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痰瘀论治妇科疾病之机理及其证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月平 《中医药学刊》2002,20(4):486-486,492
叙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等四种疾病,从痰瘀并治的方论,依据“痰瘀同源”的相关病机,揭示了这些疾病痰瘀并见时的现代医学病理变化规律,从而提出了痰瘀并治、异病同治的有效方药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并调强了痰瘀并治时加入温阳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痰瘀同治法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瘀同治法是为痰瘀同病而设的主要治疗方法。痰瘀同病是指同一病症中痰浊与瘀血共同为病,被广泛用于阐明胸痹、中风、黄疸、积聚、癫痫等疑难重症某些阶段的病机,并为治疗这些疾病开辟了新的途径。痰瘀均为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并且痰可致瘀,瘀亦可致痰。痰瘀均为津液所化,阴性凝滞,互相影响,胶结难化,故痰瘀必须同治,即治痰必治瘀,瘀去则痰易化,治瘀必治痰,痰化则瘀易除,痰瘀同治则二者均易清除,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秦琬玲临证30余载,擅长辨治心系疾病,尤善于从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病。秦琬玲认为对于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的治疗,化痰活血为其重要治法,强调痰瘀并治,同时重视疏理气机。本文从痰瘀的病因病机、治疗思路、治法方药及验案举隅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刘东汉教授、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刘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咳、痰、喘、肿、瘀"几个方面。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故从其病理因素痰、瘀、饮论治为首要。治痰不忘活血化饮,治瘀不忘祛痰利水,治饮不忘化痰活血,治痰、治瘀、治饮三者兼顾,有所侧重;缓解期当补虚扶正为主,分清脏腑虚损之病位,补肺、健脾、温肾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林现 《江西中医药》2007,38(10):19-20
从瘀血、痰浊之形成、来源、致病特点来探讨二者之关系.认为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加重病情、引起新的病证的致病因素.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时相互为用,致病特点相似."怪病多痰""怪病从瘀"之说,提示疑难病证都与痰浊、瘀血相关,尤其是痰瘀同病,痰瘀交阻致使病证更加复杂怪异、多变,诊治困难.故在诊断疑难病证时要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治疗时要痰瘀并治.  相似文献   

6.
从痰瘀角度探讨心脑疾病的防治。痰瘀与心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难愈密切相关,从痰瘀角度探讨心脑病之“治未病”,是其较佳切入点和突破点,且有其独特优势和特色,也为心脑病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病后防复拓宽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试论痰瘀互结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津变成痰,血滞生瘀,痰瘀本是两个不同的病理产物,治疗措施迥然有异。但临床实际所见,痰与瘀在许多疾病特别是疑难重证中,又常互结相兼为患,常须痰瘀并治才能收效。如咳喘、中风、噎膈、痹证、胸痹、癫、狂、痫癥积等,痰瘀互结常是其主要病机,特别是当这些疾病久治不效,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痰瘀学说论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以期有效发挥中医特色、指导临床。方法:根据中医学理论,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等角度循证探源,采取化痰瘀、活血脉治法配伍用药,治疗归属血脉病范畴的心脑血管疾病,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用治以痰瘀互结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疗效可观。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归属中医"血脉病"范畴,病位在"血脉",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瘀",以"杂者钝"总括病机,治疗化其痰瘀、活其血脉,在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能有效发挥中医特色,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其病程绵长、易反复发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风邪侵袭、脾胃阳虚都可以引发偏头痛,其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是发病前提,风邪入侵是诱因,痰瘀互结方为病机。中医治疗偏头痛常从痰瘀共治,化痰祛瘀入手,从痰从瘀论治偏头痛可以标本并治,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老年慢性病痰瘀形成的病机源流,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提出痰瘀互结是老年慢性病的关键病机所在.据此提出痰瘀同治是老年慢性病的重要治法,临床时并应结合老年人特殊的体质、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宿疾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真正做到三因治宜,方能圆机活法,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易迁延反复。导师认为风、热、痰、瘀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痰瘀互结为反复发作之关键,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辨治重在辨标本缓急、虚实轻重、热毒痰瘀孰轻孰重,以判断疾病之转机,并结合小儿自身体质因素,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2.
痰和瘀是阴精为病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表现,阳气失调则阴精为病。"怪病多见于痰""百病多兼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畅则痰消,气结则痰生。痰水与瘀血胶凝即为痰瘀。慢性支气管炎与痰的关系固然十分密切,与瘀血的关系更不可忽视;长期咳嗽、气喘,日久累及心脏,可伴紫绀、青紫舌等;初病在气,肺病气滞,滋生痰浊,日久由气及血,久病伤血,形成瘀血;久病入络,痰浊与气血相结,壅塞肺络。痰瘀胶凝,互化、互患有3条途经:1痰→气滞→瘀;2瘀→气滞→痰;3气滞→瘀→痰,故须痰瘀同治。临证有时虽只表现出痰或瘀,因痰瘀互化互患,故须痰瘀兼顾,治痰为主佐以治瘀,治瘀为主佐以治痰,或两者并治;当以辨证处方为基础,加入桃仁、郁金、丹参、虎杖、地龙等活血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血津液辨证理论,关国华教授认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主要致病因素有三:气、痰、瘀。三大致病因素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各有不同:气为始动因素,在疾病早期表现为肝气郁、脾气虚;痰邪在疾病中期主要体现为痰浊阻滞、痰热内蕴;瘀邪在疾病晚期体现为目络瘀阻、痰瘀互结。本病总体病机为邪实闭阻目窍,玄府不利,使津液溢于脉外,导致水液积聚,治疗上以“治水先利窍”为原则,将利水之效寓于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清热化痰、祛瘀通脉之法中;同时,关教授还提出早期治气、中期治痰、后期治瘀的分期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属于妇科多发病和难治病。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针刺组穴三方面介绍赖教授运用通元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认为肾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时应五脏俱调,痰瘀并治,调和脏腑神气,平衡一身阴阳。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高脂血症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痰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运用痰瘀理论辨治NAFLD合并高脂血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从痰瘀理论分析NAFLD的根本病机及在痰瘀理论指导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试论痰浊瘀血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痰瘀同病的理论源流进行了概述,并深入揭示了痰瘀同因、痰瘀同源、痰瘀互生等痰瘀相关学说的内容及机制,认为:痰瘀互结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理,痰瘀同治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痰瘀互结证可归属于中医学津血同病的主要证型中,其理论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黄帝内经》就已有“痰浊”“瘀血”“积证”等相关论述,后经过历朝历代医家不断阐明并发挥,至清朝已逐步发展完备,现在已作为中医学说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用于临证施治。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辨治各种临床疑难杂症,尤其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痰浊、瘀血原本作为独立的证候要素与病理产物,但在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中相互胶结,进一步加大疾病诊治难度。目前,痰瘀互结证相关证治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作者总结归纳痰瘀互结证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研究、临床论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临床实践表明,扣种不同的甲状腺病患者,在所患疾病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疾病过程中,可存在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痰瘀"表现。陈如泉教授在其临床过程中,从痰瘀证用药治疗甲状腺病,总结出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清且化痰、益气化痰、养阴化痰、温阳化痰、化痰软坚、清热化痰等十个法则。并指出在使用中,首当审痰瘀的有无,若存在痰瘀证候,尚需分清二者先后及主次关系,辨其偏瘀血、偏痰结、兼夹虚实、寒热的不同。在具体治疗时,由于痰瘀的相伴为患,还要确定化痰与祛瘀的主从或是痰瘀并治,并结合临床病例信治疗法则,精选有关方药。  相似文献   

19.
杨凯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6):114-114
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气血失调、供血障碍。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应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证分别采取气血同治、痰瘀同治、心脑同治或气血痰瘀并治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治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合近10年中医辨治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研究报道,阐明了痰、瘀互相影响、胶结为病的病机以及临床上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明确痰瘀同治的基本法则,并强调需根据标本逆顺和痰瘀的偏重,相应调整治则治法,标本兼顾,随证应变,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