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托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在现代医学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措施 ,也易于理解 ,托法在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属于一种重要的手段。《外科精要》指出 :凡为疡医 ,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 ,脓未成使脓早成 ,脓已成使新肉早生 ,气血虚者托里补之 ,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是中医外科治则的法宝 ,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扬1 托法的治疗原则1 1 托补法 :根据外科疮疡正气内虚的不同 ,给予扶助气血 ,调其营卫 ,托毒外出。肿疡毒势旺盛 ,正气不足 ,不能托毒外出 ,脓肿已成 ,熟而不溃 ,根盘散漫 ,难以溃破 ,治疗托里透脓 …  相似文献   

2.
托法浅谈     
托法是中医外科用以治疗疮疡的一种常用内治法。依据组方中补益药物与透托药物配伍主次的变化,托法可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临床依据疮疡的性质,在辨证时要考虑毒聚透托行,补溃补拖施;阳证透托泄毒,阴证补托起疮;疔疮透托防散,疽发补托遏陷。  相似文献   

3.
林寿江 《四川中医》1999,17(9):33-34
托法,疡医用以祛腐排脓扶正促愈。皮肤疾患一般虽无明显的脓腐过程,但笔者在临床上常借用托法治疗一些清消不应及气血失和之症,扶正达邪,常有事半功倍之效。现举三案,以供同道参考。三肺风粉刺徐X,女,22岁,1995年10月11日初诊。患面部粉刺多年,虽屡经医治,疗效甚微。面部常布赤豆大级状结节,痒痛不适。刻诊患者面部散布红色粟丘疹,形如赤豆,半突于皮面,疹形饱满,微有触痛,用力挤压可有少量白色脂状物泌出,以额、颧、下颌部为多,间有许多凹陷性疤痕,舌红苔薄,脉弦滑有力。病为肺风粉刺,乃风热熏蒸,蕴阻肌肤而成。治当…  相似文献   

4.
“托”法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三大内治原则之一。如何活用托法,紧扣证候病机变化,改变正邪对比,促进病情向愈,是提高治疗慢性感染创面疗效的关键。我们通过临床实践,针对创面的主要病理变化,辨证施治,把“托”法的指导思想应用于创面外治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外治用药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了创面愈合。“托”法,即“托里透脓”之法。《外科启玄》说:“托者,起也,上也。”补益气血,扶助正气,使正气能托毒外出则为托里;引毒外出,使邪有出路则为透脓。慢性感染创面乃属中医“外疡”之中后期,病情复杂,是临床难治之症,非内外兼治不能治愈。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托”法是中医外科治疗疮疡的三大内治原则之一。如何活用托法 ,紧扣创面证侯病机变化 ,改变病所正邪对比 ,促进病情向愈 ,是提高治疗慢性感染创面疗效的关键。我们通过临床实践 ,针对创面的主要病理变化 ,辨证施治 ,把“托”法的指导思想应用于创面外治处理 ,极大地提高了外治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率 ,促使创面愈合。  “托”法 ,即“托里透脓”之法。《外科启玄》说 :“托者 ,起也 ,上也 ,”以补益气血 ,扶助正气 ,使正气能托毒外出则为托里 ;以引毒外出 ,使邪有出路则为透脓。慢性感染创面乃属中医“外疡”之中后期 ,病情复杂 ,病程漫长…  相似文献   

6.
论疮疡托法     
托法是疮疡内治三大法之一,其托剂数以百计,其治则难以尽述。但历代医籍中对托法的论述都较为零碎,就是近代的外科著作中对托法的阐述也较简约,有认真进行探讨及总结的必要。一、托法的定义托法是疮疡中期的一种缩短病程的疗法,使用补益药物和透脓托毒的药物,以促使疮疡早日成脓、透脓、排脓,达到肿消痛止,毒随脓泄,祛腐生新的目的。根据疮疡的发展阶段不同和方药组成的区别,托法可  相似文献   

7.
晚清温病医家柳宝诒在治疗伏气温病中,首倡助阴托邪法,治疗伏邪始发,因肾阴虚不能托邪者;还擅用温经托邪法,鼓动阴中之阳,治疗少阴阴阳两亏,而邪机半伏半化者.并根据疾病本虚标实的特点,将外科常用之托法,拓展到治疗痢疾、疟疾,以及妇人产后病等正虚邪盛的疾病,对后世研究杂病治法极具启发意义.文章通过追溯托法之源流,分析了柳宝诒...  相似文献   

8.
郑学军是山西省名老中医,从事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40余载,运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经验丰富.郑学军主任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属本虚标实,虚以气血亏虚为要,实当属外邪侵袭,正不胜邪而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将该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初期、成脓期、溃疡期"3期,以托法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时期,分别采用透托法、清托法和补托法,同时结合疾病特...  相似文献   

9.
和法为“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发生于乳房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疾病,以乳房肿块、脓肿和窦道、瘘管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外科内治法按照疾病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阶段,确立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托法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疗法.该病以半阴半阳证最为常见.治疗上,阳证以清消为主,阴证以为温通为主,而对于半阴半阳证,托法...  相似文献   

11.
浅述中年妇女妇科病应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东艳 《光明中医》2004,19(4):29-30
本文着重介绍了重用参芪治疗气血两虚之崩漏及乌鸡白凤丸治疗脾肾两虚之胎动不安和屡孕畸胎儿患者 ,并运用经方治愈脏躁症的几个病案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人参治疗糖尿糖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结合人参所含的有效成分 :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等物质 ,具有调节内分泌、降血糖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囊肿型痤疮的治疗方法。认为其常见热毒内蕴、气血凝滞的病理状态,皮损形态类似疮疡疔疖,治疗此型时宜用“消托”二法;并结合青壮年患者的患病特点,提出清消透托之法,自拟“清金托毒饮”,清热解毒、调畅气血,使囊肿结节易消易溃。  相似文献   

14.
魏兵  张艳  王安庆 《光明中医》2004,19(5):33-34
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所以 ,调剂质量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的发挥。1 审方意图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在调配处方时 ,不仅要按照处方上的炮制要求调剂 ,更要掌握用药意图调剂 ,如地黄、枣仁等。地黄、首乌都有生、熟之分 ,调剂者究竟配以何物 ?这就须仔细审方 ,视处方上的药物组合配伍关系而定。否则 ,立方者的原意就被配方者误解。如清营汤和四物汤中都有“地黄” ,前者主治热入营血 ,高热神昏等症 ,应配对生地黄以清热凉血、生津 ,后者主治血虚面黄等证 ,应配以熟地黄以补血养阴。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至1999年底有4175 5例患者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病率为3 3 16人/百万人,其中89 5 %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1 ] 。血液透析是终未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疗法,然而血液透析不能完全排除尿毒症毒素,不能完全纠正其代谢紊乱,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目前尿毒症透析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75 %以上,10年生存率在5 0 %~75 %之间,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其生存时间将会更长,但完全依赖透析亦不能解决尿毒症病人的所有问题。中医学因其广阔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自然药物资源,引起世人的关注。血透中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 ,康复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显得重要。病人的康复训练作为骨科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使康复对象尽早获得生活自主的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我们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的病人 ,通过交流、沟通 ,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 ,客观评价病人功能锻炼的进展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勤”与“情”上很下工夫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现总结如下。1 勤1 1勤学 :为适应现代护理观的需要 ,我们深感知识的不足 ,要真正体现全方位、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 ,…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法及临床应用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果枝 《光明中医》2004,19(6):8-10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也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所独具的特点和优势 ,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且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丰富的调治方法 ,卓越的临床效果 ,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年间 ,随着《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的相继问世 ,全面总结了古代医学、药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其后 ,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实践和检验而得以充实提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充分认识了人与自然 ,人体内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郑鑫  王志英 《吉林中医药》2015,35(2):124-127
病毒性外感热病起病急、传变快,常表现表里同病。应用表里双解法治疗该病既可以祛邪外出,也可以防止病邪深入,达到表里同治,内外分解,防止病邪传变,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作用。临床应用关键要抓住表里俱病、表里不和的病机。表里双解法内涵丰富,常以解表清里、解表通下、解表和里及汗清和下四法联用等,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且对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为更好应用于临床,应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藏药渣驯(brag-zhun)为藏医广泛应用的药物,具有解诸热的功效,用于治疗痛风病以及肝、肾、胃等热性疾病。本文以传统藏药药性理论为基础,对藏药渣驯的药性理论及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并引用了历代藏药学家对渣驯的文献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藏药渣驯药性分析及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中医科研逐步向数学化方向发展,数学将成为中医多学科研究的中轴、钥匙和工具。要复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等医学经典思想,数学与中医学的融合是21世纪高新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前瞻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