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增强扫描对微型与小型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微型与小型听神经瘤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分析,比较增强前后的瘤体大小、形态、边缘轮廓、内部信号、邻近结构的改变.结果本组病例T1WI和T2WI图像或无异常信号或仅见不同程度病侧内听道扩大和听-面神经束增粗,Gd-DTPA造影增强后,才明确显示肿瘤病灶的体积、形态结构和边缘轮廓.结论MRI增强扫描应列为听神经瘤早期诊断的常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增强MRI对微型、小型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微型听神经瘤13例(d≤10mm),小型听神经瘤19例(10〈d≤20mm),男15例,女17例,年龄33—61岁,平均41.8岁,采用SignaHDX3.OTMRI超导型MR系统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病灶边缘、信号、邻近结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32例微、小型听神经瘤Gd—DTPA扫描呈明显强化,病灶的位置.边缘及邻近结构关系更明确。肿瘤Tl加权序列为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或稍高混杂信号,内听道均未见扩大。11例病灶局限在到内听道内,肿瘤直径约0.3—1.2mm,平均0.54mm;3例肿瘤位于听神经,T1WI,T2WI听神经稍增粗、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呈点片状强化,18例肿瘤大部分位于内听道内,其肿瘤少部分突入桥小脑角肿瘤直径约0.8—2.0mm,平均1.24mm。结论MRI平扫+增强是防止微型、小型听神经瘤漏诊最有效方法,其诊断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在听神经瘤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5例听神经瘤的MRI征象,采用T1WI、T2WI平扫及横断面、冠状面T1WI检查,全部病例均进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单侧肿瘤24例,双侧1例。肿瘤直径2-4cm18例,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出血或坏死可呈低高混杂信号。结论 MRI是检查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Gd-DTPA对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很有价值,可作为听神经瘤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意义。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4例听神经瘤患者的MRI平扫及钆显影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中22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2例为微小听神经瘤;圆形或类圆形19例,不规则形5例,实质性6例,T,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实性14例,T1WI呈稍低或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及稍高混杂信号,4例完全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肿瘤瘤体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2例微小听神经瘤T1WI呈等信号,增强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结论MRI是听神经瘤最敏感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姜华  梁爽  李强  潘洪良 《医学综述》2011,17(15):2384-2386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特征,探讨听神经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11例听神经瘤的MRI表现。结果听神经瘤位于内听道开口处,有包膜,易囊变,T1WI上多呈低、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结论 MRI是诊断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41例听神经瘤和5例三叉神经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CT检查(16例增强扫描),28例MRI检查(增强扫描25例),2例DSA检查。结果:听神经瘤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患者内听道和脑池增宽,Ⅶ、Ⅷ神经束经束较对侧增粗,三叉神经瘤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形伴岩骨尖骨质破坏,CT显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或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MRI示T1WI呈低,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网格状或环形强化,DSA见肿瘤血供丰富,染色明显,CT、MRI正确诊断分别为81%和92%,结论:CT和MRI对神经鞘瘤均有重要诊断价值,而MRI优于CT,疑难者和DSA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30例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讨听神经瘤的MRI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全部行磁共振T1WI、T2WI平扫及横断面、冠状面T1WI增强检查。结果:单侧肿瘤29例,双侧1例,T1WI呈略低信号25个、低等混杂信号3个、低信号3个;T2WI呈略高及高信号24个、高等信号7个;病侧Ⅶ、Ⅷ脑神经增粗24例,增强后肿瘤呈结节状强化7个、不均匀或环状强化24个。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有效的手段,可作为听神经瘤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郝新民  王菁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930-931,94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MRI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0例,均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其中呈囊实性改变者8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实性者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位于内听道内2例均呈实性,与听神经相比呈等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亦呈均匀强化.12例肿瘤术前均明确诊断.结论 MRI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资料在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脊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1例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边缘、信号特征、邻近的结构关系及其强化特征。结果脊膜瘤好发于胸段髓外硬膜下,边缘清晰,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均有一定的增强特征,“硬膜尾征”有助于诊断。结论低场MRI对诊断脊膜瘤仍具有重要价值,最后诊断需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0.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MRI的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采用T1-SE序列,T2-FSE序列,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必要时矢状面T2WI,其中28例加做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23例听神经瘤中16例听神经增粗并向内耳道延伸,为听神经瘤的典型征象:4例三叉神经瘤均跨中、后颅窝生长呈哑铃状:3例脑膜瘤中1例增强后出现“脑膜尾征”;1例室管膜瘤呈类圆形,与第四脑室出口关系密切;1例蛛网膜囊肿边缘光滑,信号类似脑脊液;1例胆脂瘤边缘光滑,信号均匀,沿桥脑池生长;1例海绵状血管瘤无典型征象。3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1.2%。结论 MRI是桥小角区肿瘤检查的首选方法,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听神经瘤。结果:22例中有2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20例为大的听神经瘤,T1WI呈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方法通过手术病理对照,回顾分析了38例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其中微小听神经瘤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31例。结果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主要为:①肿瘤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第Ⅶ、Ⅷ神经束较对侧增粗,与肿瘤主体无明确分界,增强后可见两者相连,颇为特征;②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略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12加权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③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化;④肿瘤边界清晰,边缘光整;⑤绝大多数肿瘤患侧内听道前后径扩大,深径缩短;⑥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为第Ⅶ、Ⅷ神经束正常或局部结状增粗,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点状强化。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Gd-DTPA对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冰  杨本涛  王振常  鲜军舫 《当代医学》2009,15(20):123-126
目的探讨MRI对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14例。肿瘤均局限于内听道内。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SE、FSE、3D FIESTA序列及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分析肿瘤的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肿瘤均位于内听道内,其中7例肿瘤达内耳门,9例肿瘤达内听道底。与脑实质比较,14例肿瘤T1WI均为等信号,11例T2WI为等信号,2例T2WI为略长信号,1例T2WI为略短信号。增强后肿瘤均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4例肿瘤3D FIESTA呈低信号。结论对于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MRI优于CT,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常见肿瘤的MRI表现,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总结MRI表现及特征。结果:100例病人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12~72岁,平均55.47±9.68岁,左侧桥小脑角区36例,右侧64例。听神经瘤38例,含双侧发病的神经纤维瘤病Ⅱ型5例;表皮样囊肿28例;脑膜瘤20例;蛛网膜囊肿8例;三叉神经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MRI在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病理证实的CPA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变的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0例病变中右侧CPA 16例,左侧10例,双侧4例;位于CPA池内24例,脑内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2例,多呈不规则形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并包埋邻近的神经血管,D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无强化;蛛网膜囊肿5例,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无强化;皮样囊肿3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混杂信号1例,2例DWI呈高信号,均无强化表现;囊性听神经瘤6例,呈单房或多房改变,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均见强化,其中3例患侧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并强化;血管母细胞瘤4例,均为大囊小结节型,附壁结节明显强化。与手术及病理对照,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92%。结论: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肝癌的Gd-DTPA动态增强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Gd- DTPA动态增强 MRI对小肝癌 (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小肝癌 MR检查资料。结果 :平扫 T1 WI多呈低信号、少数等和高信号 ,T2 WI多呈高信号 ,18.5 2 %可见假包膜。Gd- DTPA动态增强多血供癌灶 19个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速升速降 ,轻度延迟强化 ;少血供癌灶 8个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缓升 ;5 2 %可见假包膜。MRI平扫与 Gd- DTPA动态增强对 SHCC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74 %和 92 .6% (P<0 .0 5 )。结论 :Gd- DTPA动态增强 MRI能显著提高对 SHCC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