,宫旁浸润和阴道残端癌残留是影响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P <0 0 5 )。结论 :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较好 ,但宫颈肿瘤巨大 ,非鳞癌类型 ,低分化 ,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不良 ,也应给予必要的治疗 ,以减少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根治术后 15 6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浸润深度 ,肿瘤大小及形态 ,年龄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临床分期晚 ,病理分级差 ,肌层浸润≥ 1 2 ,肿瘤直径≥ 4cm ,内生型肿瘤 ,年龄≤ 3 5岁为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行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患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患者行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21.2%和23.9%,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仅为7例;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中低分化、深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脉管浸润,而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有肿瘤低分化、非子宫内膜样癌、深度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71例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为87.32%,且发生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盆腔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利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盆腔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子宫内膜癌247例分为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及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对两组病例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宫颈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伴有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者占28.57%,低分化占33.33%;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高分化占49.56%,低分化占12.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无肌层浸润0例,肌层浸润深度<1/2占33.33%,肌层浸润深度≥1/2占66.67%,脉管浸润占47.62%,宫颈浸润占47.62%;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无肌层浸润占11.5%,肌层浸润深度<1/2占66.81%,肌层浸润深度≥1/2占21.68%,脉管浸润占7.08%,宫颈浸润病例占7.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浸润、宫颈间质浸润、肌层浸润深度≥1/2及低分化与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ⅠA ~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02例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盆腔淋巴结总阳性率为16.8%(34/202)。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治疗前血SCC-Ag水平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其中,治疗前血SCC-Ag水平(P=0.002)、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33)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SCC-Ag的最佳预测值为3.05ng/ml。[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治疗前血SCC-Ag水平是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3 0 5例ⅠA~ⅡB期宫颈癌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 0 ,ⅠB期为 9 8% ,ⅡA期为 18 5 2 % ,ⅡB期为 5 7 14 % ;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8 2 % ,宫颈腺癌为42 2 7% ;宫颈癌高分化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0 ,中分化组为 11 16% ,低分化组为 40 62 % ;宫颈间质浸润深度 <1/ 2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 2 3 % ,≥ 1/ 2组为2 1 88% ;宫颈癌糜烂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17 0 2 % ,外生型为 13 95 % ,内生型为 18 5 2 % ,溃疡型为 41 67% ;宫颈肿瘤≥ 4cm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2 0 0 % ,<4cm者为 12 14 % ;手术前予化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7 4% ,未行化疗者为19 5 6% ;手术前行放疗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 4 76% ,未行放疗者为 19 5 6%。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类型、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及术前化疗或放疗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 ,而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临床病理因素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总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86例Ⅰa-Ⅱb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5.0%(89/356);肿瘤直径≥4cm(OR=2.778,95%CI:1.410-5.131,P=0.001),术前SSCAg水平>3ng/ml(OR=2.645,95%CI:1.106-4.673,P=0.019)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RR=3.638,95%CI:1.146-5.891,P=0.002)、FIGO分期(RR=2.672,95%CI:1.063-6.367,P=0.007)、SSCAg(RR=2.187,95%CI:1.121-4.287,P=0.001)对预后有影响。结论:肿瘤直径、术前SSCAg水平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SSCAg水平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3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情况、肿瘤宫旁浸润情况及患者术前化疗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00例宫颈癌患者,3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占11.7%.临床分期为Ⅱ期的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Ⅰ期的3.283倍;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4 cm的2.332倍;浸润深度≥1/2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1/2的1.823倍;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739倍;宫旁浸润阳性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672倍.结论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