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仲景在《金匾》中对妇人症病出有佳技获警九一方,方中除用桂枝、芍药、丹皮、桃仁通脉、活血、化瘀之品外,并有庆答一味,且将其寓方名之中,可见衣警在方中具重要作用。决蓄利水渗湿、健脾益气,常用于脾座水湿内停、小便不利等症。仲景治症为何用在等,笔者认为其理如下:1$港利温:湾行血行中医理论认为:津血同源,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在津、血的生成、运行过程中,脉外之律注于脉内即成为血的组成部分,脉内之血实为水、精相合而成;脉内血中之水渗出脉外便化为津;水血交融,互相转化,周流全身,发挥其儒养、滋润的作用。如高容…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金匮》主治肺痈病的桔梗汤“亦治血痹”的论述,予以理论探讨和临床验证,从而论证了桔梗汤,具有宣补心肺之气,通利于血脉之瘀作用,是重治本兼治标治疗血痹证的本方和通方。临床用此加味,辩证施治血痹证多获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有“其素无积劳虚损等证而徒病咳嗽者,即外感证也”之说,并强调:“外感之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景岳全书卷十九咳嗽》)。是故治疗咳嗽,疏风散寒为第一大法,笔者临床上用旋复花汤加减,治疗咳嗽,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8例中,男36...  相似文献   

5.
6.
《金匮要略》:“寸口脉弦而大 ,弦则为减 ,大则为芤 ,减则为寒 ,芤则为虚 ,虚寒相抟 ,此名曰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 ,旋复花汤主之”。笔者运用旋复花汤治疗半产漏下症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其中年龄 2 2~ 2 4岁 4例 ,2 5~ 2 8岁 2例 ;有习惯性流产史 3例 ;停经 6 0~ 70天5例 ,70天以上 1例。均经妇科妊娠试验为阳性。 6例均出现少腹刺痛或隐痛 ,不同程度的漏下出血症状。2 治疗方法采用旋复花汤加味 :旋复花 (布包 ) 12 g,青葱管6支 ,丝棉或蚕茧少许 ,茜草 10 g。每日 1剂 ,水煎顿服。加减法 :瘀…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金匮》中附子应用的一般规律,对其13篇中22条22方中论及附子,进行综合分类描述学习《金匮》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8.
9.
温法,又称祛寒法,是通过温里、祛寒或回阳等作用,达到寒去阳复的目的,是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法。今归纳《金匮要略》中的温法为如下: 【解表温里】《金匮·腹满寒症宿食病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在温热大师叶天士的学术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的一本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著,书中一整套温病的治疗大法和方剂,使温病学的辨证施治内容更趋完整。《温病条辨》上焦篇原文第七条谓: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  相似文献   

11.
12.
《金匮·中风》病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对中风一位之论治,既阐述了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而为病,运用了扶正驱邪、养血祛风之法则,又重视“内风”为患因素,同时运用清热熄风、平肝潜阳之大法。其风引汤主热盛动风、肝阳上亢之内风证,开“清热熄风、平肝潜阳”法之先河,为后世治疗眩晕、中风运用是法莫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仲景在《金匮》首篇第二条论述了有关疾病发生的内因、外因,疾病发生后的传变途径、分类以及防治措施等问题。学习和掌握促景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与防治疾病。现对本节条文所论内容分析讨论如下。一、疾病的发生与内外二因有关仲景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与机体内部正气不足和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两方面有关。 1.客气邪风,中人多死(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仲景曰:“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五常,即五行。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人体也不例外。仲景基于此论,在《伤寒论自序》中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7):584-585
探讨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14条条文黄芪建中汤方后加减中补气者加半夏三两的原因和合理性。针对半夏的药性归经和黄芪建中汤的病因病机,从补的涵义、是否为历代传抄错误以及半夏如何为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补气者加半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提示临床应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基础上综合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5.
脾阴学说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其均有论及,而仲景开创了其临床证治的先河,有关治法,垂范后世,指导临床,迄今不衰。 在生理上,五脏皆分阴阳,脾脏亦可分之。“阴”为有形的物质,“阳”为无形的功能,“阳化气,阴成形”,作为功能表现的“阳”须基于有形的物质“阴”才能发挥作用。脾阳主运化,使五脏六腑生机旺盛,脾阴主营血,有濡润之功,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皆受其滋养,脾阳赖脾阴以生,两者相互协调才能完成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的重要生理功能。脾气是这一生理功能的体现,脾气包含脾阴、脾阳两方面功能。脾阴介于阴阳之间,似气的血,与其它脏腑之阴有别,是阴精共性与脾脏个性相结合的体现,但就其本质而言,脾阴乃是脾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病理上,脾阴虚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大多表现为:食少纳呆、或食后腹胀、烦满、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舌淡红少津,苔薄、脉濡而微数。一般多由于饮食劳倦、久病虚损,长期脾胃失调,以致气血内伤,水谷不化,津液不充。临床以阴气两虚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金匱要略》是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包括四十多种疾病,其中十多种疾病论及误汗者。本文就此内容作以讨论,总结前人经验,视以圭臬,以便于临床。一、误汗伤卫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在皮毛,理应发汗,使邪从汗解。若不当汗而汗,或汗出太过,则气随汗  相似文献   

18.
《金匮》半夏厚朴汤证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平 《天津中医》2002,19(2):29-30
《金匮》半夏厚朴汤证,俗称为“梅核气”,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古今学者均认为其证为七情郁结,气滞痰凝,上逆于咽喉所致。辞书均认为多见于癔病、慢性咽炎等病。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此病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为探明病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研讨古今中外文献,分析发病机理;以方测证;临床治疗映证等方式,相互论证。探明胃食管反流是半夏厚朴汤证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傅坤生 《江西中医药》2004,35(10):13-14
在《金匮》原文中,仲师有时为了突出病因病机,或突出主证,或加强辨证,或便于鉴别比较,往往插入一段解释性文字(因为当时没有标点符号,现在多用括号括起),有些注家未注意到这点,故在解释这些文字时或见仁见智,或主观臆测,难免有悖仲师原意。下面试举数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周嘉平 《四川中医》2001,19(10):6-7
《金匮》胸痹篇提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治疗以宣痹通阳为主,以括萎薤白白酒汤为主治方剂。中焦阳虚者,以人参汤补中助阳;痰浊内盛者,药用瓜萎、薤白搂主涤痰理气,温化宣通,以除痰浊;阴寒内盛轻者,以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重者,则宜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临证治疗胸痹,须重视活血化瘀和寓通于补的临床应用,“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疾病遵循胸痹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及三大并发症。胸痹证情缓解时,应注意调节饮食、调畅情志以疏通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