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增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法)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30例增生结节和包膜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并比较端粒酶活性水平与BPH的关系.结果 BPH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例(10%),增生结节组织中端粒酶阳性14例(46.7%),包膜组织中阳性1例(3.3%);BPH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增生结节阳性率明显高于包膜组织(P<0.01).结论 前列腺增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状腺肿块 (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腺瘤 )中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肿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 (TRAP法 ) ,检测 4 0例甲状腺肿块标本 (2 5例甲状腺癌 ,15例甲状腺腺瘤 )端粒酶活性 ,同时以L1、A1肺癌细胞株和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作为活性阳性和阴性的对照组。结果 在 2 5例甲状腺癌标本中有 2 1例发生了阳性反应 (占 84 % ) ,而 15例甲状腺腺瘤标本中仅 3例发生了阳性反应 (占 2 0 % ) ,差异十分显著 (P <0 0 1)。 2 1例甲状腺癌阳性反应病例中 ,端粒酶活性反应与肿瘤的类型、病程、病情等有关 ;3例甲状腺腺瘤阳性反应病例中 ,端粒酶活性反应与腺瘤组织结构分化异常有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端粒酶常发生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织中 ,并在甲状腺组织恶性变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甲状腺组织微量检测到 ,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价值.方法 TRAP-银染定性法测定90例不同种甲状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为0%,结节状甲状腺肿为13.3%,甲状腺瘤为20%,乳头状腺癌为76.6%,滤泡状腺癌为86.6%,髓样癌为100%,未分化癌为100%.良恶性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癌各病理类型间的端粒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为甲状腺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端粒酶在各种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s)中的活性状态.方法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半定量PCR法)在定性及半定量水平上检测88例良恶性甲状腺组织标本及11例甲状腺癌细针穿刺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100%)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32%),及病变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相似文献   

5.
季洪爱  周晓军  虞伟 《现代医学》2001,29(6):375-377
目的检测体表肿物细针吸取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活性,探讨其在体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银染色技术检测47例体表肿块细针吸取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3例细针吸取恶性肿瘤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6.9%(20/23),而在19例炎性病变及良性增生组织中阳性率为5.3%(1/19),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体表肿瘤细针吸取标本端粒酶检测可提高单纯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细胞学诊断体表肿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肝癌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TRAP-PCR定性技术对细针穿刺吸取原发性肝癌28例,肝转移癌6例,慢性肝病8例和正常肝组织标本4例,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28例中端粒酶表达阳性26例,阳性率92.8%;6例转移肝性癌中4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66.7%;8例慢性肝病组织中有5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62.5%;正常肝组织端粒酶检测均为阴性。肝癌组织端粒酶检测阳性率与α-AFP水平无关。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胞涂片阳性检出率,与组织活检病理诊断检出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肝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正常肝细胞中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可能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肝癌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敏感的方法。与细胞涂片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肝癌的早期确诊率,并且可应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肝癌治疗疗效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37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乳头状腺瘤、乳头状增生的新鲜甲状腺组织进行了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68.8%,乳头状腺瘤组织中为66.7%,乳头状增生的阳性率为50.0%,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12,0.370,0.410)。结论:端粒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病变鉴别诊断意义不大。上皮乳头状增生、增生活跃的乳头状瘤与乳头状腺癌可能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8.
季洪爱  虞伟等 《铁道医学》2001,29(6):375-377
目的:检测体表肿物细针吸取细胞标本中端粒酶的活性,探讨其在体表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色技术检测47例体表肿块细针吸取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23例细针吸取恶性肿瘤标本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6.9%(20/23),而在19例炎性病变及良性增生组织中阳性率为5.3%(1/19),5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结论:体表肿瘤细针吸取标本端粒酶检测可提高单纯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细胞学诊断体表肿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坚  屠政良  孙鹂  倪一鸣  李任远 《浙江医学》2003,25(10):583-584,587
目的 对比研究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表达 ,以了解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聚合酶联反应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PCR -TRAP)检测30例肺癌手术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液及痰液中的端粒酶活性 ,并以25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肺癌患者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3.3% (25/30) ,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阴性 ,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33.3 % (10/30) ,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56.7% (17/30)。对照组正常肺组织标本和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均阴性 ,痰液标本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24.0% (6/25) ;两组病变组织、血液和痰液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5)。 结论 (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肺癌组织、血液及痰液中均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其活性表达强度依次为肺癌组织、痰液、血液。 (2)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ET原癌基因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对良恶性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拟行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的住院患者65例,术前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细针穿刺涂片做RET免疫组化染色。以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结节组织标本的病理诊断做为黄金标准,评价RET原癌基因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依据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甲状腺结节30例,恶性甲状腺结节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8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7例)。RET在甲状腺恶性结节FNA样本中的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阳性率(82.35%VS 10%,χ2=34.31,P<0.05),与普通甲状腺FNA相比,结合RET特殊染色可提高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82.86%VS 65.71%;90%VS 86.67%)。结论 RET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FNA结合RET特殊染色可提高术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TRAP-PCR-ELISA定量及TRAP-PCR银染定性法,对49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 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6.9%,其活性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病灶越大,年龄越大,病期越晚,端粒酶活性水平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端粒酶皆为阴性。8例甲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及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5例胃肠道肿瘤组织中21例端粒酶呈阳性(84.0%);25例癌旁正常组织 5例阳性(20.0%)。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正常组织存在端凿酶阳性表达的病例,病理上多伴有不典型增生或癌细胞的浸润转移。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实质性肿瘤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的患者加强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某些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再发或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抽吸术(FNA)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并探讨结节大小对Bethesda分类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因甲状腺结节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按照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的细胞病理学结果。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判断甲状腺FNA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作用,并分析结节大小对Bethesda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743例患者755个结节,结节直径为(10.4±7.1)mm。755个甲状腺结节FNA细胞病理学参考Bethesda报告系统分类:标本不满意81个(10.7%),良性结节342个(45.3%),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AUS)病变80个(10.6%),滤泡性肿瘤3个(0.4%),可疑恶性结节91个(12.1%),恶性结节158个(20.9%),标本满意率为89.3%(674/755)。≤10 mm与>10 mm甲状腺结节标本不满意率、AUS病变率、恶性结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m与>5 mm甲状腺结节标本不满意率、AUS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m甲状腺结节恶性结节率低于>5 mm甲状腺结节(P<0.001)。在202个获得手术病理结果的结节中,FNA能确定诊断的结节为173个,FNA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150/159)、85.7%(12/14)、93.6%(162/173)、98.7%(150/152)和57.1%(12/21)。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FNA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具有非常高的阳性预测值;结节大小对Bethesda细胞病理学分类无明显影响,标本满意率受熟练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5.
Galectin-3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Galectin - 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于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9例甲状腺腺瘤、4 4例甲状腺滤泡癌及癌周正常组织中Galectin - 3的表达。结果 Galectin - 3在甲状腺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在甲状腺滤泡癌最高 ,与腺瘤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1)。结论 Galectin - 3可有效地区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alectin 3mRNA在良性和恶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 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 5例良性腺瘤结节和 2 1例正常组织 ,采用Trizol抽提总RNA ,RT PCR扩增、凝胶电泳 ,检测galectin 3mRNA的表达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alectin 3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为 10 0 % ,在良性腺瘤结节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 88.9%和 4 7.6 %。癌与腺瘤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癌和腺瘤与正常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galectin 3mRNA对于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不是一个适合的靶标 ,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PCR-TRAP)方法分别检测 6 2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4 5例腹水 /盆腔冲洗液 ;2 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5例腹水 /盆腔冲洗液 ;2 0例卵巢正常组织、10例腹水 /盆腔冲洗液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腹水 /盆腔冲洗液的端粒酶阳性分别为 4 9例、2 7例。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只有 2例为阳性 ,腹水 /盆腔冲洗液者均为阴性 ,卵巢正常组织、腹水 /盆腔冲洗液中全部为阴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卵巢肿瘤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 ,卵巢肿瘤组织、腹水 /盆腔冲洗液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皮肤肿瘤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及PCR方法,检测28例皮肤肿瘤(包括良性、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15例正常皮肤中端粒酶表达仅为13.3%。28例皮肤肿瘤中有端粒酶表达的为82.1%,其中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良性、癌前病变者。结论 端粒酶可能是皮肤肿瘤癌变中的一个早期事件,与皮肤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关系,可以反映组织的增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3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0例口腔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组织组。结论 端粒酶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端粒酶活化在口腔肿瘤恶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端粒酶可作为判断癌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类恶性肿瘤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端拉酶在人类常见恶性肿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活性表达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及PCR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人胃癌11例,结肠癌14例,肝癌4例,乳腺癌9例及其相应的38例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38例肿瘤组织中,有31例端粒酶呈阳性(81.6%);38例癌旁组织中,有8例阳性(21.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的均与肿瘤临床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癌旁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