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赵晓玲  唐元英  高冬梅  李婷  蔡微 《护理研究》2009,23(7):1755-1756
[目的]观察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或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介入术后分别采用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牢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观察出血性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皮肤受损、病人不适感指标。[结果]3组发生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包扎组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制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型弹力绷带包扎法固定牢,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经济实用,是较为理想的包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或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介入术后分别采用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观察出血性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皮肤受损、病人不适感指标.[结果]3组发生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包扎组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制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型弹力绷带包扎法固定牢,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经济实用,是较为理想的包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苏中英  陈梅 《全科护理》2021,19(26):3666-3669
目的:观察改良止血法在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止血法,即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压式气囊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病人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止血法较传统压迫止血法能减少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P<0.05).  相似文献   

4.
股动脉穿刺术后不同包扎固定方法并发症的比较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动脉穿刺是心内科介入治疗的基础技术。穿刺点出血、血肿是股动脉穿刺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及固定是避免此并发症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优力舒包扎固定和绷带包扎固定的方法。我们观察了两种不同方法的使用情况并对并发症做了对比,以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改良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的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648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322例)和改良组(3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按压20~30 min后,用纱布卷覆盖固定,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约1 kg沙袋压迫穿刺部位4~6 h,术侧下肢制动并绝对卧床24 h后撤除加压包扎;改良组用一2.5(长)×1.5(宽)×1.0(厚)cm^3大小的纱布方块(事先用无菌纱布对折)加压于穿刺部位,观察并确定在该压迫点和加压力度下穿刺点无出血后,直接用无菌纱布(约5~7层)、绷带卷、8~12层无菌纱布依次覆盖,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术侧下肢制动6h,卧床20 h后撤除加压包扎下床活动.结果 两组在出血、血肿、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制动时间及腰背酸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可行的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操作方便、快捷,是目前冠脉介入手术最常用路径。但由于治疗中各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常规应用,穿刺部位出血成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血管封堵和缝合止血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费用昂贵,操作相对复杂,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徒手压迫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止血方法。但传统压迫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压迫过程中术者较易疲劳,患者不适感较多。为了继续寻找冠脉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我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开始观察了3种不同压迫止血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股动脉入路心导管术后止血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保华  吴金风 《临床荟萃》2004,19(23):1374-1375
股动脉穿刺简单安全,操作方便,已成为心导管术的最常见血管人路,但穿刺局部血管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报道: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5%~17%,对其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机体器官功能损害,危及生命。因此,鞘管拔除后股动脉穿刺处的恰当处理,防止局部血管并发症成为心导管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有关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童辉  肖竣  佘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30-1031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2例经股动脉介入检查术后的患者,将手工压迫止血175例作为对照组,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227例作为试验组;另117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术后即刻压迫止血的61例患者作为治疗即刻组,术后2h压迫止血的56例患者作为治疗2h组。比较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检查术后两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术后2h压迫止血组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即刻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可明显减少止血时间,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在介入治疗术后2h应用可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无创股动脉止血贴在冠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并探讨应用股动脉止血贴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9例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分为止血贴组 (n=40)和对照组(n=29),观察2组患者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穿刺口出血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止血贴组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因卧床制动引起的不适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无创止血贴用于冠脉介入术后的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PTC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加压止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冠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术后制动时间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合适的制动时间,会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机体恢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8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肢体制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制动时间的两组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情况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腰背酸痛、术肢麻木、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是安全的,可促进机体康复,增进食欲,减轻腹胀,减少腰背疼痛、术肢麻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最佳止血方法和时间.方法 将14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用日本生产的瑞翁牌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止血.B组用法国优格公司(GRUO)生产的优力舒牌弹力绷带“8”字型包扎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方法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情况和止血时间的长短.结果 B组弹力绷带包扎组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止血时间均延长至24小时为最佳.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更安全舒适,并且经济适用.延长压迫止血时间能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后患者的护理特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拟诊冠心病者,选择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或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CAG,比较两种途径造影检查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16.7%,焦虑发生率分别为8.3%和26.7%,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天和(3.0±0.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安全性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压迫止血后8 h下地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89例非肝素化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0~30 min、8 h后下地活动,观察患者舒适度及其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 人工压迫止血时间5~30(11.89±3.22)min,即刻止血成功率100%,沙袋压迫时间10~40(2,4.42±5.68)min,压迫止血后患肢床上活动时间4~8(6.12±0.66)h,下地活动时间6~10(8.10±0.78)h,29(15.3%)例患者出现腰疼不适,10(2.7%)例患者导尿,16(8.47%)例患者穿刺部位有出血并发症:轻微渗血6(3.17%)例、大血肿2(1.06%)例、小血肿7(3.70%)例、皮下淤斑12(6.34%)例、假性动脉瘤1(0.53%)例.随访1~3d,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使用6F动脉鞘、经皮股动脉穿刺、元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人工压迫止血后无加压包扎,8 h下地活动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介入诊疗2种穿刺途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朝容 《现代护理》2006,12(11):985-98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2种方法的利弊,从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途径.方法通过对15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诊疗,与16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P〈0.05);靶血管闭塞、迷走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穿刺较困难,目前股动脉途径仍为主要途径,暂时不会被桡动脉途径取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的方法,失败的病例选择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结果经超声检查确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39例患者中有18例经压迫修复治愈,平均压迫时间(36.78±1.71)rain。21例经压迫修复失败后采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平均瘤内血栓形成时间(0.33±0.06)min。所有患者均于修复后24h复查超声,证实假性动脉瘤已闭合。术后随诊半年,未见假性动脉瘤复发。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引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和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行PCI的患者195例,分为桡动脉组(98例)和股动脉组(97例),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