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 30 mL 静脉输注,每日1 次;曲美他嗪片每次 20 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4 d.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3.3%;心绞痛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高敏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皆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对照纽6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8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兄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曲美他嗪片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连用14d。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服药两周各观察疗效及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等。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4.4%,心电图疗效为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3%、67.7%(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每天心绞痛症状及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的消耗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7.78%;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77.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6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及组间对照,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和曲美他嗪组(46例)。后者服用曲美他嗪20mgtid,余用药同对照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67.4%,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74.0%和52.2%,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和总缺血面积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疗法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加用曲美他嗪和LMWH,其中曲美他嗪60mg/d,分3次口服,疗程30d;LMWH 0.4mL-0.6mL(4100U-615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7d-1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至治疗后30d的心脏事件。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5%,心电图总有效率88%,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2%,心电图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降低血脂,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0%和62.0%,对照组为74.0%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ST段下降导联数、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 l加入0.9%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和心电图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2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1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96例),两组病人给予抗缺血、调脂、抗血小板凝集、抗凝等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83%,优于对照组的84.38%(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对照组单独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应用曲美他嗪+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每日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和曲美他嗪,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异山梨酯用量指标均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及低分子肝素静脉输注,对照组仅予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较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降血脂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曲美他嗪,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末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缩短持续时间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侧支循环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在阻碍心绞痛进行性恶化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钙、肠溶阿司匹林(拜耳),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万爽力),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缓解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为2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3.3%;治疗组心电图改善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绞痛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加曲美他嗪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本院接诊的心绞痛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加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加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曲美他嗪治疗组(32例)。曲美他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在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控制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增加(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心率和收缩压乘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能更有效地控制UAP,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03~06北京天坛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曲美他嗪,另一组应用硝酸脂类药物作为对照,服药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片消耗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两组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减少,ECG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并与硝酸脂类药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