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护理过程中确保通气管路密闭无漏气,掌握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冲洗密闭式吸痰管等.结果 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及氧饱和度保持稳定,仅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 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效促进排痰,可保证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密闭式吸痰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护理过程中确保通气管路密闭无漏气.掌握吸痰时机、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冲洗密闭式吸痰管等。结果患者吸痰前后心率及氧饱和度保持稳定,仅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效促进排痰,可保证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内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有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密闭式吸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临床使用,20世纪末引入我国并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使用[1],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在危重患者,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在密闭式吸痰前是否需要常规给予预充氧。方法 选择27例患者,对每例患者密闭式吸痰前行吸氧(吸氧组)和不吸氧(不吸氧组)自身对照,分别记录患者吸痰前、吸痰后、吸痰后1 min时SpO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不同时间两组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干预效应均P>0.05,时间效应P<0.05、P<0.01;SpO2的交互效应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的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 对于SpO2正常患者,密闭式吸痰前不建议常规给予预充氧,吸痰过程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变化;吸痰时,对于如心功能不全、气道畸形、支气管哮喘等血氧饱和度有可能显著下降的患者,仍建议密闭式吸痰操作前给予预充氧,以提高氧储备,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方式、特殊患者的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了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方式、特殊患者的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了机械通气患者正确适时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密闭式吸痰(CS)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50例在ICU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在CS期间,实施心理沟通、规范吸痰、严密监测病情、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每次吸痰时间(13.2±1.6)s,吸痰前后心率均保持稳定。吸痰期间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或改善到正常范围内。仅发生呼吸道黏膜轻度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各1例,未发生气道堵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使用CS期间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可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维持和改善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少,吸痰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将8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辅以胸部挤压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观察组痰液吸尽时间、吸痰后氧饱和度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密闭式吸痰管与一次桂吸痰管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吸痰时间、吸痰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式吸痰管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吸痰管.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较一次性吸痰管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目的探讨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4例应用人工呼吸机的患者分为A、B两组各42例。除常规护理外,A组患者采用按时吸痰法,B组采用适时吸痰法。结果B组患者VAP发生率(19.0%)显著低于A组(5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每日吸痰(6.0±5.2)次显著少于A组(17.0±9.5)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粘膜的机械性刺激,减少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的适宜吸痰时机,提高吸痰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 PRST计分系统将822例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分为Ⅰ组(麻醉适当偏深)277例、Ⅱ组(麻醉适当偏浅)263例和Ⅲ组(麻醉过浅)282例.应用麻醉信息采集系统记录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患者在手术间,麻醉机机械通气供氧)和高浓度吸氧及肺过度通气后吸痰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值.结果 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痰过程中3项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苏期患者麻醉适当偏浅时吸痰,SpO2稳定,增强了患者术后复苏期的安全性.PRST计分系统可用于复苏期患者的吸痰时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密闭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患者氧合状态、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然而,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如采用250~500mL生理盐水通过输液器连接于封闭式吸痰管的冲洗管上,吸痰后进行冲洗,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吸痰即刻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全麻期间机械通气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鼓室成形术ASA Ⅰ或Ⅱ级患者53例,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M组,n=28)和自主呼吸组(S组,n=25).M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S组采取麻醉慢诱导气管插管后保留自主呼吸.术中维持BIS 40~60.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5、10、20、40、60、90、120及150 min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及每搏量(SV);并于气管插管后各时点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及气道峰压(Ppeak).结果 与S组比较,M组CO、SV、HR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Vr及Ppeak较高,RR较慢,PETCO2较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临床麻醉中短时间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留取痰标本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痰标本用于检查痰液常规、痰培养、痰液涂片等,以协助诊断、调整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而这种操作需要专门的集痰器,使用普通的集痰器在留置过程中经常因为患者的痰液标本不能达到规定的量导致集痰器的浪费,以及耽误标本的送检时间。我们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加纤维支气管镜集痰器留取痰标本,收到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