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血液镜检原虫是确诊疟疾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目前疟区居民常自行不正规治疗和预防服药,致使患者血中原虫数量减少,镜检确诊亦受影响。特异抗体检测阳性往往迟于原虫血症5~12天,缺乏诊断价值。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红细胞内原虫抗原具有敏感、特异之优点,可用于早期诊断,又可  相似文献   

2.
应用ELISA抑制法检测小鼠红细胞内约氏疟原虫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微板抗原包被剂量为20μg/ml,用反复感染原虫小鼠20只的感染混合血清作为抑制反应剂,结果表明ELISA抑制法的敏感度随着感染混合血清稀释度增加而提高,当1:500稀释时红细胞内抗原测水平为1虫/10~4BRC;感染小鼠阳性率为95.8%(64/48),正常小鼠阴性率为90.3%(28/31)。  相似文献   

3.
TMB底物用于ELISA抑制法检测人恶性疟原虫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是一种过氧化物酶的底物,目前被用于酶标抗体的检测。我们在小鼠红细胞内约氏疟原虫抗原检测的基础上,以TMB为底物进行了ELISA抑制法检测人恶性疟原虫(Pf)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鬼形红细胞中约氏疟原虫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用皂化和低渗技术,使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溶血变成鬼形细胞,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结构.结果鬼形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形态结构完整,呈现红内期各期疟原虫的特征性结构,如红细胞膜源性纳虫空泡,指环样早期滋养体,"褡裢"(brassiere)样早期裂殖体,裂殖体表面新生芽体和葡萄串样晚期裂殖体的外形;早期滋养体的胞口、食物泡和结晶样的疟色素颗粒,晚期滋养体的核质与核膜的增生,及其增生核膜的衍化;裂体增殖过程中先行的团块样核分裂及其随后的芽体等头端结构的形成.结论鬼形细胞技术有可能成为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生物学及其免疫学和疫苗学研究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检测腹腔单核细胞对约氏疟原虫感染红细胞(靶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用皂化约氏疟原虫感染的鬼形红细胞(SPRBC)腹腔注射免疫小鼠2次.3周后,用感染红细胞(PRBC)作为靶细胞注入腹腔,90 min后洗取腹腔细胞,用扫描电镜观察腹腔单核细胞的变化和对靶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腹腔细胞在靶细胞注入90 min后呈现各种激活状态:(1)腹腔单核细胞大小不均一,细胞表面绒毛变的细长浓密且有细胞间联接;(2)部分腹腔单核细胞胞浆摊展(呈"煎蛋"样)或呈"细胞炸弹"样;(3)延展或片状的绒毛和摊展的胞浆可粘附包卷靶细胞,并可使其因密集穿孔而受损.结论小鼠经约氏疟原虫感染的鬼形红细胞免疫后,其腹腔单核细胞对红内期疟原虫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用约氏疟原虫(简称P.y)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观察原虫攻击后保护作用及鼠脾细胞ConA诱导的IFN-γ分泌水平,并设佐剂对照组和空白组.结果显示:免疫组血中原虫推迟出现,感染率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1),感染时间明显缩短,佐剂对照组原虫率也低于空白组;且与空白组比较,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IFN-γ高峰出现早,说明IFN-γ对抑制血中原虫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菊花乙醇提取物0.3g/Kg及0.7g/kg两种剂量对红细胞内期约氏疟原虫的效应,结果两种剂量的菊花乙醇提取物均显示抗疟作用,以高剂量(0.7g/kg)组疗效更好;对照组虫血症率为43.70%,高剂量组虫血症率为0.68%,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硝喹对鼠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灌服单剂量的硝喹(1mg/kg)后30min到24h,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了红内期疟原虫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光镜下,有些晚期滋养体核大而不能分裂,有些原虫胞浆中有散在的圆形红色颗粒,这些红色颗粒可能是电镜中观察到的自噬泡或膜性残体。在电镜下,最早观察到的是原虫线粒体肿胀,基质空化,粗面内质网扩张和排列紊乱,核糖体脱落和解聚。随后原虫膜性结构增生,在胞浆中形成多层螺纹膜或髓鞘样结构,核膜肿胀,增生,核周间隙增宽。药物作用晚期,原虫结构瓦解,形成大量自噬泡。结果表明,硝喹干扰了疟原虫的膜系统,胞浆系统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从多个环节发挥其抗疟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斯氏按氏(ArophelesStephensi)对人疟原虫很敏感,可传播人疟,用此蚊种作疟疾研究,具有一定的危险,因此在国内蚊种中找出对约氏疟原虫敏感的实验媒介,即摸索建立约氏疟原虫——大劣按蚊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我们从1990年5月起开始用大劣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毫菊氯仿提取物对约氏疟原虫配子体的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灿熙  雷颖 《海南医学》1996,(3):143-144
感染约氏鼠疟原虫已于体的小鼠腹腔注射毫菊氯仿提取物1.4g/kg,用药后12小时,给斯氏按蚊吸血30分钟,按规定的时间解剖蚊胃及涎腺,结果显示毫菊氯仿提取物能影响小鼠体内约氏疟原虫配子体在蚊体内发育为卵囊及感染性的子孢子.  相似文献   

13.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中华按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按蚊有500余种,不同蚊种的传疟效能差异很大。阐明蚊媒传疟效能差异的调控机制,探索控制疟疾传播的新策略,是当前疟疾防治研究的新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基因表达系列分析[1],从感染疟原虫的蚊媒体内分离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并进一步论证其与感染的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感染小鼠血液直接分离约氏疟原虫合子,并在体外培养,转化为动合子,方法:体外诱导感染鼠血中的约氏疟原虫雌雄配子形成,受精,采用Ficoll 400-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合子,并在MEM培养基中培养。结果:从10-15只感染小鼠血液可分离到10^6数量级的约氏疟原虫合子,在22℃条件下,经18-24h培养有动合子形成,结论:可以直接从感染血中分离到约氏疟原虫合子,所得合子经培养可形成动合子。  相似文献   

15.
硝喹对约氏疟原虫卵囊和子孢子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硝喹在鼠疟孢子增殖期作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卵囊数量减少,个体较小,晚期卵囊退化,外形不规则;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核膜肿胀,核基质浓缩,自噬泡明显可见,线粒体空泡变,残余体增多。子孢子核膜增厚,空泡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离、克隆约氏疟原虫动力素蛋白(Plasmodium yoelii dynamin-like proteon,PyDyn)基因,并用其在原核表达的蛋白结构域产物做候选疫苗,研究其免疫保护性。方法 应用约氏疟原虫基因组数据库,设计特异引物,用RT—PCR法从约氏疟原虫红内期mRNA扩增PyDyn基因编码区;分析其序列特性;原核表达约氏疟原虫动力素结构域蛋白、IPA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从鼠约氏疟原虫mRNA扩增的PyDyn基因编码区是一个全长为2433bp的cDNA克隆,编码811个氨基酸的蛋白肤链,具有典型的动力素蛋白家族的结构特性。该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AF458071。IFA表明该虫源性结构蛋白(PyDyn)的第1、3、5结构域的抗血清可以识别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结论 经分离、克隆和表达的新PyDyn有望成为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7.
ELISA双夹心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绍谆  马文煜 《医学争鸣》1989,10(5):342-344
用纯化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免疫豚鼠和家兔制备免疫血清,建立ELISA双夹心法检测RSV抗原,证明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能从感染RSV组织培养上清液中检出≥0.5TCID_(50)/0.1ml的RSV。检测临床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咽抽出液31份,初步结果显示:本法的阳性率与病毒分离培养和IFA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可用于RSV感染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疟疾免疫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其中细胞免疫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免疫核糖核酸(iRNA)能够传递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己开始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故本实验制备了抗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yoelii)iRNA,通过白细胞粘附抑制(LAI)试验,观察其体外传递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效应,以期将iRNA用于疟疾免疫机理的探讨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IL-12在约氏疟原虫感染中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2在约氏疟原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法感染IL-12基因敲除小鼠和B6小鼠约氏疟原虫(17XNL),于感染后的第0、2或4、6天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从感染后的第2天起,隔日检测小鼠虫体血症水平.结果:与B6小鼠相比,IL-12基因敲除小鼠在感染后虫体血症水平增长迅速且水平高;清除感染需时较长,但仍能完全清除虫体而存活.在感染后的第0、2、6天血清中无IL-12、IFN-γ,而B6小鼠IL-12、IFN-γ(D4)水平均较高.两者在TNF-α水平上无差别.结论:尽管IL-12对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的存活很重要,但无IL-12的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小鼠免疫应答的差异性.方法:约氏疟原虫腹腔感染DBA/2、BALB/c和C57BL/6小鼠,制备薄血膜,姬姆萨染色,计数红细胞感染率;通过ELISA和Griess实验分别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感染第3 d之后,DBA/2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显著低于BALB/c和C57BL/6小鼠;将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PRBC)和脂多糖(LPS)或IFN-γ分别与3种感染第3 d小鼠脾细胞共同培养后,DBA/2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NO水平明显高于BALB/c和C57BL/6小鼠.结论: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在Th1型细胞免疫应答的建立和巨噬细胞活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