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方法 根据靶酶活性位点的空间特征、各种力场和关键残基分布,设计并合成了N-[2-(2,4-二氟苯基)-2-羟基-3-(1H-1,2,4-三唑-1-基)丙基]-N'-(4-取代苯基)-3(2H,4H)-1,2,4-三唑酮类化合物,并测定了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 体外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8种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抗真菌活性,对深部真菌的活性明显优于浅部真菌。结论 目标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均显示有较强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化合物1具有广谱、高活性的优点,值得进一步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化学法合成具有PTP1B酶抑制活性的新型溴酚衍生物-(2′-溴-4′,5′-二甲氧基-苯基)-(2,3-二溴-4,5-二甲氧基-苯基)-甲烷。方法:采用傅克酰基化、逐级溴化、脱羰基等经典合成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6。采用EI-MS,HREI-MS,1H-NMR,13C-NMR,IR等方法对合成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比色法对化合物6进行PTP1B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采用四步法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6,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PTP1B酶抑制活性。结论:采用化学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6,总产率为20%,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TP1B酶抑制活性5 mg·L-1,酶抑制率为40.16%。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化学法合成具有PTP1 B酶抑制活性的新型溴酚衍生物-(2'-溴4',5'-二甲氧基-苯基)-(2,3-二溴-4,5-二甲氧基-苯基)-甲烷.方法:采用傅克酰基化、逐级溴化、脱羰基等经典合成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6.采用EI-Ms,HREI-MS,~(1)H-NMR,~(13)C-NMR,IR等方法对合成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比色法对化合物6进行PTP1 B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采用四步法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6,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PTP1 B酶抑制活性.结论:采用化学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6,总产率为20%,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TP1 B酶抑制活性5 mg·L~(-1),酶抑制率为40.16%.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成3-烟酰胺基-1,2,4-苯并三嗪-1,4-二氮氧化物;测定3-烟酰胺基-1,2,4-苯并三嗪-1,4-二氮氧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苯并呋咱氮氧化物(BFO)和氨基氰为起始原料合成中间体3-氨基-1,2,4-苯并三嗪-1,4-二氮氧化物,所得的中间体和烟酰氯反应得目标化合物。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为模型,采用MTT分析法,测定3-烟酰胺基-1,2,4-苯并三嗪-1,4-二氮氧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氢谱(1H-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确证,纯度经HPLC检测达99.24%。结论 合成了3-烟酰胺基-1,2,4-苯并三嗪-1,4-二氮氧化物;3-烟酰胺基-1,2,4-苯并三嗪-1,4-二氮氧化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的活性大于替拉扎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板蓝根中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 将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配成0.5%水溶液,鲎试验法进行抗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致家兔发热实验检测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体内抗内毒素作用;脂多糖致小鼠死亡实验测定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保护作用及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对脂多糖致小鼠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实验,研究板蓝根中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 0.832 nag-ml-1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可使4EU内毒素降解为1.22EU,破坏率为70.56%0.5%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家兔体温升高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从70%降为25%;板蓝根中的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可抑制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a和NO的过度释放,其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出的3-(2'-羧基苯基)-1(3H)-喹唑酮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发现氟喹诺酮由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结构修饰策略。方法基于药效团和骨架迁越药物设计原理,用均三唑杂环和α,β-不饱和酮分别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和稠合修饰基,设计合成了C-3噻二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6a^61)。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化合物的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3种癌细胞株的抗增值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新结构的C-稠杂环不饱和酮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强于母体化合物1,其中含氟苯基和邻甲氧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多柔比星相当。结论噻二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骨架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葛瀚麟  戴均贵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51-3155
目的:研究一株来源于海南刺果番荔枝、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内生真菌F-31(黑团孢霉,Periconia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改良PDA培养基,对内生真菌F-31进行放大培养,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手段对其发酵液及菌丝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IR,MS,NMR等多种波谱手段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的结构,应用MTT法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内生真菌F-31的菌液乙酸乙酯层提取部分和菌丝部分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5-(3-hydroxybutyl)furan-2(5H)-one(1),chloranthalactone E(2),5,7-二甲氧基-6-羟基香豆素(3),(1′R,2′R,3′S,4′R)-1,2,4-三唑核酸(4),L-亮氨酸(5),L-苯丙氨酸(6)。药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6个化合物均无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所得的化合物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合成(E)-N′-芳基亚甲基-4-(4-苯基嘧啶-2-基氨基)苯甲酰肼衍生物,并对其抗HIV-1的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4-氨基苯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通过5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采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了合成化合物对于HIV-1转录抑制活性。结果 目标化合物对于HIV-1的转录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p活性最优,在2 μmol·L-1浓度下HIV-1转录抑制率为(73±0.05)%,在20 μmol·L-1浓度下HIV-1转录活性为(90±0.01)%。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7p以浓度依赖性在NH1和NH2细胞中抑制HIV-1的转录活性以及下调RNA聚合酶Ⅱ CTD二号位丝氨酸磷酸化。最后,分子对接表明化合物7p与CDK9有很强的结合作用。结论 该系列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HIV-1的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S,3R)- 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总收率为30.6%.结论 工艺改进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现由抗菌氟喹诺酮转化为抗肿瘤氟喹诺酮的有效结构修饰方法。方法均三唑杂环作为氧氟沙星(1)C-3羧基的等排体,功能基硫乙酰腙类及腙类为其杂环排体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氟喹诺酮C-3均三唑硫乙酰腙类及C-3均三唑腙类目标化合物。用四唑盐(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合成了14个目标化合物,体外均显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意义的是腙类目标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酰腙类化合物活性。结论均三唑腙结构作为C-3羧基的等排体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构效关系,寻找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的新型吡嗪酮类化合物。方法 以2-甲基-3-苯基吡咯并吡嗪-1(2H)-酮化合物为母体,合成系列化合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抗炎和镇痛活性实验。结果 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经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小鼠实验表明,一些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或镇痛作用。结论 化合物14抗炎镇痛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初步探讨二苯甲酮类抗真菌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苯甲酰氯或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二苯甲酮类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MSESI确证结构;通过药敏试验测定目标化合物对4种常见真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合成并鉴定出13个二苯甲酮类化合物(a1~a6,b1,c1~c6),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MIC=5.45~1 278 mg·L~(-1)),其中4-氟-二苯甲酮(a2)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最强(MIC=55.08 mg·L~(-1)),4-氯-4'-硝基-二苯甲酮(a4)显示强抗安琪酵母菌活性(MIC=5.45 mg·L~(-1)),2,4,6-三甲基-二苯甲酮(b1)抗黑曲霉菌活性最好(MIC=55.62 mg·L~(-1))。结论:合成的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提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性;不同结构对不同真菌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其中羰基官能团对其活性起关键作用,且不同取代基对目标化合物抗真菌活性影响较大,被多个氯原子取代的二苯酮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最为突出。实验结果可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合成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取代苯硫酚为起始原料,首先合成中间体3-次苄基硫色满酮;然后利用水合肼和3-次苄基硫色满酮在醋酸中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稀释法对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共合成了8个新的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并经过H-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认了其结构。抗真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大部分供试真菌具有好的活性。结论2,3,3a,4-四氢硫色烯并[4,3-c]吡唑类化合物在体外具有抗真菌活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4-甲基哌嗪基)-N-(2,4,6-三甲氧苯基)乙酰胺的简便合成方法。方法:以苯胺为起始原料合成1,3,5-三甲氧基苯,经硝化、还原、酰化、烷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目标化合物经1 HNMR确认结构。结论:本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瓦山安息香(Styrax perkinsiae)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应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树皮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 鉴定为 5-(2-propen-1-one)-7-methoxy-2-(3, 4-methylene-dioxyphenyl) benzofuran(1)、1′′-hydryoxyegonol gentiobioside (2)、obassioside B (3)、5-(3-羟基)丙基-7-甲氧基-2-(3, 4-二氧亚甲基苯基)苯并呋喃(4)、egonol-葡萄糖苷(5)、egonol-龙胆双糖苷(6)、egonol-龙胆三糖苷(7)、styraxlignolide B (8)、styraxjaponoside C(9)、masutakesideI(10)。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的2-苯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并合成4-(2',3'-二氯苯基)-1,4-二氢-2,6-二甲基-3-吡啶甲酸甲酯。方法以2,3-二氯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水解反应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利用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HPLC归一化法测得质量分数为98.3%。结论4-(2',3'-二氯苯基)-1,4-二氢-2,6-二甲基-3-吡啶甲酸甲酯的合成为丁酸氯维地平中杂质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沉香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2株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柯拉斯那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8-羟基-2-(2-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7-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7β,8β-环氧-6α-羟基-5α-甲氧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rel-(1a R,2R,3R,7b S)-5,6-环氧-7,8-二羟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柬埔寨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有较弱的体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简便高效的方法,对从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分离得到的环状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苯基)-3',4″-环氧-3-庚醇进行了首次全合成。产物结构经IR、~1H-NMR、~(13)C-NMR和MS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并合成1-[3-(3-苄基-4-乙氧基苄基)-4-氯苯基]-1,6-二脱氧-β-D-吡喃葡萄糖。方法以5-溴-2-氯-4'-乙氧基二苯甲烷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还原、亲核加成、还原乙酰化、脱乙酰化反应的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总收率为32%,质量分数为98.48%。结论1-[3-(3-苄基-4-乙氧基苄基)-4-氯苯基]-1,6-二脱氧-β-D-吡喃葡萄糖的合成为tianagliflozin中杂质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发现抗菌氟喹诺酮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修饰策略。方法 以均三唑为氧氟沙星C-3羧基的等排体、通过缩环合反应设计了C-3噻二唑并均三唑稠杂环目标化合物(5a~5l,6a~6l)。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Capan-1和HL60 3种癌细胞株的抗增值活性。结果 合成了12个新型结构的C-3稠杂环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强于母体1和相应中间体硫醚酮5的活性,但弱于硫醚酮缩氨基硫脲化合物6的活性。结论 C-3稠杂环等排体的结构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