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入院时不存在又不处于感染性疾病潜伏期,而在住院过程中获得,包括在医院内获得到出院后才发病的这一类感染. 院感有两个主要途径:外源性-环境感染(接触性、吸入性气溶胶等),以及内源性-患者本身所带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细菌L型与医院感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每种细菌都有其固定的形态,其形态决定于细菌最外层的细胞壁,细菌细胞壁不同程度缺失导致细菌变成细菌L型。细菌L型最早由Klieneberger发现,他于1935年从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物中发现有一种微小的菌落,当时认为是一种支...  相似文献   

3.
427株细菌L型医院感染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为提高医院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抗菌药物的有效作用。方法 对我院1995年1月-1997年12月从1870例住院患者采取血,尿,脑脊液,胸腹水,胆汁等标本进行了常规与高渗同步培养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分离出L型细菌427株,而普通培养均为阴性,阳性率提高了22.8%,分离菌种达11种之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标本中感染率占首位,19.44%;大肠埃希菌占第2位,16.4%,凝固酶阴性葡  相似文献   

4.
细菌L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共 2 2项 ,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症、慢性病、原发感染灶、医院感染前住院≥ 3周、抗菌药预防应用≥ 7天、抑制细胞壁的抗菌药预防、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癌药和导尿具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表明抑制细胞壁的抗菌药、原发感染灶和导尿以及抑制细胞壁的抗菌药、原发感染灶、抗癌药和医院感染前住院≥ 3周两个模型配合适度较好。说明监测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据既往资料,医院环境细菌学监测中没有开展细菌L型的分离工作,亦少有关于分离到细菌L型的报道。我们于1990年6月在对省医院环境进行细菌学监测中除分离出20株不同种细菌外,还分离到4株细菌L型。经12~16次传代反应基本回复。回复菌分别签定为绿脓杆菌、洋葱假单胞菌、摩根摩氏菌和卡他布兰汉氏菌。医院环境中分离出细菌L型说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着可使细菌转变为L型的诱导因素。而细菌L型的存在可能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细菌L型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细菌L型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50例急性白血病伴医院感染患者分别取血、痰、中段尿作普通细菌及细菌L型同步培养。结果 痰普通培养阳性率12%,痰L型培养阳性率6%,中段尿普通培养阳性率4%,尿L型培养阳性率8%;血普通培养阳性率8%,血L型培养阳生率6%。结论 加做L型培养能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菌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细菌L型的医院感染及其质粒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全面防止医院感染,我们对细菌L型的医院感染进行了研究。方法对医院内环境中800份标本及医院感染患者918份标本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大肠埃希氏菌L型及铜绿假单胞菌L型进行了质粒谱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本院环境及医院感染患者细菌L型总检出率分别为19.0%和16.7%。不同来源的3种细菌L型的多重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来源3种细菌L型的同源性比例均较高,分别为90.3%、75.0%、84.2%。结论细菌L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来自医院内环境  相似文献   

8.
医院环境中细菌L型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抗生素及消毒因子的作用,致使许多细菌细胞壁受到破坏转化为细菌L型,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隐患,本文通过监测医院环境中细菌L型污染情况,从而探讨医院环境中细菌L型监测的必要性。方法:对医院环境消毒前后细菌原型和L型进行监测和对医院“客观”环境进行模拟消毒试验,诱导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细菌L型转变情况。结果:对于医院环境消毒前后不同监测对象的细菌污染情况:除使用中的酒精外,增加监测细菌L型对细菌原型茵落总数合格率没有影响;而在消毒污物“较多”和吸水性较强的环境时,则较易形成细菌L型。结论:就医院环境细菌L型监测而言,除使用中的酒精需额外进行细菌L型监测外,其它则必要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中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医院由于对细菌菌株耐药性问题重视不够 ,未能有效的选择抗生素 ,致使医疗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菌株的耐药性及敏感度正确的选择抗生素 ,提高医疗的质量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就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及其产生的机理作简要综述。1医院感染中细菌的耐药性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菌之一。由于该类细菌分布广泛、传播快 ,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容易产生暴发流行 ,成为治疗工作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1]。白刚等 [2]对该院67株葡萄球菌的凝固酶及苯唑西…  相似文献   

10.
11.
淋病的传播与蔓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提高患者治愈率是控制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性病的隐私性及其治疗市场的混乱,给性病的治疗及预防带来困难。为给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67例初诊淋病患者中复诊的继发细菌L型感染的30例患者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2.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菌株的快速变化与抗生素特别是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是分不开的。因此,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是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手段。我们对1998、1999年的医院感染细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与细菌L型及子宫内膜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6月~1997年12月,对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计划生育门诊选择的146例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分为置器活性组32例(A组),惰性组56例(B组),正常对照组30例(C组),感染组28例(D组),观察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对子宫内膜的感染情况。采取子宫内膜石蜡切片,经过革兰氏染色、HE、免疫组化、PCR等方法检查细菌及L型。A、B、C三组阳性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置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并不增加子宫内膜感染。与微生物检查及培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两年医院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检测分析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医院病区两年来送检的各类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 732例患者的832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其分离菌株974株,其中690份标本为单一感染,284份为混合感染,真菌感染严重并有上升趋势;肿瘤患者因手术,接受放化疗等,导致细菌真菌砖瓦重感染率增加。结论 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应经常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便得到有效的抗菌目的并抑制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血液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特点及体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出现感染性发热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前留取血,痰、尿及分泌物标本,体外分离细菌菌株并测定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医院感染细菌以G^-杆菌多见,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G^ 球菌感染主要为肠球菌属;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大多数G^-杆菌对半合成青霉素耐药,5%左右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为内源性菌,耐药菌株增加,其原因与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及医院交叉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每年用于抗感染药物的花费已位居临床各类药物之首位,而细菌对抗感染药物产生的耐药性却越来越严重。医院感染病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时间、种类及剂量又远远超出一般住院人群。为了解医院感染病人的细菌耐药情况,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对某院52例医院感染病人细菌耐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9年元月至2000年7月出院的52例医院感染病人,243例一般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52例医院感染病人原发病为恶性肿瘤15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确诊的 2 5例L型败血症 ,评价其在发热待诊中的意义。方法  (1)对发热待诊病人连续做普通血培养和L型菌血培养各 3次 ;(2 )诊断标准 :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 ,并连续 2次或以上从血液和 /或骨髓液中培养出细菌L型 ,返祖后为同一种细菌 ,且普通血培养阴性者。结果  (1)热型与热期 :弛张热型占 80 %。热期在 3 0d以上占 50 % ;(2 )原发疾病 :约一半病例有原发基础病如肿瘤性疾病、糖尿病等 ;(3 )临床上均有发热、多有寒战 ,白细胞增高或降低占 80 % ,骨髓呈感染骨髓像 ,血沉增快 ,约 1/ 3病例胸片肺间质影增生 ;(4)治疗情况 :难度较大 ,平均退热天数 2 6 3d ;(5)误诊情况 :疑为败血症或L型菌败血症的仅 3例。结论 未明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约占1/ 3 ,仍有 5%~ 3 8%的病例不能确诊。L型败血症确属未明热的病因之一 ,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确诊的25例L型败血症,评价其在发热待诊中的意义.方法 (1)对发热待诊病人连续做普通血培养和L型菌血培养各3次;(2)诊断标准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并连续2次或以上从血液和/或骨髓液中培养出细菌L型,返祖后为同一种细菌,且普通血培养阴性者.结果 (1)热型与热期弛张热型占80%.热期在30 d以上占50%;(2)原发疾病约一半病例有原发基础病如肿瘤性疾病、糖尿病等;(3)临床上均有发热、多有寒战,白细胞增高或降低占80%,骨髓呈感染骨髓像,血沉增快,约1/3病例胸片肺间质影增生;(4)治疗情况难度较大,平均退热天数26.3 d;(5)误诊情况疑为败血症或L型菌败血症的仅3例.结论未明热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约占1/3,仍有5%~38%的病例不能确诊.L型败血症确属未明热的病因之一,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9.
20.
为更好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笔者就2010年度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对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供医院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