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调节酸硷平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高氯性酸中毒。本文报告并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26例成人肾小管酸中毒,其中Ⅰ型22例,Ⅱ型3例,混合型1例。Ⅰ型肾小管酸中毒(dRTA)Ⅰ型肾小管酸中毒又称远端肾小管酸中  相似文献   

2.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13例临床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30001)赵宝珍朱亦何军华晋中电业局职工医院鲍同颜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一种肾小管排泌H+功能障碍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或损害较...  相似文献   

3.
<正> 肾小管性酸中毒(以下简称RTA),系由肾小管泌H~+和/或重吸收HCO_3~-障碍,回吸收Cl~-增多所致的高血氯性酸中毒,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容易延误诊治,结合我院近二年住院被误诊的4例RTA患者,就其容易被误诊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吸取教训,并探讨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性酸中毒系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引起的症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为家族性,与先天性缺损有关,继发性者可继发于肾盂肾炎,此病在国内自1958年以来仅有少数病例报告,较为少见,我院1969年收治一例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兹报告如下。患者,丁某,女40岁,已婚,住院号,39391于1969年5月以尿频,恶心,呕吐入  相似文献   

5.
张碧芬  欧娟娟  罗国慧  吴小吟 《河北医药》2009,31(19):2670-2671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是因远端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I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和碱性尿,常并发钙磷代谢障碍^[1]。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发病初期症状较轻,晚期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麻痹及严重的心律失常,是成人。肾脏病中较少见的疾病,易被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6.
肾小管酸中毒系由各种疾病所致的肾调节酸硷平衡失调与酸化机能降低的症群。其发病部位主要是肾小管,因其排泄氢离于和重吸收碳酸氢盐功能的障碍,引起尿酸化失常,以致造成慢性酸中毒。在临床实践中,肾小管酸中毒并非罕见,其与尿毒症性酸中毒完全不同,诊断处理不当,将导致病人死亡,处理得当予后良好。现将我院住院的三例病人加以报导,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是以肾小管酸化功能降低为主的综合征。原发型的病因与遗传因素有关,继发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白血病损害肾小管功能的病例,国外文献有少数报告。国内尚未见报告。1983年7月我院收治一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效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在总结我院诊治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基础上,分析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间质性肾炎,高lgG血症与dRT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高lgG血症患者留意检查小管功能,尤其是小管的酸化功能。结论干燥综合征易合并肾脏损害,其中多数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和并发骨软化症等肾性骨病的表现,合并肾小管酸中毒临床特点慢性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伴有夜尿增多,多合并有高lgG血症,引起临床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致腰腿痛病人在临床上比较少,容易引起误诊与误治,文献专门报告极少.自1993年3月至2000年12月笔者收治300余例腰腿痛病人,其中有12例是由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引起的,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就其诊断与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貌似神经系统疾病的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云南省人民医院内干科(650021)李燕,钱可久我们曾收治1例貌似神经系统疾病的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报告如下:崔某某,女,14岁。4年来常在无诱因情况下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伴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经输液补钾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11.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酸化障碍,临床表现为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症候群。本病较少见,我院于1978年收治2例,疗效尚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即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有低钾、酸中毒表现,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被误诊为类风关,原醛、周期性麻痹、格林巴利氏综合征、代谢紊乱及假性骨折等。本文介绍一例以供参考。病历摘要:女性36岁,工人。于1979年4月16月出现乏力活动受限,二日后晨起双下肢瘫痪,二上肢活动无力,不发烧,伴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多。到本院就诊以周期性麻痹收住神经科病房。既往史,五年前曾患肝炎及慢支常用链霉素及庆大霉素。入院查体T36.5℃、P68次/分、R16次/分、BP106/70mmHg。神清,心肺(一),肝脾未及,双  相似文献   

13.
膦甲酸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疗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应用膦甲酸治疗期间可发生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发热、呕吐等副作用,膦甲酸的肾毒性主要有以下表现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小管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尿崩症等.  相似文献   

14.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由近端及/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而肾小球功能则正常或损害较轻。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例RTA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3例,女12例,年龄20~69岁,病程多数在2年内。全组患者均无阳性家族史,其中继发于慢性肾盂肾炎6例,海绵肾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2例,重叠综合征1例,梗阻性肾病1例,原因不明3例。  相似文献   

15.
<正> 干燥综合征和肾小管性酸中毒都是病因未明的罕见病征。现将我们所遇一例以及我们用国产滤纸进行泪液测验的结果,一并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6.
施亚娟  姜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22-2323
肾小管性酸中毒[1](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和(或)远端肾小管泌H 或产NH3功能缺陷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儿科并非少见,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误诊。现将我院1980年9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肾小管酸中毒(RTA)为一临床综合征,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障碍及(或)远端肾小管排氢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按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将肾小管酸中毒分为4型,I型也称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或梯度型RTA。它的发生主要与远端小管质子泵(H+ 泵,H+- ATP酶)功能障碍、远端小管电位降低(电压依赖型RTA)或保持pH值梯度的能力降低以及远端小管Cl-回漏等因素有关。本组2例患儿均为婴儿期起病,均以消化道症状发病,伴有肾钙化,无原发病,临床表现符合原发性dRTA,例2早期表现为不完全性,经氯化铵负荷试验确诊,后未正规治疗逐渐表现为完全性dRTA。上述2例为同胞姐弟,提示有遗传倾向。dRTA根据遗传方式分为三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dRT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dRTA伴早发性耳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dRTA伴迟发性或无耳聋。本文2例患儿父母表型正常,推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同时,例2患儿生后4月即发现神经性耳聋,故认为与H+-ATP酶的ATP6V1B1基因的突变有关;亦有报道ATP6V0A4基因突变患者出现早发的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8.
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一组以肾小管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在肾小管疾病中为常见,亦可继发于其他损害肾小管的疾病。Lighfvood于1936年首次报道,国内1958年开始有报道,近年我国屡有报道,其病因与遗传、感染中毒、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慢活肝等疾病有关[1]。RTA不像肾小球疾病那样,可出现特异或突出的症状,它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早期常易误诊。现将我们经治的两例继发生Ⅰ型肾小管酸中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病例报告日渐增多,传统概念将本病分为1型(远端肾小管缺陷)、2型(近端肾小管缺陷)及3型(1、2型的混合)。1976年Sebastian等提出了4型RTA的名词。此型与其它型一样,表现为高血氯性酸中毒,但具有高钾血症而不是低血钾,临床表现也与其它类型明显不同。本病并非少见,至1981年仅英国文献即已报告81例,国内也已有报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有助于防止病人发生致命性的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20.
罗睿  李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20-21
目的 探讨小儿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确诊为肾小管酸中毒(RTA)的1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饮多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是小儿RTA常见的临床表现;12例(100%)患儿均出现低血钾及碱性尿,8例(66.7%)出现血氯增高,8例(66.7%)肾脏B超检查提示有肾钙质沉积.误诊率高达66.7%(8/12),其中误诊为低钾有33.3%(4/12),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例,尿崩症、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结论 小儿肾小管酸中毒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电解质检查异常是早期发现本病的重要依据,对异常者应进一步检查与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