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伟  孙俊英  朱礼贤  顾联 《江苏医药》2012,38(10):1201-1203
目的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37例,ACL股骨髁部应用Endobutton系统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ACL在胫骨和股骨侧的断裂残端保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91.7±4.2)分vs.(53.6±4.8)分](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江苏医药》2012,38(10)
目的 探讨利用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利用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ACL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患者37例,ACL股骨髁部应用Endobutton系统方法固定,胫骨侧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ACL在胫骨和股骨侧的断裂残端保留.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提高[(91.7±4.2)分vs.(53.6±4.8)分](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股薄肌、Endobutton系统和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ACL具有近期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12月,对2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术.手术注意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的开口选择,隧道开口处软组织的清除.重建韧带固定股骨侧22例应用羟基磷灰石挤压螺钉固定,5例应用小钢板进行股骨皮质外固定.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提高,术前膝关节评分为(54.0±1.7)分,术后为(87.0±2.0)分.结论 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重建韧带强度大、血管化时间短等特点,为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一种有效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Rigidfix与Intrafix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方法29例前(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股骨端应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全部随访,平均9.2个月(6—12个月)。治疗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4.5±1.2)分,治疗后为(9.4±2.9)分,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Rigidfix与Intrafix重建(ACL)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聂喜增  马湘毅  李锋 《河北医药》2007,29(6):578-57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我们采用膝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自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新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165例,并取得良好疗效.结果 表明该方法手术创伤小,骨道定位准确,能做到原位等长重建.结论 采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这一理想的自体材料,重建的韧带最终可以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初次单束解剖重建术后早期CT测量胫骨、股骨隧道的直径,评价术后CT测量骨隧道直径大小的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9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年龄15~63岁,平均(31.5±9.2)岁,男66例,女24例,行关节镜下单束ACL解剖重建,其中自体腘绳肌腱四股肌腱重建63例,异体肌腱重建27例,股骨侧隧道外Endobutton钢板悬吊式固定,胫骨侧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CT平扫,测量胫骨、股骨骨隧道的直径大小,并与术中钻孔值径对比.结果 术中股骨钻孔直径平均大小为(8.06±0.68) mm,胫骨钻孔直径平均大小为(8.18±0.65) mm;CT测量结果显示股骨骨隧道平均直径大小为(7.99±0.69) mm,胫骨骨隧道平均直径大小(8.16±0.66) mm.CT测量值与术中钻孔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术后利用CT测量骨隧道,可反映出骨隧道直径真实大小,可作为ACL术后中晚期及ACL翻修的骨隧道扩大的评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的临床运用的有效方法和价值。方法:关节镜下运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三种固定方式:百优可吸收界面螺钉9例;德国贝朗公司的纽扣钢板固定5例;Depuy公司的RIGIDFIX及BIOCRYL固定3例。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都能在积极的康复计划指导下恢复膝正常的关节活动,首先是由于该手术对膝关节造成的创伤小,其次是韧带的强度和固定的可靠性能支持积极的康复训练,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正常或接近正常,这与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强度大,蠕变性小有关。术后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采用骨-髌韧带-骨(BTB)进行重建之外的另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为移植物,以可吸收界面螺钉为固定材料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6例ACL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2~43岁,平均32.4岁。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证实为ACL完全断裂或大部分断裂。取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移植物,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在关节镜下进行ACL重建,将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折叠成4股,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股骨端和胫骨端,术后定期随访。手术前后所有患者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10~48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所有患者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tysholm评分:术前评分平均(36.5±3.7)分,术后最终评分平均(93.5±3.6)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胭绳肌腱及可吸收界面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2股股薄肌和2股半腱肌)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单束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行前交叉韧带单束等长重建,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分别对股骨侧和胫骨侧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对其术前、术后6个月的稳定性及lysholm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1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前前抽屉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均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29~72分(52±13.2)提高到79~93(86±3.42)。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肌腱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固定牢固,用时短,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四股半腱肌或半腱肌 股薄肌,在关节镜下应用单束或双束的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26例,采用扣板系统或骨栓等方法固定肌腱,随访6个月~3年,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得到恢复,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恢复了跑跳等功能活动,Lysholm评分从术前的58.4±6.6提高到92.7±3.8。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冷震  柳传江 《淮海医药》2008,26(5):423-423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严重碎裂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2~2004年对极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损伤6例采取股骨内侧髁上骨钻孔加半腱肌股薄肌移位治疗。结果经2~3年随访,优5例,良1例。结论对极严重的碎裂的内侧副韧带损伤不能修补治疗,采用内侧股骨髁上骨钻孔加半腱肌股薄肌转位钢丝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微创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8月,利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163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伤患者进行双束重建手术。手术采用常规关节镜髌下前内侧(AM)和前外侧(AL)入路,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撕裂伤并处理合并伤后在胫骨结节内侧做斜形手术切口,取出半腱肌及股薄肌腱,修整编织,分别对折成3~4股,备用。在胫骨及股骨分别钻制2骨道(共4骨道),引入编织好的半腱肌及股薄肌。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翻转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163例患者中3例失访,其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0(43~71)分,12个月后随访时Lysholm评分平均为93(78~99)分。优良率为95%。结论关节镜微创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仿造正常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有效地重建了维持膝关节前后直向及轴向旋转稳定装置,术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得到了全面的恢复,疗效较单束重建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方法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髌股支持带充分松解,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屈伸角度下活动时的张力和髌骨运动轨迹,动态观察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用两枚带线锚钉固定肌腱在髌骨内缘,肌腱另一端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内收肌结节的骨道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年,平均1.6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付志民  白广起  李国新  许超 《河北医药》2010,32(17):2403-2404
2001年3月至2008年2月应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纽扣钢板系统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涛  吴在顶  高飞  王怀波  吴启明 《安徽医药》2018,39(10):1253-1256
目的 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情况,测量膝关节前、后向移位距离以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手术效果。同时通过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平均前后向位移由术前的(9.75±2.50) 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0±1.39) mm;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4.86±7.6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3.96±3.20)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创伤人数逐年增加,膝关节的外伤率也随之增多,而关节受创伤后,前十字韧带(ACL)损伤是常见的膝部韧带损伤,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直接影响关节运动功能。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将继发半月板、软骨损害及膝关节退行性变;为了解决病人膝关节外伤后遇到的这些问题,防止继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骨科引进手术新方式,在关节镜下采用髌韧带、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最常用的ACL重建材料,实施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手术。  相似文献   

17.
前交叉韧带是维护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受损伤后,如未及时修复,可引发膝关节不稳定,而且可造成继发性损伤^[1]。关节镜技术的发展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重建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科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腱和钮扣钢板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15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瑞  徐斌  徐洪港 《安徽医药》2013,17(1):55-57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腘绳肌及同种异体肌腱单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及跟腱辅以endo-button系统及生物型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5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5年,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标准,术前患者术前平均56.4分(Ly-sholm),3.0分(Tegner),术后80.3分(Lysholm),6.2分(Tegner)。结论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强度好,植入后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双股折叠半腱肌腱在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26例PCL损伤患者,使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剥离半腱肌腱,在肌腱肌腹交接处切断,保留肌腱远端附着点,纵行剖为两股,剖面对折缝合。于股骨内髁PCL附着点处分别钻取前后两隧道,与胫后内外两隧道引出的重建韧带形成交叉,游离端使用生物界面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Lachman试验术前22例阳性,术后1例阳性;轴移试验术前18例阳性,术后均消失;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6.9分,术后平均94.3分;IKDC术后评分:A级16例,B级9例,C级1例。结论使用双隧道双股折叠半腱肌于关节镜下重建PCL能接近原有的解剖学结构,具有操作简单,重建韧带强度大,稳定性强,并发症少,能早期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锁关节脱位的切开复位股薄肌,半腱肌肌腱固定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01至2010年行切开复位股薄肌,半腱肌肌腱固定的8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Ⅰ期解剖复位,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股薄肌,半腱肌肌腱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固定可靠并有较好的维持复位和促进恢复作用,术后患者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