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活性进行检测,并测定了部分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差别。结果:肿瘤患者二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3^+、CD4^+细胞数减少,CD8^+数增加,Th/Ts比例下降或倒置。结论:肝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特点及意义。方法以3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31例的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群及其分泌1L-4和IFN-γ情况。结果 PBC患者组CD4+T细胞升高,CD8+T细胞下降,CD4+T/CD8+T比值上升(P<0.05)。结论在PBC发病机制中,CD4+T细胞和Th1亚群细胞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间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SLE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将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培养。二乙酰羧基荧光素一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反应细胞群结合流式细胞术特异性分析反应细胞各细胞亚群。结果 与MSC共培养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受抑制,各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其中Th2亚群明显降低(P〈0.05)。结论 MSC对SLE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逯艳梅  李海峰  曹甦 《江西医药》2009,44(8):778-780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IgM阳性3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18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支原体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含量.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患儿外周血Th1及Th1/Th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h2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Th1亚群功能低下以及Th1/Th2平衡的紊乱可能存其发病中起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0/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elpercell,Th)亚群的状态,以探讨Th细胞亚群(Th0/Th1/Th2)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采用三色标记法,在外周血单个细胞水平上同时进行细胞膜表面(CD4)和细胞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的测定,检测33例活动期RA患者和16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Th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早期RA组(病程≤2年,17例)与非早期RA组(病程>2年,16例),骨侵蚀组(19例)与无骨侵蚀组(14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组(23例)与RF阴性组(10例)Th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升高(P<0.05);Th0、Th1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T细胞亚群、Th细胞亚群变化与RA疾病活动相关;②与非早期RA组相比,早期RATh1细胞、Th1/Th2比值升高,Th2降低(P<0.05),早期RA患者Th1细胞比例与血沉、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呈正相关;非早期RA患者Th2细胞比例与血沉、晨僵时间呈正相关;③与无骨侵蚀组比较,有骨侵蚀组Th1细胞、Th1/Th2明显降低,Th2细胞升高(P<0.05);④R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Th细胞亚群及Th1/Th2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细胞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A外周血中存在着Th细胞亚群的不平衡,Th细胞失衡的模式在RA的病程中并不是固定的,早期RA外周血以Th1细胞为主,慢性RA则以Th2细胞相对占优势,并与疾病的活动性、骨侵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RSA)患者T细胞、NK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用流武细胞仪测定65侧URSA患者和30饲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CD3 、CD4 、CD8 、CD16 CD56 细胞亚群比例,同时用ELISA法测定两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URSA患者CD4 、CD4 /CD8 、CD16 CD56 百分比较高,而CD8 较低(P相似文献   

7.
连续血液滤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抑制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张畔  曹书华 《天津医药》2006,34(12):866-868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应用CVVH治疗1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4、8h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比值变化,同时观察生化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8例患者CVVH治疗后血清BUN、Scr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P〈0.01),MAP显著上升(P〈0.01)。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降低护〈0.01),Th1/Th2比值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CVVH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麻痹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上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术前均抽取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辅助化疗和免疫治疗。术后每3个月抽取外周血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1次。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增加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强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细胞免疫功能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判断、预测容易转归为难治患者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4例初治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及化疗中和全疗程结束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表达水平。按化疗结果分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和难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完全缓解组Th细胞、Ts细胞和NK细胞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部分缓解组Th细胞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难治组Th细胞、Ts细胞和NK细胞均呈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明显。4在最终死亡的三个患者,NK细胞百分比均在3%以下。结论:治疗后Th细胞、Ts细胞和NK细胞如果下降不明显,则提示该患者预后相对乐观,如果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则提示预后不良。对于NK细胞严重降低的患者,提示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及 NK 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 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 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B 淋巴细胞、NK细胞、Th、Ts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 SLE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 SLE T、Th 及 NK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 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 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 <0.05)。 T、Th、Ts、NK 细胞计数、T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B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 =-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 <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 SLE 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各临床类型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方法: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的分布。结果:慢性肝病患者多存在细胞免疫异常,其异常所占比例按慢性肝炎轻度、中度、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症肝炎顺序递增,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体现外周血CD4^ 和CD8^细胞分布水平同时下降。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SLE患儿及52名健康对照组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B细胞、Th细胞、Tc细胞、NK细胞和总淋巴细胞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及其与狼疮肾炎、补体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儿Th细胞和Th百分比、NK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及Th/Tc比值明显降低,而B细胞百分比、Tc细胞百分比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儿B细胞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NK细胞百分比与SLE评分呈负相关(P<0.05);狼疮肾炎组患儿的T细胞、Tc细胞计数和Tc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无狼疮肾炎的患儿,而狼疮肾炎组患儿Th细胞百分比、Th/Tc比值和NK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无狼疮肾炎的患儿(P<0.05);补体降低组患儿的B细胞和B细胞百分比及SLEDAI评分均明显高于补体正常组(P<0.05)。结论 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淋巴细胞亚群与SLEDAI评分、狼疮肾炎和补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反映SLE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MM初诊患者、20例治疗后患者及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分析3组之间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Th17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结果初诊MM患者外周血Th17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reg、Th1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Treg、Th1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h1及CD4+CD25+细胞比例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4+Foxp3+细胞比例及Treg/Th17、Th1/Th17比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M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在初始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取得了极化优势。治疗后Th17细胞极化优势现象明显改善,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MM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 对112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暈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 DNA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 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进行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急性乙型肝炎(AHB)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炎肝硬化(LC)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显著性下降,LC组下降最显著(P<0.01).而LC组B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高(P<0.01).NK细胞百分比较CHB、AHB组均存在降低趋势(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  相似文献   

15.
夏雯  葛传生  潘晓勤  韩青 《江苏医药》2004,30(9):684-686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卡介苗素)在调节变应性哮喘患儿T辅助细胞(Th)亚群平衡及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患儿33例(哮喘组),分别给予激素吸入治疗(治疗对照组)及激素吸入+卡介苗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患儿T辅助细胞1型(Th1)、T辅助细胞2型(Th2)亚群细胞及Th1/Th2比值,并检测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Th1细胞及Th1/Th2比值下降,Th2细胞上升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05)。(2)治疗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细胞比例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1);联合治疗组Th2细胞下调及Th1/Th2比例上升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对照组Th2细胞下调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05)。(3)联合治疗组Th1/Th2比值改善好于治疗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儿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卡介苗素治疗有助于哮喘患儿Th2型免疫亢进向Th1型免疫转化,可望在防治哮喘发作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病患者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NF-γ、IL-6、IL-10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流式细胞术。结果:慢性肝炎活动期组可见CD4^+细胞数升高和CD8^+细胞数呈上升趋式势和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较显著升高,肝硬化组呈明显的CD4^+细胞数减少。同时,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与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均显著增高,且细胞因子的上升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基本平行。结论:CD8^+细胞数和Th1型细胞因子上升与急性炎症反应有较密切关系,而CD^+细胞数和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升高是肝硬化免疫反应的特征之一,因此通过对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各类肝病和把握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功能联合监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发展及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以52名正常献血员为对照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97例NH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组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而CD8细胞数、NK细胞数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联合监测对NHL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制订、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青蒿琥酯对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过与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体外培养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上清液IgE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其Th1、Th2细胞的变化。结果①青蒿琥酯可以抑制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细胞的表达,促进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2细胞的表达,而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青蒿琥酯可以抑制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gE分泌。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调节慢性湿疹外周血患者淋巴细胞Th1、Th2细胞表达,减少IgE的分泌。青蒿琥酯有望成为治疗慢性湿疹的一个新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广东省SARS数据库中所有检测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292例SARS患者,按疾病进程、预后及是否使用激素,对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SARS组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低谷出现于病程第5~10d.其中256例治愈SARS患者在病程第10~15d开始明显回升,多数恢复正常;36例死亡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持续降低,CD4 、CD8 均低于25 0个/μl.SARS患者是否使用激素在病程16天内对T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第17天上述计数无显著性差异,且使用激素组较未使用激素组T细胞亚群计数推迟8d左右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均显著下降,下降程度可作为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激素使用可加重SARS患者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T淋巴细胞(OKT)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人体外周T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T细胞亚群明显上升(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