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用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入物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新西兰白兔45只,按每组15只随机分为骨膜组、rhBMP-2复合体组和对照组。将3种植入物分别植入兔膝关节腔内,术后1,3,6,12和16周时取材,组织学观察骨形成并测量骨密度值(BMD)。结果:rHBMP-2组骨和软骨形成比骨膜组明显;对照组呈玻璃样变性,无骨形成。标本BMD值经统计学分析,骨膜组、rhBMP-2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骨膜和rhBMP-2诱导因子作用下rhBMP-2复合体组骨形成较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大量骨和软骨,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月骨摘除术后选择合适的月骨替代物填充遗留的空隙,是维护腕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和良好功能的关键.目的:探讨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与松质骨匀浆植入自体关节腔后的成骨和骨化机制,以及作为月骨替代物重建月骨的可行性.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45只新西兰白兔分成3组:骨膜包裹肌腱组、rhBMP-2组、单纯肌腱球对照组.分别以骨膜包绕肌腱团,1 mg rhBMP-2与游离肌腱、肌腱团块置入兔髌上囊.置入后3,6和9周取材,测量定量CT骨密度值,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在光镜下观察rhBMP-2分布.结果与结论:移植物植入后,早期骨膜包裹肌腱组rhBMP-2染色阴性,9周时阳性,之后呈阴性,表明其骨化形成主要是在骨膜成软骨作用基础上的成骨过程,而无rhBMP-2的作用;rhBMP组显示rhBMP-2分布及骨化明显强于骨膜包裹肌腱组,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强,9周时呈强阳性,主要分布于新生骨细胞簇和新生软骨细胞簇及周围,之后随骨细胞成熟量增多而逐渐减弱.单纯肌腱球对照组玻璃样变,最终呈胶原状rhBMP-2染色始终阴性.各组各时间点定量CT骨密度值经统计学分析,除3周时骨膜包裹肌腱组、单纯肌腱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复合rhBMP-2及松质骨匀浆植入物在骨rhBMP-2及松质骨匀浆中rhBMP-2的诱导作用下可形成大量骨和软骨,有较强支撑作用,为其用作月骨替代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代单层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包埋于骨与骨膜之间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探索一种关节内骨软骨缺损或单纯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5/2006-10在安徽医科大学完成。实验分组: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体质量460~520g,随机摸球法分为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每组9只。实验方法:取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兔子膝关节的软骨消化成软骨细胞并在体外原代单层培养近2周;每只兔子的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部造成3mm×4mm×4mm的骨软骨缺损,在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各取两块3mm×4mm的髂骨洗去血细胞,充填软骨下骨缺损,松质面向关节腔,骨膜覆盖,软骨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物注入腔隙内;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不注射软骨细胞;骨膜移植组用骨膜修复。实验评估:分别在4,8,12周进行大体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蕃红花”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形态学以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软骨的生长情况,并按照O’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评分标准,对各组进行半定量评分,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软骨的生长情况: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软骨缺损被修复,外观与周围正常软骨没有明显区别,组织学检测为透明软骨或类透明软骨,软骨下骨修复完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缺损表面被纤维软骨修复,12周出现明显退变;骨膜移植组缺损被纤维组织及骨样组织修复,对应的髌骨软骨出现磨损的创痕。②3组不同时间点组织学评分: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4周分别是(10.83±4.40),(9.33±3.93),(5.83±1.94)分;8周:(15.17±4.71),(10.83±3.06),(6.67±1.51)分;12周:(15.83±4.58),(8.17±2.79),(3.83±0.75)分。在第8,12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体骨复合纤维蛋白凝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可在重建软骨下骨的同时形成透明或类透明软骨表面。  相似文献   

4.
背景:月骨切除后以往用硅胶假体和豆状骨移位等替代,短期有一定疗效,但可发生硅胶性骨膜炎、移植骨吸收和腕骨塌陷等并发症.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以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植入物替代月骨观察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四五月龄健康新西兰白兔45只,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骨膜包绕肌腱组、骨膜包绕肌腱与bFGF复合体组和单纯肌腱球组.于兔双膝关节内侧切取部分股四头肌腱,于胫骨近端切取骨膜备用.造模后,骨膜包绕肌腱组以骨膜生发层朝外包绕肌腱团,7-0无创尼龙线缝合成植入物后置入兔髌上囊;骨膜包绕肌腱与bFGF复合体组,骨膜生发层朝外包绕肌腱团,将1 m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切取的游离肌腱混合制成植入物后置入兔髌上囊;单纯肌腱球组制作单纯游离肌腱团块,置入兔髌上囊.术后1,3,6,12,16周组织学观察骨形成,以CT机测定植入物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骨膜包绕肌腱与bFGF复合体组骨形成早于骨膜包绕肌腱组,术后3周即有新生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形成,12周时已接近正常骨硬度,形成外层较厚的类似正常关节软骨层,其具有良好的几何形态、硬度和支撑作用,但骨膜包绕肌腱组同时伴有软骨化骨现象,其外层光滑呈梨白色,有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单纯肌腱球组无骨化现象,最终呈片状胶原,无支撑作用.骨膜包绕肌腱与bFGF复合体组骨密度值高于其他两组(P<0 01).提示骨膜包绕肌腱与bFGF复合体骨化作用和生物学性能明显,骨形成较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多骨和软骨组织,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4种复合体在体内成骨、成软骨能力,探索重建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A组),骨膜包绕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C组),骨膜包绕肌腱组(D组)。将4组复合体分别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术后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A,B组复合体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8周形成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C组复合体4周有新生骨与软骨形成,8周形成较成熟骨小梁,24周形成骨性团块;D组复合体2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术后A,B,C组与D组复合体CT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组复合体兼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骨时间早等优点,为重建月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4种复合体在体内成骨、成软骨能力,探索重建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A组),骨膜包绕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C组),骨膜包绕肌腱组(D组).将4组复合体分别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术后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A,B组复合体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8周形成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C组复合体4周有新生骨与软骨形成,8周形成较成熟骨小梁,24周形成骨性团块;D组复合体2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术后A,B,C组与D组复合体CT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结论:A组复合体兼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骨时间早等优点,为重建月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的协同作用。方法3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0只,设立rhBMP-2/TGF-β/bFGF为实验组;rhBMP-2/TGF-β、rhBMP-2/bFGF、rhBMP-2和单纯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观察5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rhBMP-2/TGF-β/bFGF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在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MP-2、TGF-β和bFGF在诱导成骨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晋龙  何黎升  刘宝林  马秦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452-1453,T003
目的:研究珊瑚人工骨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的结合情况。方法:10只杂种犬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2只。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的珊瑚块置于下颌骨表面,按标准方法植入纯钛种植体2枚,使种植体一半位于珊瑚块内,另一半位于下颌骨内,rhBMP-2珊瑚块固定。共植入材料2块,种植体4枚。同法作对侧下颌骨,植入单纯珊瑚块作为对照。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制作组织学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单纯珊瑚成骨较少,未成骨区域由软组织充填,珊瑚与种植体之间可形成部分骨结合;复合材料组成骨明显多于单纯珊瑚,近下颌骨区与种植体形成更完善的骨界面,界面骨成熟。组织形态学测量,珊瑚组成骨量(2.32&;#177;0.27)mm,骨结合率23.92%;rhBMP-2珊瑚组成骨量(2.61&;#177;0.14)mm,骨结合率50.73%。结论:单纯珊瑚与rhBMP-2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二者成骨量差别不大,均可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但骨结合率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Ⅰ、Ⅱ型胶原mRNA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对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测定,以分析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BALB/c小鼠110只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5只,设立rhBMP-2/bFGF为实验组,rhBMP-2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21d共8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对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观察2组在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情况。结果:①Ⅱ-型胶原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的。②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mRNA、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但是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③实验组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早于对照组,在术后7,14,21d,实验组ALP分别为(63.85&;#177;6.87),(27.12&;#177;4.23),(8.93&;#177;1,49)IU/g;对照组ALP分另U为(27.26&;#177;4.13),(70.65&;#177;5.92),(39.46&;#177;4.72)IU/g(t=12.40,20.85,17.52,P&;lt;0.01)。结论:bFGF增强了rhBMP-2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A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成骨能力的量效关系进行研究。方法:280只BALB/c小鼠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8组,每组35只,实验组舳MP-2的剂量均为0.5mg,bFGF的剂量分别为0,2,10,40,80,300,500活性单位(IU);设立单纯牛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按实验设计,分别将rhBMP-2混悬液及bFGF-PVP溶液与牛松质骨载体充分混匀,负压下真空抽吸,冻干。将复合植骨材料植入小鼠右侧股部肌袋内,各组分别于术后3,5,7,9,14,21d共6个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X线分析以及钙含量测定,观察各组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①bFGF剂量为10~80IU时,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及新生骨形成均早于其他各组,成骨量多于其他各组,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t=4.44.P&;lt;0.05),提示此剂量bFGF使rhBMP-2的诱导成骨能力明显增强。②bFGF剂量为0,2,300IU时。各组在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及新生骨形成以及组织钙含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0.73,P&;lt;0.05),提示此剂量bFGF对rhBMP-2的诱导成骨能力无明显影响。③bFGF剂量为500IU时,术后21d,仅1例标本可见散在的极少量新骨形成,其组织钙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t=6.15。P&;lt;0.05),提示此剂量bFGF明显抑制了rhBMP-2的诱导成骨能力。④术后21d,单纯松质骨载体组未见新骨形成。结论:bFGF与rhBMP-2诱导成骨能力存在着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体内的诱导成骨作用进行探讨。19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5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TGF-β载体为实验组,rhBMP-2载体,单纯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1d共10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 实验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其碱性磷酸酶水平高峰较对照组提前,其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MP-2和TGF-β在体内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体内的诱导成骨作用进行探讨。方法19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5只,试验侧均位于右后肢,设立rhBMP-2/TGF-β/载体为实验组,rhBMP-2/载体、单纯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1d共10个时间点取材,观察其诱导成骨过程。结果实验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其碱性磷酸酶水平高峰较对照组提前,其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MP-2和TGF-β在体内诱导成骨调节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实验组b(FS+bBMP)、对照组b(bBMP)、实验组r(FS+rhBMP-2)、对照组r(rhBMP)、对照组FS(FS)及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人小鼠肌袋内,采用用放射学、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等方法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以bBMP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b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lt;0.01);在以rhBMP-2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r同样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lt;0.01)。结论:以FS为载体复合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月骨缺血性坏死III、IV期患者,需行月骨切除,而如何选用适宜的替代物填充月骨摘除后所留的间隙,成为治疗此病的关键.目的:评价骨膜包绕松质骨粒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复合体在体内成骨成软骨能力,探索重建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分为3组:分别于兔膝关节髌上囊置入骨膜包绕松质骨粒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复合体,骨膜包绕松质骨粒,骨膜包绕肌腱.术后2,4,8,12,16,24周取标本进行大体、放射学、光镜及电镜检查,并对复合体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 复合体组复合体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8周形成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24周复合体无退变吸收,骨膜包绕松质骨粒组复合体4周有新生骨与软骨形成,8周形成较成熟骨小梁,24周形成骨性团块;骨膜包绕肌腱组复合体2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术后复合体组,骨膜包绕松质骨粒组与骨膜包绕肌腱组复合体CT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骨膜包绕松质骨粒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纤维蛋白胶复合体组复合体成骨时间早、成骨完全,并具有适宜的可塑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传统的松质骨移植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用于大段骨缺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的:通过对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MP-2/bFGF)大段异种皮质骨成骨作用观察,探讨异种皮质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版纳近交系小耳猪骨,经过钻孔、酶处理等方法处理后,再在真空、冻干、吸附基础上复合rhBMP-2/bFGF,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皮质管状骨。经复合后每根复合骨含40UbFGF+10mg聚乙烯吡咯酮+0.5mgrhBMP-2。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于兔左桡骨中段制成2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皮质管状骨、对照组植入单纯管状皮质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取材,通过X射线检查、组织学观察等指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皮质骨活化,术后8周移植皮质骨两端结合处愈合,术后12周骨缺损修复较满意:对照组修复缓慢;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见修复。结论:近交系管状猪皮质骨复合rhBMP-2/bFGF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I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杜俊杰  罗卓荆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62-2063,I001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的协同作用。方法 3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0只,设立rhBMP-2/TGF-β/bFGF为实验组;rhBMP-2/TGF-β、rhBMP-2/bFGF、rhBMP-2和单纯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量,观察5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 rhBMP-2/TGF-β/bFGF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在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MBP-2、TGF-β和bFGF在诱导成骨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著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多孔人工假体植入后骨长入的早期影响。 方法将32只4月龄新西兰白兔肌注地塞米松10 mg/kg体重/次,每周2次,共8周后分为对照组、HBO组、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组(rhBMP-2组)和HBO+rhBMP-2组。对照组和HBO组双侧股骨近端植入多孔假体,rhBMP-2组和HBO+rhBMP-2组双侧股骨近端植入胶原蛋白复合rhBMP-2多孔假体。对照组、rhBMP-2组不予HBO处理,HBO组和HBO+rhBMP-2组给予HBO处理。于术后12周处死所有动物,取右侧股骨标本用于硬组织切片,左侧标本用于生物力学推出测试。 结果骨结合率:HBO+rhBMP-2组&rt;HBO组&rt;rhBMP-2组&rt;对照组。对照组与rhBMP-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内新骨形成率: HBO组&rt;HBO+rhBMP-2组 &rt;对照组&rt;rhBMP-2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出试验结果显示,HBO组和HBO+rhBMP-2组的抗剪切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hBMP-2组(P<0.05),但HBO组和HBO+rhBMP-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rhBMP-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孔假体植入后早期进行HBO治疗可以提高假体与骨的结合率,促进骨组织长入多孔假体中,钴鉻钼合金增强假体-骨结合强度;HBO与rhBMP-2有协同作用,但rhBMP-2载体妨碍骨长入。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以往的骨修复材料都优先考虑生物材料对骨缺损的骨传导作用,而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的骨修复材料(骨优导)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机制为骨诱导(诱导成骨)作用。目的:采用两种动物模型观察骨修复材料(骨优导)的体内成骨活性。设计:分组对比,多角度评估观察实验。材料:rhBMP-2和载体材料制备的骨修复材料(骨优导)由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提供。方法:①小鼠肌袋异位成骨实验:ICR小鼠72只随机分为rhBMP-2材料5,10,20,40,80,160,250μg组、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9组,后腿外侧肌肉间隙陷窝分别植入相应剂量的骨优导或空白材料,或做假手术。②犬桡骨骨缺损修复实验:30只犬随机分为rhBMP-2材料1,2,4mg组、空白对照组、造模组5组,制备桡骨2cm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相应剂量的骨优导或空白材料,造模组不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植入材料当天和植入后21d拍X射线片观察,21d后取材,测定新骨的湿重,干重,灰份含量、钙含量。②犬植入后当天、植入后1,2,3个月拍X射线片观察,并对骨愈合情况进行量化后评分。结果:植入骨修复材料(骨优导)的小鼠在植入后21d解剖发现植入部位有大量新骨形成,而新骨的干重、湿重、灰分含量、钙含量都和植入的rhBMP-2剂量成线形正比。在犬桡骨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到植入骨优导后1个月,植入区域有明显的新骨形成,植入3个月后愈合良好,两个对照组均未能愈合。量化评分显示rhBMP-2可加速骨缺损修复。结论:骨修复材料(骨优导)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和修复骨缺损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