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7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测量后凸Cobb角,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结果 25例获得随访,余2例失访,2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后凸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5.1±1.7)°,JOA评分(19.2±2.3)分,VAS评分为(3.5±1.3)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后凸Cobb角(6.4±2.1)°,JOA评分(24.5±3.2)分,VAS评分为(1.7±0.7)分,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并具有创伤小、短期内纠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后凸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后路椎间隙 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间隙 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15例,其中 男10例,女5例;年龄38~52岁,平均44.3岁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伤残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通过CT扫描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8.1个月 。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43.1°,术后8.1°;VAS评分术前6.5+1.42分,术后2.5+0.81分; ODI评分术前平均为37.8+6.09分,术后6.7+2.45分。 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肋间神经麻痹症状,3月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闭式引流治愈;术后随访有一例植骨愈合欠佳,但是无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表现,余病例复查植骨牢固愈合,无明显矫正度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的并发症,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期后路椎间隙 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同时可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较小,是胸腰段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有限截骨矫形并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8-07-2013-12采用有限截骨,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deics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为40.1°,术后8.4°;VAS评分术前平均7.2分,术后2.9分;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3.4分,术后24.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植骨牢固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有限截骨矫形可获得满意的减压及矫形效果,重建脊柱序列和稳定性,是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04-2012-12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胸腰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X线片观察Cobb角、SVA间距改善情况,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观察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为0~5分,平均3.3分;矢状位后凸Cobb角11°~23°,平均17°,丢失2.2%;SVA间距为-1.6~2.0 cm,平均1.1 c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矢状面平衡恢复好,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尚晖  王达义  郭振鹏  常巍  岑毕文  邓磊  杨琪  郭晓鹏 《骨科》2017,8(4):292-296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病人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38~52岁,平均为44.3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通过CT检查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9个月,平均为18.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术前平均为43.1°±9.0°,术后平均为8.1°±3.0°;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5±1.4)分,术后平均为(2.5±0.8)分;ODI评分术前平均为(37.8±6.1)分,术后平均为(6.7±2.5)分.3个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以上3例病人出现肋间神经麻痹症状,3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闭式引流治愈.1例植骨愈合欠佳,但是无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表现;余病例植骨愈合良好.结论 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此类疾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入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2011-03-2015-05收治的26例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神经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和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术前、术后初期(3天内)、末次随访(术后1年左右)时胸腰段Cobb角、腰背痛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以及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下腰痛JOA评分、腰背痛VAS评分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术前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28~58°、平均(40.28±5.66)°,术后2~10°、平均(6.12±3.76)°,平均畸形矫正率86.2%,下腰痛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定为(10.38±1.56)分,术后评定为(22.76±2.23)分,腰背痛VAS评分术前5~8分,平均(6.72±0.33)分,术后2~4分,平均(2.93±0.64)分,以上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6例C级5例改善至E级,1例为D级,16例D级15例改善至E级,1例仍为D级;至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丢失角度不明显(1~3°),平均(1.85±0.68)°,平均矫正丢失率3.8%,与术后初期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左右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脊柱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可重建胸腰段矢状面生理曲度,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疗效,为老年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的19例老年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7例;年龄58~74岁,平均62岁;陈旧性骨折11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脊柱陈旧结核5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E级12例,D级4例,C级2例,B级1例。19例患者均采用后路经顶椎截骨矫形长节段内固定术,均进行至少1年以上随访。分析内容包括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年患者疼痛VAS评分,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9例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VAS评分分别为(7.0±1.2)、(1.1±0.7)、(1.3±0.8)分,后凸Cobb角分别为(44.1±6.9)、(10.9±3.1)、(11.5±2.8)°;VAS评分和后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18例(94.7%)符合骨性融合的标准,1例于术后1年截骨面未完全融合,但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现象。神经症状:D级4例中有3例恢复至E级;C级的2例恢复至D级;B级1例恢复至C级。结论:后路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段后凸畸形,可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VAS评分改善情况、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融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病例,术中1例患者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60个月,平均38.8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降低5.3分,Cobb角平均矫正3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融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1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的1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SF-36评分、Cobb角。疗效采用Stauffer-Coventry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90.3±4.5)min,术中出血量(956.5±29.4)ml。未出现切口感染、肺炎、脑脊液漏、肺栓塞等并发症。17例均获得12~27(19.77±4.07)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SF-36评分、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tauffer-Coventry评分: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良好,可解除神经压迫,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矫正矢状面失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1~2006年手术矫形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21例,其中一期后路顶椎楔形截骨矫形固定术18例,如前方骨缺损较多,则采用前后方联合矫形手术,即后路截骨固定前方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2.6个月.后凸Cobb's角由术前的56.4°(47.5°~98°)矫正至术后的8.3°(-6°~17°).矫正率85.2%.21例均获骨性融合,无明显矫正丢失及骨固定失败.9例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用于严重后凸畸形及椎体前方骨缺损较多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自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取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不同原因所致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共10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伴骨折所致后凸2例,均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8例,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6个月,矫正角30°~42°,平均35°.所有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病例截骨融合率100%,1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在2年后不全恢复.结论 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是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矫正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56例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均行经后路L1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7(2.8~4.6)h,术中平均出血量1980(700—3600)ml。术后后凸角由手术前平均54.5°矫正到16.5°,矫正角度38°。随访6~72个月,其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除2例出现下肢麻痹外,其余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治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可靠,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治疗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两种改良的手术方式。方法第1组,新鲜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12例,行单纯后路伤椎全椎切除,360°稳定性重建治疗。第2组,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局部畸形8例,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全部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比较术前、术后X线片,测量胸腰段Cobb角的变化,对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Frankel分级评分。结果经12~24个月随访,第1组、第2组Cobb角分别由术前平均38.6°、28.8°恢复为术后平均5.5°、8.6°。第1组中全部病例存在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第2组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发生。结论针对胸腰段严重爆裂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的两种改良的手术治疗方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1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MSF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其中Ⅰ型(相邻型)10例,Ⅱ型(非相邻型)8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各2例,C级5例,D级9例。18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椎板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MSF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TSRH内固定后环脊髓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行TRSH内固定后用“环钻”作椎管行减压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病例经平均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TSRH内固定后行环脊髓减压既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有效的恢复了椎体的高度,同时,从后路解除了脊髓前方的压迫,简化了手术操作,为截瘫的恢复提供了有利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10月,在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应用“部分蛋壳”技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9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1°(45°~93°)。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对顶椎和/或相邻楔形变椎体予以楔形截骨。结果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功能障碍,1例肺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12.4°,平均矫正度数为58.6°,平均矫正率为82.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部分蛋壳”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对椎间盘和部分椎体的切除,在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椎间隙楔形截骨矫形术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近些年来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正逐年提升,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我们更多是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帮助伤椎恢复高度。随着脊柱生物力学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虽然椎弓根钉复位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术后患者脊柱后凸仍是我们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时机,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原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的21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影像学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6~24个月,平均随访18.7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没有出现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ASIA分级C级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19例.结论 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