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后吗啡静脉镇痛配用小剂量纳络酮对减少手术后静脉吗啡镇痛有关的副作用发生率的疗效,和纳络酮的合适剂量以及与吗啡的比例。方法随机选择90例ASAⅠ ̄Ⅱ级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所有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接受吗啡静脉镇痛。对照组(A组)常规吗啡镇痛组;观察组(B组)配用纳络酮与吗啡的比例为1∶100;C组纳络酮与吗啡的比例为1∶50。结果在术后48小时内对照组病人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病人的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为6.7%,C组3.3%。镇痛效果VRS值A组为0.87±0.89,B组为0.93±0.91,C组为0.94±0.92;皮肤瘙痒及皮疹发生率A组为16.67%,B组6.67%,C组6.67%。结论静脉吗啡术后镇痛中配用小剂量纳络酮不降低吗啡的镇痛效能;纳络酮可减少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纳络酮加等量吗啡对硬脊膜外腔术后镇痛的影响,探讨二药最佳剂量的配比。方法选择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腹部手术160例,手术分类为胃、十二指肠、肝、胆部位的手术,在T8~T9或T9~T10穿刺点常规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以0.5%罗哌卡因先注入5ml试验量,5分钟后再注10ml~15ml测出麻醉平面后,氟芬合剂 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辅助麻醉,手术结束后硬膜外管注入吗啡2.5mg/5ml 纳络酮分别为0.24mg;0.16mg;0.08mg;0mg;依次为Ⅰ、Ⅱ、Ⅲ、Ⅳ四组,作为首剂量,然后连接Bater镇痛泵1ml/h泵内含0.9%盐水72ml 吗啡7.5mg 纳络酮分别为0.96mg、0.64mg、0.32mg、0mg依次为Ⅰ、Ⅱ、Ⅲ、Ⅳ四组,止痛72h。术后4、8、12、24、36、48、72h随访登记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PO2、R、P、BP、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结果VAS评分:Ⅱ组<Ⅲ组<Ⅰ组<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肛门排气时间:Ⅰ组<Ⅱ组<Ⅲ组<Ⅳ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总发生率:分别为Ⅰ组37.5%;Ⅱ组为32.5%;Ⅲ组为47.5%Ⅳ组为75%;除Ⅳ组一例病人SpO2<90%、R<10次/分列入呼吸抑制外,Ⅰ~Ⅲ组无发现呼吸抑制。结论吗啡伍用小剂量纳络酮注入硬脊膜外腔对术后镇痛效果无影响,并可有效地降低吗啡术后镇痛副作用。吗啡与纳络酮最佳比例是12.5:1。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用于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名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m,A、B组硬膜外注射布托啡诺1 mg,C组吗啡2 mg作为负荷剂量,术毕A、B、C组均将硬膜外导管连接一次性镇痛泵,A、B组术后镇痛液分别给予0.002%布托啡诺复合0.2%罗哌卡因、0.004%布托啡诺复合0.2%罗哌卡因,C组患者给予0.004%吗啡复合0.2%罗哌卡因。离开手术室后于4,8,12,24,48 h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记录48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A组4、8、12 h VAS评分显著高于B、C组,4、8 h Ramsay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显著多于A、B组(P〈0.05)。结论0.004%布托啡诺复合0.2%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吗啡。  相似文献   

4.
鲍红  卢芳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6):511-512
目的观察吗啡纳络酮混合液术后止痛效果和副作用.方法80例剖宫产术后病人经硬膜外分别注入吗啡2mg(对照组)或吗啡2 mg+纳络酮0.2 mg(观察1组)、0.3 mg(观察2组)、0.4 mg(观察3组),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的HR、BP、SpO2变化,术后随防72 h内镇痛效果,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术后用药情况.结果纳络酮剂量增加后,镇痛效果减弱,有差异,疼痛减轻时间延后,副作用出现较少,但在观察2组才开始有差别.结论纳络酮经硬膜外给药拮抗吗啡副作用不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术后吗啡静脉PCA(ivPCA)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剖左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60例,术毕接静脉泵行吗啡ivPCA,并随机分成4组,A组,不用止吐药;B组,地塞米松10mg静注;C组,恩丹西酮8mg静注;D组,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静注.结果:D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止恶心、呕吐作用均明显优于其它组,恶心、呕吐发生率B、C组较之A组仅于术后12小时有明显降低,D组术后12、24、48小时下降均明显.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吗啡ivPCA能更有效地预防PCA引起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在妇科开腹手术术后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作用。方法将9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接受吗啡0.02mg/kg,U组接受吗啡0.15mg/kg+氯胺酮0.04mg/kg,m组接受吗啡0.15mg/kg+氯胺酮0.06mg/kg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并于术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和发生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及瘙痒等)。结果Ⅲ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I组和Ⅱ组(P〈0.05),而Ⅱ组和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明显高于Ⅲ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开腹手术术后小剂量氯胺酮(0.06mg/kg)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并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文生豪 《海南医学》2007,18(3):107-108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预防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首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 地塞米松3mg 0.9%生理盐水共5ml,维持用0.125%布比卡因 吗啡6-8mg 地塞米松5mg 0.9%生理盐水共100ml.对照组首量吗啡2mg 0.9%生理盐水共5ml,维持用0.125%布比卡因 吗啡6-8mg 氟哌啶5mg 0.9%生理盐水共100ml.两组均使用舒贝康一次性镇痛泵,背景输注均为2ml/hr.记录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恶心1例,无呕吐及皮肤搔痒,对照组恶心4例,呕吐1例,皮肤搔痒3例,出现椎体外系症状1例;实验组恶心、皮肤搔痒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经鼻给药超前镇痛对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术后寒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3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 组:布托啡诺0.005 mg/kg 组(B1 组)、布托啡诺0.010 mg/kg 组(B2 组)、布托啡诺0.02 mg/kg 组(B3 组)及布托啡诺0.030 mg/kg 组(B4 组)及对照组(C 组)。B1、B2、B3 及B4 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按照各自剂量经鼻给予布托啡诺;C 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 内停留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喉痉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并进行苏醒期术后寒战评级及拔管后5 min 口述镇痛评分。结果 与B1 及C 组比较,B2、B3 及B4 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喉痉挛的发病率、术后寒战评级及拔管5 min 口述镇痛评分降低(P <0.05);与B1、B4 及C 组比较,B2 及B3 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在PACU 内停留时间缩短(P <0.05)。结论 布托啡诺0.010 ~ 0.020 mg/kg 经鼻给药超前镇痛可降低行胃、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苏醒期术后寒战的发病率,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其他并发症明显减少,无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99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4mg/(kg·h),MK2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7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28.5%)明显高于MF2和MF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07mg/(kg·h)]在妇科开腹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预防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69例,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停止硬膜外腔麻醉,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止吐药,5min后各组患者均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进行术后镇痛,并根据应用止吐药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N组42例,生理盐水2ml,C组44例,地塞米松10mg 恩丹西酮4mg;D组42例,地塞米松10mg;F组40例,恩丹西酮4mg.结果:C,D,F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N组,与D,F两组相比,C组患者恶心和呕吐总发生率下降更显著,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比单用地塞米松或恩丹西酮能更有效地防治硬膜外腔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恶性呕吐。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纳洛酮在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在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中加用小剂量纳洛酮对镇痛效果、吗啡用药量及其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9例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和纳洛酮组接受术后静脉PCA治疗.吗啡组为150ml盐水中加入60 mg吗啡(PCA剂量为吗啡1 mg),纳洛酮组为在吗啡组的基础上加入6 μg/kg纳洛酮.记录启动PCA泵后0、2、4、6、8、12、24 h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的消耗量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果在启动PCA泵2 h时,吗啡组和纳洛酮组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4、6、8 h后安静时吗啡组VAS评分分别为(43.6±5.4)、(38.2±4.6)、(42.3±4.8)mm,纳洛酮组为(37.6±6.0)、(31.8±5.4)、(33.2±6.3)mm;活动时吗啡组VAS为(51.6±6.0)、(42.8±5.6)、(48.3±4.9)mm,纳洛酮组为(49.6±5.8)、(37.2±6.0)、(42.1±5.3)mm,两组VAS在安静和活动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24 h吗啡总用药量纳洛酮组(36.6±13.5)mg较吗啡组(43.7±14.6)mg显著减少(P<0.05);恶心、呕吐在4、8 h时纳洛酮组的发生率较吗啡组低(P<0.05),头晕、瘙痒及呼吸频率、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排气时间、镇静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术后吗啡PCA治疗药液中加入小剂量纳洛酮可增加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消耗量,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张晓峰  呼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95-149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妇科行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B组)持续量:布托啡诺6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组)持续量:吗啡30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组(F组)持续量:氟比洛芬酯12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三组患者术毕时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60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连接PCIA泵。术后6、12、24、48h监测HR、MAP、RR和sPO2,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瘙痒评分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组(F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与皮肤瘙痒评分均显示,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明显低于吗啡组(M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低,更适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联合布托啡诺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择期妇科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给3组患者分别注入药物:A组经导管注入吗啡3 mg;B组注入吗啡3 mg加布托啡诺1 mg;C组注入吗啡3 mg加布托啡诺2 mg。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舒适评分(BCS)对患者进行舒适度评分,Ramesay评分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并记录恶心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3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mesay评分:B组与C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恶心和皮肤瘙痒发生率更低。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硬膜外吗啡联合布托啡诺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ASAⅠ-Ⅱ级择期骨科脊柱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即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 A组术后镇痛用舒芬太尼2g/k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舒芬太尼2g/kg+氟比洛芬酯150mg+生理盐水至100mL。 C组舒芬太尼4g/kg+生理盐水至100mL。3组PCIA泵参数设置:背景剂量2ml,单次负荷剂量2ml ,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3组患者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静息镇痛评分及PCIA期间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组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 B组和C组镇痛效果良好,B、C 2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IA期间不良反应观察中,A、B 2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的患者均少于C组,并且C组中有2例呼吸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好,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F2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术后8小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3mg/ml,背景输注速度1ml/h,患者自控量(PCA)2ml,锁定时间5min。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4hVAS评分有差异(p〈0.05),24h和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和48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较F1及F2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两组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吗啡持续硬膜外输注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行硬膜外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吗啡镇痛组(Ⅰ组),给予吗啡2mg、罗哌卡因7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舒芬太尼镇痛组(Ⅱ组),给予舒芬太尼100μg、罗哌卡因7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行硬膜外术后镇痛。观察术后4、8、24、48h时间点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Ⅱ组术后4、8、24、48h时间点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1组(P〈0.05)。1组术后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均高于Ⅱ组(P〈0.05)。结论和吗啡相比,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够产生较理想的镇痛效果。和减少术后镇痛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启明 《西部医学》2013,25(5):706-707,7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格拉司琼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可行性。方法90例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3组各30例,A组:芬太尼20μg/kg;B组:舒芬太尼2μg/kg;C组:舒芬太尼2μg/kg+格拉司琼60μg/kg,所用药物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患者术后4、8、12、24和48h的VA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A组PCA次数多于B、C组(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芬太尼、舒芬太尼均能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但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佳;联合格拉司琼能有效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徐玉民  孙灿林  钱涛 《中外医疗》2011,30(36):97-99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吗啡用于术后老年妇科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D组:地佐辛0.6mg/kg+托烷司琼0.1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0.8mg/kg+托烷司琼0.1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行PCIA治疗...  相似文献   

19.
苏瑛  冉菊红  马民玉 《四川医学》2009,30(6):816-818
目的观察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R组)和格拉斯琼组(G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R组或G组分别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后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PCIA 48h。R组或G组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采用VAS评价术后48h内患者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止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R组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莫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