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动力性平衡与颈椎病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进展表明 ,颈部周围软组织在颈椎退变过程中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在颈椎病防治中的作用 ,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试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对此作一粗浅讨论。1 颈椎动力与静力平衡的组成保持颈椎平衡稳定要素的观念越来越受重视。目前 ,在研究脊柱生物力学中 ,多运用脊柱功能单位 ( functional spinalunit,FSU)〔1~ 3〕进行分析。脊柱功能单位包括邻近二个椎体及其间的椎间盘、韧带 ,为一个运动节段 ( motin segmemt)。颈椎的稳定平衡指颈椎在生理载荷下无异常应变和无 FSU的过度或异常活动。正常人体颈椎的平衡稳定系由两大部…  相似文献   

2.
颈椎力学平衡由动、静力两套体系决定,椎体、附件、椎间盘相互连接,维持静力平衡,构成内源性稳定系统;颈椎的颈部肌肉维持颈椎的动力平衡,构成外源性稳定系统,中医推拿是通过干预影响颈椎内、外源稳定因素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传统中医对于颈椎病的病机高度概括为“筋骨平衡,以筋为先”,从“筋骨理论”阐释了内外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导了中医推拿的临床操作。文章主要旨在探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筋骨理论”内涵,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颈椎生物力学的多阶段运动原理表明,颈椎的运动依靠耦合作用来完成,G3~7,作为一个整体而参与活动,需要每一个颈椎节段的参与来完成,如果存在某一运动节段退行性变如椎间盘突出,由于静力失衡,以及动力性因素的存在,代偿性地使其上下两个运动节段增加运动幅度,上、下两个运动节段的退行性变难以避免,导致颈脊髓受压,发生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颈椎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颈椎疾患治疗方法的历史性突破,它可以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同时提供颈椎所需要的稳定性,防止和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和发展。其手术过程的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自2005年1月至今已成功完成15例该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部是整个脊柱中具有较大灵活度和活动范围的节段,通过筋、骨、肉三部分的相对稳定来维持其三维六自由度运动.颈段椎体具有稳定的生理性的前凸,其前凸顶点位于C5、C6间,下颈椎的最大限度的屈曲、伸直与旋转都发生在这个部位,因此容易损伤.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错位综合征,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椎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养、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呜、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减压术中带盖形植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波  张培勋 《中医正骨》1999,11(12):41-42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进路比较一致,但植骨方法不一。作者采用带盖形植骨治疗颈椎病32例,既保证了植入骨块的牢固、稳定,又达到了顺利愈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平均52.6岁。颈椎间盘突出症10例,颈椎病15例,局限性颈椎管狭窄7例。手术节段1个间隙者6例,其中C3~4节段1例,C4~5节段1例.C5~6节段3例,C6~7节段1例;2个间隙者22例,其中C3~5节段3例.C4~6节段15例,C5~7节段4例;3个间隙者4例,其中C3~6节段互例,C4~7节段3例。…  相似文献   

8.
国内近年研究认为,颈椎前部承受压缩应力,后部承受拉伸应力的作用,当颈部肌力分布异常时,颈部动力平衡系统破坏而影响静力平衡,从而颈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易患颈椎病。本篇着重以  相似文献   

9.
颈椎手术的基本原则为充分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植入骨的有效生物功能及可供植骨融合的稳定结构。目前多数学者提倡应用内固定,可显著提高颈椎多节段植骨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有效恢复椎间高度,减少植骨块塌陷、脱落等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轻减压,重视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情况。自2004~2006年,作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治疗颈椎爆裂骨折并全瘫19例,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脊背部反射体系的特点 1.以脊髓的节段为中心:每个脊髓节段分别联系一些脏腑器官,同时又连接一个特定的皮区(黑德氏带),构成一个反射区域或反射带。因此,从上到下有30个反射带: 7节颈椎--7条反射带(颈2,颈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颈椎力学平衡枕治疗,对照组运用牵引治疗,治疗3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力学平衡枕是解除颈神经受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用药浴平衡疗法,针对肢节痛证的发病机理,自拟方剂、辨证取穴,治疗肢节痛证45例,有效率978%,痊愈率689%。而对照组水浴平衡疗法有效率为853%,痊愈率441%,而药浴组的治疗时间与水浴组相比较,平均要短10天。说明药浴平衡疗法治疗肢节痛证要优于水浴和单用导平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椎融合手术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8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按照融合方式分为单节段组和双节段组两组,双节段组为18例行双节段融合术患者,单节段组为20例行单节段融合术患者,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18个月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转动及左右侧弯的活动度,并依据患者的X线片评价融合节段的融合率和有效率。结果:双节段组患者术后颈椎的6个方向的活动度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单节段组患者术后颈椎的前屈、后伸和左右转动的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颈椎的左右侧弯较术前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双节段组患者颈椎6个方向的活动度降低幅度均较单节段组大,并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各项体征指标及颈椎6个方位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融合手术对颈椎病具有较好效果,但手术能够降低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其中双节段融合术对颈椎活动度的降低幅度比单节段融合术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疗效,观察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方法:2008年108~2009年1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例,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3个月进行Odom评级。评价早期治疗效果;术后l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稳定性和植入节段的活动度,进一步确定假体位置和置换部位是否存在早期的异位骨化现象。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提高到术后的15-2分。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效果良好,能保留颈椎运动功能,同时提供颈椎所需要的稳定性,防止和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和发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后路双侧侧块内固定术加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症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后路双侧侧块内固定术加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 32例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明显提高。术后摄片示椎间小关节间隙模糊,提示小关节已骨性融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现象,开门侧维持7~10mm间距,无出现再关门现象。术后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1例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牵拉症状,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未出现医源性椎动脉、颈神经或颈髓损伤。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双侧侧块内固定并关节突关节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症的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术方法,在达到充分椎管减压、获得满意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稳定了颈椎不稳节段,预防了远期颈椎后凸畸形发生及颈椎不稳加重。  相似文献   

16.
张文义  张桂荣 《中医杂志》2011,(Z1):137-138
颈椎病又叫做颈椎综合征,发病机理是颈椎间盘变性,导致病变节段不稳定,或由于外伤等原因造成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7.
退变性颈椎不稳2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不稳是颈椎退变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 ,是引起中老年颈肩臂痛的主要原因〔1〕。作者自 1999~ 2 0 0 2年共治疗本症 2 3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男 15例 ,女 8例。年龄 4 0~ 6 9岁 ,平均 5 1.3岁。病程 6~ 12 0个月 ,平均 13.9个月。颈椎动力位X线片示 1个节段不稳 10例 ,2个节段 12例 ,3个节段 1例。所有病例均行C Spnial MRI和 (或 )MRA、肌电图等检查 ,并行CT、头颅多普勒检查排除颈部肿瘤、结核及颅内病变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5年颁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MTD平衡仪测评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和偏瘫病例组,每组20例,用平衡仪测定不同状态下平衡能力(指标为单位体重双下肢承重差和完成平衡仪训练软件提供的接球试验的接球数),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将所有受试者平衡仪测试结果与其Fugl—Meyer平衡得分、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正常对照组和偏瘫病例组的单位体重双下肢承重差和完成接球试验的接数经两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种状态下单位体重双下肢承重差与Fugl-Meyer平衡得分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呈高度负相关,接球试验接球数与上述2个量表得分呈高度正相关。结论MTD平衡仪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效度和敏感性,该系统接球试验的接球数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颈椎关节突关节三维运动过程中的压力变化规律,探讨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微压强传感器,测量4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C1~T2)关节突关节,在零载荷和3kg载荷下,三维运动过程的压力变化规律。结果:颈椎关节突关节在三维运动状态中,零载荷和3kg载荷下的压力变化规律相似;C4~C5、C5~C6两节段始终处于最大压力值状态。另外,由中立位至后伸、左侧屈、左旋时(传感器置于左侧),  相似文献   

20.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是中老人的常见病,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C4~C6节段最多见。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