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超引导下胃壁穿刺注墨指导胃癌淋巴结清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胃壁穿刺注墨的方法,对27例胃癌病人术前穿刺注墨,术中观察淋巴结墨染情况,作淋巴结清除术。并与同期31例未穿刺注墨组作对照。结果显示: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36个,转移率67%,转移度13%。对照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23个,转移率71%,转移度19%。其中n3、n4站淋巴结清除率,注墨组59%,对照组23%(P<0.01)。同内镜下胃壁穿刺注墨比较,B超引导下胃壁穿刺注墨具有指示准确、穿刺成功率高(89%)、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粒子炭在指导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组:40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肠镜局部注射微粒子炭后行直肠癌根治术,40例仅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记录清除的淋巴结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被黑染的淋巴结清晰可辨;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24. 6±4. 2)个,对照组为(15. 1±2. 6)个,P=0. 003 7;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7 .8±1 .7)个,对照组(4. 2±2. 0)个,P=0. 004 5;注墨组总的淋巴结黑染率62 .0%, 转移淋巴结黑染率66. 4%。结论:局部应用微粒子炭对指导直肠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除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制微粒子活履炭指导胃癌淋巴结清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胃癌手术时彻底清除引流病灶的转移淋巴结而保留不引流病灶未发生转移的正常淋巴结,是所期望的术式。我们于胃癌术中在癌周所属淋巴结内注入自制微粒子活性炭下称自制炭,以黑染淋巴结为导向进行清除,减少了以往手术中在淋巴结清除上的盲1 材料与方法目性。1.1 病例选择 自1998年3月~1999年1月间我科共收治胃癌患者139例,行根治切除者98例。选其中6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下称注墨组38例,对照组30例。以上两组病例根治度均为B级以上。病期、术式及淋巴结清除范围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P<0.01无转移淋巴结的黑染率为90.0%,两者差异高度显著(P<0.01),表明转移淋巴结黑染率明显低于无转移淋巴结,未黑染的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肿瘤附近的第1站。提示MMC-CH40是一种亲淋巴而非亲肿瘤的显色剂,且行根治术时即使癌肿附近淋巴结未黑染,也不影响清扫的彻底性,而且有助于R2以上根治的淋巴结清扫术。由于碳素具有吸附作用,吸附抗癌药的碳素在未切除的淋巴结内能将抗癌药逐渐释放出来,达到区域性化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伴有淋巴结切除(Iymphadenectomy,LAE)的大肠癌手术已广泛应用近一个世纪,切除所有潜在受累的淋巴组织的LAE的优点在于:①可减少局部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切缘受累或有淋巴播散者,85%日后局部复发。②获得精确的病理分期,以制定合理的辅助治疗方案。③防止微小和亚临床癌灶的遗漏。64%癌转移淋巴结<5mm,术中极易遗漏;再因术中确定炎性还是癌性淋巴结正确率仅达50%,清除淋巴组织越多,转移癌的发现率越高,可根治的大肠癌一站淋巴结转移40%~50%,二站11%~20%,三站8%~13%…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1%亚甲蓝1.0~2.0mL于术前24h注射5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并在术中探查其颈部淋巴结蓝染的数目及分布,同时对蓝染的淋巴结及切除甲状腺结节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5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32例,蓝染淋巴结1246枚,淋巴结转移86.6%(1079/1246)。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常出现的区域为Ⅵ组、Ⅲ组与Ⅳ组,其次为Ⅱ组,Ⅰ组及Ⅴ组很少转移。32例行中央组清除术,53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1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46例颈部无蓝染淋巴结而未行颈淋巴结清除。49例随访时间超过1年者,1年内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亚甲蓝标定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的方法可行、可靠,术中根据淋巴结蓝染的分布并结合快速病理诊断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是较为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纳米炭混悬液对腋窝淋巴结的示踪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间对21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采用纳米炭进行淋巴结示踪。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45.3岁。术前24~72h于乳晕周围分4点皮下均匀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共1ml。手术方式采用改良根治术5例,腔镜下乳房皮下腺体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加假体植入术12例,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加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术4例。术后观察腋窝淋巴结的黑染情况并送病理检查。结果21例患者分别检出淋巴结14~32枚,平均每例21.5枚,共452枚。肉眼下黑染淋巴结共435枚,黑染率为96.3%(435/452),其中明显黑染率为85.4%(386/452)。腋窝淋巴结无转移6例,有转移15例。有转移的淋巴结共45枚,均为明显黑染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黑染率为100%。经病理证实,未黑染的淋巴结均未出现癌转移。所有患者经8个月至2年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转移及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有纳米炭残留的局部组织在术后1年行活组织检查,见乳腺组织间隙有较多的纳米炭颗粒沉集,但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或组织变性。结论纳米炭混悬液经乳晕周围皮下注射后24~72h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可达到良好的淋巴结示踪效果,有效避免转移淋巴结的漏检。残留体内的纳米炭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纳米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腋窝淋巴结示踪剂。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妇瘤科王凌等三年来运用吸附丝裂霉素的微粒活性炭子宫颈癌根治术前15小时将其注入癌灶周围,以标记出盆腔内各组淋巴结,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除率,通过ho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黑染率为83.4%,共清除淋巴结475个,淋巴结黑染清晰,特别是闭孔窝内不易被发现的微小淋巴结显示清楚,大大提高了盆腔淋巴结清扫的质量。由于微粒活性炭是一种疏松多孔的无定型炭,作为一种异物进入组织后可迅速被淋巴细胞吞噬,黑染成为标记,便于清除。此外,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加入丝裂霉素可在淋巴系统内保持较长时间的局部高浓度…  相似文献   

9.
人原发性肝癌及癌周肝组织内C-myc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myc蛋白在肝癌组织及其癌周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97%(40/58)及65.52%(38/58)。C-myc蛋白表达的增加与HBsAg阳性、肝硬化及具有明显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癌周肝内转移、肿瘤无纤维包膜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肝癌手术切除患者中,C-myc蛋白表达增加则肿瘤复发机率亦增高。文中还讨论了C-myc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Huang BJ  Lu C  Xu H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93-296
目的 合理选择早期胃癌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方法 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各站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效率,并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4.8%,转移度为3.0%。胃下部癌第1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4.5%,各号淋巴结均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以No.7、8a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No.1、9、11P、12a和14v淋巴结几乎无转移。胃中部癌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3.8%,No.1、3、5、6淋巴结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仅№.7、8a淋巴结有转移。大癌灶(〉3.0cm)、黏膜下癌、低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阳性者的第Ⅰ、Ⅱ站淋巴结转移率较小癌灶(≤3.0cm)、黏膜内癌、高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单纯D,或D1+No.7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癌灶直径≤1.0cm或黏膜内癌;D1+No.7、8a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早期胃中、下部癌中直径〉1.0cm、凹陷型、黏膜下癌,其中癌灶直径〉3.0cm、淋巴管癌栓阳性者应加行No.1、9淋巴结清除;标准D:、D,淋巴结清除术应尽量避免施行。  相似文献   

11.
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31Ⅰ标记的小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3H11及便携式γ探测仪OncoprobeⅡTM对25例胃癌进行术中放射免疫探测,其中4例通过静脉注入131Ⅰ-3H11,19例通过胃镜癌周粘膜下注入131Ⅰ-3H11 2例通过胃镜癌周粘膜下注入131Ⅰ-NMIgG作为对照。19例注入131Ⅰ-3H11的患者,术中Oncoprobe探测判断胃壁肿瘤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4.6%、96.7%、及95.9%。探测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9.2%、97.7%及98.8%。结果表明,术中使用Oncoprobe探测,可有效地判别胃壁肿瘤浸润范围及转移淋巴结,可用于指导根治手术的施行。  相似文献   

12.
修乘波  吴刚  孙培春 《癌症进展》2018,16(7):884-886,896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及淋巴结清扫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注射,对照组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共清扫1257枚淋巴结,研究组共清除1730枚淋巴结,其中1007枚黑染淋巴结,黑染率为58.21%.研究组清扫平均淋巴结数和平均微小淋巴结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为(3.47±3.41)枚,研究组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为(7.52±4.93)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4.88%(187/1257),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9.13%(331/1730),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23.14%(233/1007),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与黑染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未出现与纳米活性炭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胃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提高总淋巴结、微小淋巴结以及转移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清除难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殷赤军  刘英娜 《癌症》1996,15(4):320-320
40例肺癌组织中HCG的免疫组化检测殷赤军刘英娜吕春苗本文用ABC法检测40例肺癌组织中的异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表达,初步探讨HCG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应用自制微粒子活性炭指导胃癌淋巴结清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胃癌手术时彻底清除引流病灶的转移淋巴结而保留不引流病灶未发生转移的正常淋巴结,是所期望的术式.我们于胃癌术中在癌周所属淋巴结内注入自制微粒子活性炭(下称自制炭),以黑染淋巴结为导向进行清除,减少了以往手术中在淋巴结清除上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淋巴化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化学药物预防和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胃癌淋巴化疗能通过三种方法提高疗效:①胃镜下胃粘膜内、癌灶内注药、术前或术中胃周动脉给药、术中由浆膜胃壁内注药;②使用抗癌药的乳剂型;③日本研制的丝裂霉素C-右旋糖苷已应用于临床,其淋巴组织浓度为乳剂的50倍,抗肿瘤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肝癌高发区62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癌周肝组织进行了P53和C-myc基因产物的标记。结果显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53与C-myc基因蛋白均过量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19%与67.74%,均高于有关文献报道的检测率。癌周肝组织中P53与C-myc阳性检出率均低于癌组织。HBsAg阳性病例、癌周伴肝硬变病例P53与C-myc基因异常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阴性病例。本文随访病例中,术后肿瘤复发组P53与C-myc基因表达的阳性率极明显地高于未复发尚生存组。文中还讨论了P53和C-myc基因产物的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消化系癌中HCG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发现部分胃癌(5/40)、肠癌(4/32)、胰腺癌(5/42)、胆囊癌(5/40)和胆管癌(5/42)含HCG阳性细胞,HCG阳性病例多表现为低或未分化癌、组织学分级Ⅲ级和易发生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提示HCG阳性消化系癌恶性度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差异竞争性多聚酶链反应(differentially competitive PCR,DC-PCR),并分析癌基因HER2和C-myc变异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DC-PCR定量检测胃原发癌、癌旁、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癌中HER2和C-myc扩增。结果 HER2扩增频率在近端胃癌组中高于远端胃癌组(分别是84.6%和26.3%,P〈0.05),侵及浆膜组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  相似文献   

19.
以颈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微癌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文超  赵文川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4):1412-1414
目的:探讨以颈部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微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中的特殊性.方法:分析1991~2003年收治的20例以颈淋巴结转移首诊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15例经术前淋巴结切除活检,5例经术中冰冻病理确诊,均有颈淋巴结转移,均行颈清术,转移最多在Ⅵ区.随访17例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出现明显颈部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癌属于进展性癌,应通过淋巴结切除活检或术中冰冻获得正确诊断并积极行联合根治手术,必要时行传统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探讨癌蛋白nm23H1,p185,p21,p5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卵巢癌腹膜后淋巴转移(LNM)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石腊包埋标本中nm23H1,p185,p21和p53的表达,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它们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在31例(31.6%)患者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p2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残留癌相关。病理证实49例(55.1%)有淋巴结转移;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的LNM率低(35.7%vs63.9%,P=0.012);p21表达与LNM正相关(P<0.001);p185(~)病例LNM率(64.4%)高于p185(+)或p185(-)的转移率(4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表达与LNM无关。与LNM相关的临床因素是伴有腹水、组织分化不良、残留灶和分期晚。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nm23H1蛋白阴性表达,p21的阳性表达、有残留灶和分化差。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中,nm23H1蛋白和p21的表达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独立的联合作用,而p185和p53的表达则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