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氧化氮对白血病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NO对髓系白血病细胞HL - 6 0的作用。方法 :以SNP为NO供体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DNA电泳、FCM检测凋亡率等方法。结果 :SNP在 0 .5~ 4 .0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HL - 6 0细胞的生长 ,此作用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且在作用 12h后细胞出现凋亡 ,SNP2 .0mmol/L浓度作用 36h ,凋亡率达 6 8.71% ,DNA电泳出现梯形带。NO清除剂N -乙酰半胱氨酸能显著降低SNP的这种作用 (P <0 .0 1)。结论 :NO对HL - 6 0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冬凌草甲素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冬凌草甲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处理体外培养HL-60细胞24h,以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以光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冬凌草甲素6~24μmol/L明显显著抑制HL-60细胞生长,4~12μmol/L可诱导细胞凋亡,为冬凌草甲素治疗白血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苦参碱对人粒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采用MTT法,光镜观察、S-AP免疫组织化学法、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观察苦参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化诱导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移行和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碱明显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粒系分化;苦参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与其下调c-myc基因表达,阻滞细胞在G1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我们成功地将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移植到裸鼠体内。裸鼠经环磷酰胺(2.5mg/只)预处理后分别将(5~10)×10~6MOLT-4细胞及(2~4)×10~7HL-60细胞移植到动物皮下能形成实体瘤,该肿瘤呈进行性生长。MOLT-肿瘤在裸鼠间连续传代4次,移植成功率为69.2%,HL-60肿瘤连续传代3次,成功率为100%。肿瘤染色体分析属于人体细胞核型,细胞学研究显示裸鼠体内MOLT-4、HL-60细胞与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故裸鼠体内MOLT-4、HL-60肿瘤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人白血病提供了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剂量的VP-16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程序化死亡。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取PCD细胞,以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细胞PCD的发生,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不同浓度的VP-16在试验条件下于4h内均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PCD。 相似文献
8.
探讨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α亚基(gp190)和另一亚基(gp130)的细胞内区与有丝分裂原活化原白激酶(MAPK)的关系,了解LIF受体在调节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意义。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两基因细胞内区互换以构成两嵌合体受体(190/130,130/190)并分别在HL-60表达,其与野生型受体竞争性结合LIF,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受体细胞内区形成同源 相似文献
9.
10.
LDL—阿克拉霉素复合物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进行体外培养,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细胞,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对HL-60细胞生长的影响,LDL与抗癌药物阿克拉霉素复合物的入胞作用以及对HL-60细胞株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方法制备的蝌蚪提取液对HL60细胞作用的差异,利用水提法、醚提法、醇提法制备不同的蝌蚪提取液,依次称为T8711、T8712(此二者均为水提法制备,区别在于前者在水提的基础上用盐酸沉淀去除酸性蛋白)、T8713、T8714,分别将其以不同浓度与RPMI1640培养基混合,以培养HL60细胞。结果显示:几种蝌蚪提取液对HL60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其中以T8713的抑制效应最显著。经蝌蚪提取液作用后,Wright染色显示HL60细胞的形态表现为向单核/巨噬样细胞分化的特征,细胞还原硝基蓝四氮唑盐(NBT)的能力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αNAE)的活力均显著提高。提示蝌蚪提取液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且诱导其向成熟的单核/巨噬样细胞分化,其中以醚提法制备的提取液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分化为模型,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比较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分化细胞形态上的差异,NBT实验检测细胞NBT阳性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分化肿瘤细胞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表面出现突起,细胞核变小。分化后细胞NBT阳性率达90%以上,而未分化细胞NBT阳性率低于5%。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发现有7个蛋白点只未分化细胞检测到表达,而分化细胞未检测到;有14个蛋白点只在分化细胞检测到。结论:双向电泳技术可直接反映细胞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GM-CSF耦联米托蒽醌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耦联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some-entrapped mitoxantrone,LEM),比较其与LEM和米托蒽醌(dihydroxyanthraquinone,DHAQ)对HL60/ADM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用逆向蒸发法制备LEM,高速离心法纯化LEM,比色法测定包封率,透射电镜下观察LEM的结构和粒径,以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出LEM-GM-CSF,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耦联率,流式细胞术测定LEM-GM-CSF中GM-CSF的活性保留率.通过MTT法检测所制备LEM-GM-CSF 、LEM 及DHAQ对HL60/ADM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LEM粒径分布均匀,为170~220 nm,包封率为80%,GM-CSF与LEM有较高的耦联率及活性保留率,分别为42.3%及74.6%;LEM-GM-CSF 、LEM 及DHAQ对HL60/ADM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LEM-GM-CSF的杀伤作用显著强于LEM和DHAQ.LEM-GM-CSF、LEM及DHAQ对HL60/ADM细胞作用24 h的IC50分别是8.73、12.42、27.31 μg/ml;作用48 h的IC50分别是:0.62、8.25、12.44 μg/ml.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LEM-GM-CSF对 HL60/ ADM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有望成为良好的抗白血病药物新剂型. 相似文献
15.
孟小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3):440-442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rringtonine,HHT)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HHT作用于HL60细胞12 h及0.02 mg/L HHT作用HL60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TRAP-PCR-ELISA检测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HHT浓度增加至0.04 mg/L和0.05 mg/L时,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与0 mg/L组相比明显下降(P均<0.05).0.02 mg/L HHT作用HL60细胞18 h、24 h、30 h后,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0 h组(P均<0.05),且低于空白对照(P均<0.05).结论HHT是一种有效的端粒酶活性抑制剂,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双向电泳分析二烯丙基二硫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蛋白表达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以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为模型,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析比较DADS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细胞形态学观察与NBT还原反应结合验证HL60细胞的分化;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分化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核变小;NBT还原能力明显增强。双向电泳技术分析筛选了32个差异点。结论 双向电泳技术可直接反映细胞蛋白表达的变化,DADS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导致部分蛋白的表达增加和降低。 相似文献
17.
HeLa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和优化HeLa细胞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样品处理方法和双向电泳技术.方法:用三种不同配方的裂解液提取HeLa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用Amersham ImageMaster VDS-CL型凝胶成像系统获取凝胶图像,以PDQuest(7.4.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使用硫脲和尿素有利于蛋白质的提取,增加碱性蛋白点的检出数量;广谱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可大大增加双向电泳可检出的蛋白点数,同时使可检出的碱性蛋白点明显增加.结论:本文建立了HeLa细胞双向电泳分析方法,提高了2-DE图谱中蛋白位点的分辨率和重复性,获得了较为理想、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其蛋白质组学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Z)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急性髓性白血病HL60细胞,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凋亡,West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PPARγ、Bcl-2、Bax、NF-KB 蛋白表达的改变. 结果ROZ(50,100 μmol/L)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ROZ(2,10,50 μmol/L)处理后,HL60细胞PPARγ、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NF-KB蛋白表达下调.ROZ(10 μmol/L)处理HL60细胞6、12、24小时后PPARγ、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NF-KB蛋白表达下调.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诱导HL60细胞凋亡.使PPARγ、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NF-KB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探讨结核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清蛋白质的差异,以期筛选出新的结核病实验诊断标志物。 方法 对10例菌阳肺结核(+组)、10例菌阴肺结核(-组)、10例肺外结核(肺外组)及10例正常人(正常组)分组混合血清应用17cm pH4-7 IPG胶条进行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每组平行电泳3块胶条。电泳结束后对2-DE胶条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染色后用Umax powerlook2000扫描仪以投射方式、300dpi分辨率扫描获取2-DE图谱,然后用2-DE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 Platium5.0进行分析。 结果 在正常组、+组、-组、肺外组中,分别平均可以检测到310±64、307±33、296±54、267±23个清晰可见的蛋白质点。正常组与+组、-组、肺外组的匹配率分别为(74±2)%、(76±2)%和(68±5)%。通过对4组2-DE图谱比较,+组与正常组间有21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9个上调),-组与正常组间有18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8个上调),肺外组与正常组间有24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7个上调)。将+组、-组、肺外组合并为结核组与正常组比较有3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2个上调)。 结论 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存在差异,有望从血清中筛选出新的结核病实验诊断标志物。本研究建立了两者间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蛋白质的初步模型,但有待进一步验证并进行差异蛋白质鉴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