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腹针疗法机理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症,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疾病的针灸疗法。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相似文献   

2.
腹针疗法及其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针疗法属于微针系统的范畴。它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传统经络理论,提出“神阙布气假说”,并吸纳全息理论,提出先天经络和神龟图学说。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特点。提出不同的定位方法和针刺深度会影响不同的系统。使腹针疗法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治疗体系,扩大针灸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正>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腹针疗法认为腹壁组织中立体分布着不同的经络系统,根据这些经络的分布规律治疗疾病,多能取得良好疗效。腹针疗法已列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  相似文献   

4.
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失衡,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疗法,是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微针系统,具有调节神经,使紊乱的血管机能恢复正常,从而调节脏腑输布气血的功能.其适应证多为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临床上多将其运用于治疗如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等相关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中,笔者运用腹针疗法治疗急性痛证,疗效显著,现举4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部推拿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理论,以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及推拿手法的自身特点,以“手动”调节人体各脏腑功能运动,已迭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证实,腹部推拿治病不是简单的机械刺激所致,而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递质及免疫功能反应性提高等因素所致。王主任行医多年,经验丰富,学识渊博,这只是我跟师一年的几点粗浅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一种新针刺疗法。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在痛经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就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经络穴位导入经皮给药系统在损美性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的经皮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人体体表穴位吸收药物,经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的脏腑得到比一般注射、口服时浓度更高的药物剂量,并在药物和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起到调节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运用超声波导人,以穴位和经络为载体和通道,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有效治疗作用,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拓展了广阔的思路.临床上,我们运用经络穴位超声导入中药治疗33例损美性疾病,如黄褐斑、痤疮等,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甲襞微循环和疗效,并设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实践证明:经络既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既是诊断疾病的依据,又是治疗疾病的基础。试就经络平衡与失衡及其调整规律,简述于下。一、经络的平衡状态经络系统是机体的联络系统和平衡系统,它不仅在机体内外起着周密的联络作用,而且还对机体起着调整平衡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脏的调节、平衡:人体内脏的功能活动,在经络系统的调节下,一般是六脉调匀,五脏安和;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胆疏泄,肺气归元,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小肠受盛,大肠传导,三  相似文献   

9.
“肚腹三里留”是“四总穴歌”之一,是古代医家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对足三里治疗肚腹部疾病功效的高度总结。本文从经络辨证角度出发,针对足三里调节人体气血及本经胃经、表里经脾经、同名经大肠经的作用,根据肚腹部脏腑功能阐释足三里治疗疼痛、腹泻、便秘、乏力等消化系统疾病及遗精、遗尿、早泄或小便频数、涩痛、小腹胀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机制。通过现代医学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及胃肠功能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探讨其证治规律的理论实质。以辨经论治为前提,更深层次地研究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探析“肚腹三里留”的理论内涵,充实足三里治疗肚腹疾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谈脐疗养生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芙蓉  赵美林 《河北中医》2007,29(5):429-429
脐疗养生法是以脐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一种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一种新针刺疗法.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在失眠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现将近年来单纯腹针及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改善睡眠质量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针疗法作为一种新的针灸疗法,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及相关部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疗法。因其无痛、高效、方便、安全,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近10年来腹针疗法治疗痛证方面的临床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理腹法即通过某些特定的推拿手法作用于腹部以达到调节脾胃气机升降、改善腹部气血分布状态,最终提高胃肠动力的目的,从而产生良性作用。该法选穴综合考虑人体腹部解剖结构、经络分布等要素,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恢复人体"脾升胃降"的正常运动。本文从阐述人体腹部操作的重要性着手,通过对特定穴位及特殊手法方面的探讨,强调了腹部操作对脾胃疾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重点讨论理腹法治疗小儿厌食的用穴思维和法则。  相似文献   

14.
正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根据神阙经络系统理论衍生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针刺腹部穴位以调节五脏六腑之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薄氏腹针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鲜明特点,同时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注重"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1]。近年来,腹针疗法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经络是人体机能活动联络、调节和反应体系,但它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医学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李蕙苹  徐天成 《河南中医》2016,(10):1840-1844
分形理论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的研究,在对人体的组织结构例如:肺气管树、血管系统、人体骨微观结构、人体脑和神经系统、经络学说等的研究中,分形理论让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也将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引入分形几何阐述经络理论,并非要直接用此验证经络的物质实体,而是重在研究经络循行的规律及穴位与脏腑的联系模式以促进经络的现代化研究,并且分形理论指导的模拟经络很可能是尚未认识的某些客观对象的数学模型,从中也可以验证经络的已知性质,这一模拟的结果与现有的对经络现象的观察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分形理论对研究经络循行是具有极大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朱氏足部按摩法是建立在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生物全息反射学理论基础上,采用特定手法对人体足部经络穴位和特定反射区(点)施加刺激,从而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预防保健和诊疗疾病的一种自然疗法或自然保健法。该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功效全面。舒缓疗护是一种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治疗疼痛和缓解其他痛苦症状,如躯体、心理和精神的困扰,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的方法,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面部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诊断是通过观察呈现于人体面部的异常特征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该诊法是以整个人体在面部的反映为基础,通过一些面部图表(见附图)体现其特点。每一图表体现出经典经络和和针刺穴位的网状联系,但该联系不隶属于同一经典经络系统,在反映方式和图表方面是一新的独立系统。面部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且有许多经络循行。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头为阳气会聚之处,所有阳经(督脉、膀胱经、小肠经、三焦经、胆经、大肠经、胃  相似文献   

19.
脏腑经络按摩,是以中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在学习继承和研究前人按摩疗法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总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按摩方法。本疗法主要施术部位在腹部,是以按摩腹部为主,按摩躯体其它部位经穴为辅的一种方法。它的适应症比较广泛,主要适应于内伤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一二三全息健康法,是根据生物全息理论和经络理论,结合中老年人预防和保健特点而开展的一种健康法。主要是通过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物信息和经络系统,以达到“阴平阳泌,精神乃治”。我们应用一二三全息健康法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及自我保健医学上,特别是在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抗癌、抗衰老、延年益寿、祛病强身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具有无痛苦、无创伤、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无任何副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