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Tdosa—Hunt综合征的MR扫描方法、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17例Tolosa—Hunt综合征经临床随访确诊,分别行头颅扫描及海绵窦薄层扫描与增强扫描,并比较2种扫描方法对病变显示的情况。结果 17例海绵窦薄层扫描与增强扫描显示患侧海绵窦增宽,外缘光滑,T1WI和T2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信号明显均匀强化;3例同时累及眶上裂,1例同时累及眶尖,3例同时累及眶尖及眶上裂;6例病变包绕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其中4例还表现颈内动脉局部变细。而采用头颅扫描方法,17例中仅11例显示海绵窦增宽及异常信号,其余6例未见异常;2例眶上裂及2例眶尖受累;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变细。海绵窦薄层扫描对Tolosa—Hunt综合征的显示明显优于头颅扫描(X^2=417,P〈0.05)。结论 与头颅MR扫描相比,海绵窦MR薄层扫描与增强扫描可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信号表现和范围,有助于Tdosa—Hunt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影像学表现,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4-2002年临床确诊的12例THS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CT、MR平扫及增强扫描、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结果 12例中7例影像学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增大,眶尖软组织肿块。CT呈软组织密度,MR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强化扫描CT、MRI均示病变明显强化,同时伴有邻近硬膜强化。DSA检查2例示病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稍狭窄,MRA检查1例示一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形态不规则。另5例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 THS部分病例有影像学的异常改变,CT、MRI表现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 Hunt综合征 (Tolosa HuntSyndromel,THS) ,国内自 1 979年有少量报告[1] 。我们1 988年 6月~ 1 998年 6月收治 1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例 ,男 9例 ,女 1 0例。发病年龄1 9~ 70岁 ,平均 4 8.6岁。发病时间 :2~ 70d,平均 1 8d。入院前诊断青光眼 1例 ,海绵窦炎 2例 ,海绵窦综合征 2例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1例。合并症 :高血压 2例 ,脑梗塞2例。1 2例初发 ,7例为 2次以上发作。1 .2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增高 1 0例 ,血沉快 6例。脑脊…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5岁。因左眼疼痛9d伴左眼睑下垂6d来我院就诊。9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胀痛伴流泪,疼痛能忍受、无恶心、呕吐、无复视,当时无眼睑下垂。就诊于我院眼科,考虑结膜炎、青光眼待排,给予相应处理后症状无改善。6d前自觉左眼睑轻度下垂,伴复视。无明显晨轻暮重。无肢体活动障碍。渐左眼睑下垂较前加重。呈渐进性发展。来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LMS)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临床确诊的15例LMS患者的影像资料.均行MRI检查,常规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血管成像,分析病灶累及部位和各序列的MRI特征.结果 MRI示15例有延髓梗死灶,其中5例病变局限于延髓,9例病变同时累及桥脑、小脑或枕叶,另1例同时累及小脑.梗死灶以延髓背外侧长T1、长T2信号为主要特征.15例在DWI上呈高信号,治疗后随访10例呈等信号,5例呈局限性低信号;15例在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上均呈高信号.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病变侧椎动脉及分支狭窄、闭塞等.结论 LMS以单侧延髓损害为特征性表现,亦可累及同侧相邻部位.T2-FLAIR、DWI和MRA对LMS的诊断及治疗随访有重要价值,MRI可作为LMS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表现,探讨MRI对CHCS诊断价值.方法 21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单体素1 H-MRS检查.结果 典型CHCS多数体积较大,呈“横葫芦状”横跨蝶鞍内外.MRI-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类似脑脊液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非常显著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DWI呈等或稍低信号.1 H-MRS 5例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4例出现Lip峰.结论 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1H MRS等检查方法可对CHCS准确定位并作出术前定性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并确定手术入路,指导精确手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MRI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2 3例经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 ,应用Toshiba 0 .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眼部及颅脑常规MRI及 3DTOFMRA扫描 ,回顾性分析其MRI及MRA表现。结果 2 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主要MRI及MRA表现 :全部病例均可见患侧海绵窦扩大 ,海绵窦主要属支静脉眼上静脉迂曲扩张 ;患侧眼下静脉扩张 3例 ,大脑浅静脉中组扩张 5例 ;海绵窦引流静脉岩上窦显示扩张 3例、岩下窦扩张 2例。吻合支翼静脉丛迂曲扩张 2例 ,对侧海绵窦扩大 3例。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开放 17例 19支。结论 MRI及MRA检查能够明确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 ,且MRA可同时显示脑供血代偿的情况 ,有助于选择DSA介入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海绵窦炎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对16例经临床诊断的海绵窦炎患者行MRI检查,分别选取矢状面、轴面及冠面扫描,其中9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1例加作MRA3D TOF。结果全部病例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颈内动脉(ICA)被包绕,管腔变窄并发现多数病例(10/16)同时伴有邻近部位的炎症病灶。结论MRI能发现海绵窦炎并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隐匿性鼻窦综合征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例隐匿性鼻窦综合征的CT和MRI平扫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和征象.结果 8例均单侧发病,累及眼眶、上颌窦、鼻腔与额面部.CT表现:8例眼眶底壁下凹、眼眶下直肌周围脂肪间隙比对侧增厚;8例上颌窦前后壁内缩、窦腔体积缩小及患侧上颌窦黏膜增厚.6例上颌窦后壁周围肌肉脂肪间隙较对侧增宽.8例鼻中隔偏曲并双侧颧面部不对称、患侧颧骨向内凹陷.MRI表现:8例眼球向下移位、眼眶底壁向下塌陷并下直肌周围脂肪间隙扩大;8例上颌窦黏膜增厚;5例患侧中鼻道扩张伴中鼻甲萎缩;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8例患侧颧面部不同程度凹陷、相应脂肪组织增厚.结论 患侧眼眶底壁下陷、眼球下移,窦壁骨质凹陷引起的上颌窦体积缩小、黏膜增厚以及额面部凹陷是隐匿性鼻窦综合征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脊髓栓系综合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症的 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11例病人行脊髓腰骶段轴位及矢状位的T1及T2加权像扫描(自旋回波),4例病人曾行CT轴位扫描,10例病人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11例病人中,5例脊髓末端平L3椎体下缘水平,3例平L4椎体水平,1例平L5椎体水平,2例终丝增粗(直径3mm)。结论MRI可确诊本病并显示病变程度,为本病的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5例中,4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胸腰段,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椭圆形;病变平面脊髓明显受压,3例肿块呈"钳"状包绕脊髓;5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明显强化;2例肿瘤沿相邻的椎间孔呈"哑铃"状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硬膜外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the MRI appearances of an infarcted cavernous sinus tumor in a patient with Nelson's syndrome. Invasive tumors of the pituitary extending to the cavernous sinus are discussed and the role of MRI in preoperative investigation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5.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1)
目的 提高对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8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检查,1例行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检查,6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 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6例位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2例累及脑干.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A未见明显异常,DWI显示病变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为正常.7例经对症处理后多次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好转;1例因多系统衰竭死亡.结论 MRI对PRES的病变范围显示清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MR检查方法并结合治疗后复查可以明确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均有CT和MRI检查资料,1例行DSA检查。结果: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左侧,CT表现为均匀的稍高密度影,伴蝶骨轻度骨质侵蚀,未见钙化。MRI检查见T1WI呈较脑灰质低的均匀信号,T2WI呈较脑灰质高的均匀信号,静脉注射钆喷酸葡甲胺后T1WI显示明显强化的均匀高信号,形态特点呈内小外大的哑铃状结构,边缘清晰。1例DSA检查见颈内动脉受压移位明显,但无管腔狭窄征象,于毛细血管期和窦期有浅淡的肿瘤染色。结论:MRI是术前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最具价值的检查手段,而CT、DSA可作为鉴别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7.
E. Ellie B. Houang C. Louail V. Legrain-Lifermann F. Laurent J. Drouillard J. Julien 《Neuroradiology》1992,34(1):22-24
Summary In a patient with septic thrombosis of the cavernous sinuses CT demonstrated multiple filling defects due to clot formation, but 1.5 T MRI showed an atypical appearance of the thrombus, possibly because of the sep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ell面瘫、Ramsay-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10例经临床确诊为Bell面瘫或Ramsay-Hunt综合征的患者,分别测量增强后患侧面神经迷路段、前膝部、鼓室段及乳突段信号强度,并与健侧面神经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判断面神经病变范围及其强化程度。10例患者患侧、健侧各得到38个节段的信号值。结果 10例增强后测得患侧面神经迷路段、前膝部、鼓室段及乳突段信号强度值高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患侧高于健侧者为26个节段(68.4%,),包括面神经迷路段4个节段(4/26,15.4%),前膝部9个节段(9/26,34.6%),鼓室段6个节段(6/26,23.1%)及乳突段7个节段(7/26,26.9%)。结论增强MRI对诊断Bell面瘫、Ramsay-Hunt综合征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